溫州美術老師把攝影當生活,用鏡頭深入鄉村,屢獲大獎!

操場上翩翩起舞的少女、隨風飄動的紅色氣球、被懸掛在彩色窗戶前的黑外套……近日,一組名為《一樣》的影像作品被懸掛在溫州半書房的白牆上,這些樸素又奇妙的景像,讓人忍不住想探究其背後的故事。

溫州美術老師把攝影當生活,用鏡頭深入鄉村,屢獲大獎!

溫州美術老師把攝影當生活,用鏡頭深入鄉村,屢獲大獎!

溫州美術老師把攝影當生活,用鏡頭深入鄉村,屢獲大獎!

溫州美術老師把攝影當生活,用鏡頭深入鄉村,屢獲大獎!

《一樣》作品選登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攝影師到底會選擇記錄下什麼?面對我的疑問,《一樣》的拍攝者——溫籍攝影師張曉武笑稱,這些影像都是他對生活的感悟,“不必過多猜測我拍攝的原因,用你自己的方式去觀看、去理解,就夠了。”

溫州美術老師把攝影當生活,用鏡頭深入鄉村,屢獲大獎!

張曉武

(鄉鎮美術老師、自由攝影師)

七十年代生,浙江瑞安人,師範學院美術系畢業,鄉鎮美術教師,自由攝影師,一直生活工作於浙江瑞安。

獲獎:

2015.4 《鄉村娛樂》入選浙江省首屆紀實攝影大展

2015.5 入選“四月風”青年影像創作扶持計劃5人名單

2016.11 《追歡作樂》2016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刺點大獎”提名獎

2017.10《追歡作樂》第五屆中國攝影年度排行榜

十多年的攝影時間裡,張曉武早已獲獎無數,然而他卻認為自己是在繞了一大圈之後,才走上了攝影的正道,將個人和時代融入作品。

1

走出攝影誤區

2001年,張曉武購買了人生中的第一臺專業相機。那年,他和朋友們到處採風,但很快,張曉武就發現這種擺拍式的攝影和美術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比繪製一張畫還要簡單,這讓他覺得很失望,於是拍了幾次之後便沒了興致,將相機放入乾燥箱內長達五年之久。

2007年的時候,瑞安開展攝影比賽,張曉武又重新拾起了相機。“當時的想法很簡單,覺得只有高於生活的照片才是好照片,所以傾向於挑選具有強烈特點的場景拍攝。”張曉武說,“內容高大上”、“形式唯美”一度成為自己追求的目標,為了照片中好的視覺效果,不惜起早摸黑揹著相機到處跑。

張曉武回憶起07年至09年拍的相片,結構討巧,視覺效果好,這些沙龍化的照片,讓他獲得了大大小小的獎項,“那時候很流行裝飾化的生活攝影,所以我不停地拍,拍農民工、拍校園、拍颱風、拍風光……誤以為這就是在記錄生活。”

直到有一天,他翻看著自己的作品,卻猛然發現,這麼多獲獎照片裡,竟看不到自己情感更看不到自己的生活,“它們被強加了太多因素,唯美的沙龍攝影並不是在記錄生活,不是真正的人文,它們代表不了我的感受。”張曉武說,自己在看完卡蒂埃•布勒松、馬克•呂布等優秀紀實攝影大師的作品之後,才真正意識到藝術的嚴謹、完整、客觀,明白了攝影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2

將目光對準鄉村娛樂

“覺醒”之後的張曉武,放棄了以往的拍攝手法,他不再過分追求畫面的美感,更多的是把鏡頭對準人與社會環境。

2010年,張曉武花了4個月的時間,跟蹤拍攝了一對住在橋洞裡的夫妻,他坦言這次的拍攝歷程給了他很大啟發,讓他對紀實攝影的鏡頭語言、故事特徵、節奏變化有了深刻的理解。

此後,張曉武便將目光鎖定在自己成長生活的鄉村土地,開始記錄那些關於瑞安、關於鄉村、關於土地、關於娛樂……的故事。

“我出生在鄉鎮,對這片土地自然有特殊的感情,很樂意融入其中。”張曉武與我們分享了他在鄉村裡拍攝的一些照片,有在有鄉村的風光、祠堂裡紡織的女工、還有城市化進程中即將被拆除的房子……“主要集中在居住文化、娛樂文化、信仰文化三條線。最後,我發現自己對鄉村娛樂把握得最好,便針對性地去拍攝。”

張曉武《鄉村娛樂》作品欣賞

溫州美術老師把攝影當生活,用鏡頭深入鄉村,屢獲大獎!

▲溫州龍灣海城邱宅村的娛樂室,無事的人們或打檯球或打牌打麻將甚至搬張凳子聊個天打個盹。

溫州美術老師把攝影當生活,用鏡頭深入鄉村,屢獲大獎!

▲ 溫州瑞安飛雲,父女倆正在露天流動卡拉ok攤深情演唱

溫州美術老師把攝影當生活,用鏡頭深入鄉村,屢獲大獎!

▲浙江溫州瑞安飛雲的霞碭村,靠近火車站,村民們自辦了一個簡易遊樂場。

溫州美術老師把攝影當生活,用鏡頭深入鄉村,屢獲大獎!

▲溫州瑞安飛雲鎮飛雲江大橋下,前來休閒的人們在一個移動照相攤前排隊拍照。

溫州美術老師把攝影當生活,用鏡頭深入鄉村,屢獲大獎!

▲溫州瑞安莘塍鎮,萬松路延伸後的路燈下,一對當地夫婦正在練習薩克斯和小號,他們白天經常參加各種鄉村娛樂活動,而且還加入了鄉村樂隊排練一些節目。

溫州美術老師把攝影當生活,用鏡頭深入鄉村,屢獲大獎!

▲工地圍牆外,一位老闆正在馬路上騎馬

在五年多時間裡,張曉武有意識地將鏡頭對準鄉村裡各色各樣的娛樂活動,有簡易也有豪華的、有趣味的也有荒誕的,“我儘可能地把有時代特點、地域特色的背景拍攝進去,讓大家能清楚地看到他們吃什麼、玩什麼。”

張曉武說,他希望通過影像的解構,對溫州鄉村文化生活重新解讀,探討城市化進程中不同身份的人的生活特點和文化觀念,尋找到人們的娛樂精神的共性。

你在翻看《鄉村娛樂》影集時,也許內心不會掀起巨大的波瀾,但一定會湧現兒時的回憶,然後忽然之間就找到了自己與娛樂之間的共鳴,感受村民們在壓力下的盡情釋放。

可以說,《鄉村娛樂》和張曉武是互相成就的。2015年4月,《鄉村娛樂》入選浙江省首屆紀實攝影大展,同年五月入選“四月風”青年影像創作扶持計劃5人名單,2016年11月,鄉村系列之《追歡作樂》獲得2016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刺點大獎”提名獎,2017年10月,《追歡作樂》入圍第五屆中國攝影年度排行榜,張曉武也因此被大家所熟知。

3

忘記攝影,理解攝影

十多年的攝影生涯裡,張曉武走過的路,他按下的快門,早已數不清。

最近,他在拍攝一組關於學校的作品,他不僅將鏡頭對準學校裡的孩子和老師,更致力於對學校概念的解析,在那些被人忽略掉的校園空間細節中,展現隱藏的教育特徵和現實關係,讓人們更好理解學校的作用和意義。

“我也曾挖空心思、苦思冥想追求形式、技法,把獲獎和別人的評判當作作品優劣的標準。但後來才發現那些作品大都遠離生活,虛無的美感裡只有刻意,很容易被人遺忘。”

溫州美術老師把攝影當生活,用鏡頭深入鄉村,屢獲大獎!

▲張曉武

張曉武說現在的他,非常享受攝影帶來的輕鬆體驗和感受,只有反觀、反思自己,才有可能從攝影的誤區中走出來,慢慢地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借用相機呈現自己的看見,自己的態度,自己的表達,最終找到自己的出口,“沒有了索取反而明白,攝影其實存在於攝影之外,我不再是為了得到作品而創作,而是為了自己感受這個豐富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