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灯谜射覆酒令,看古人是如何猜谜玩乐的

谜语是中国元宵佳节特有文化,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记录来至东方朔的“射覆”(古代谜语格式一种),关于射覆,小说古籍都有记载,如汉末蔡中郎书《曹娥碑》阴“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被杨修解作“绝妙好辞”四字。(黄娟指有色丝布,丝色既‘绝’,幼妇也就是少妇,少女即‘妙’,外孙即女之子,‘好’也,齑臼吃了舌头受辛,舌辛即是‘辞’,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


传统文化:灯谜射覆酒令,看古人是如何猜谜玩乐的

另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宝玉生日,薛宝琴与香菱抽签玩射覆。薛宝琴用了《论语》中“老圃”的典故,她说出了“老”字,湘云先听了,忽见门斗上贴着“红香圃”三个字,便知宝琴覆的是《论语》中“吾不如老圃”的“圃”字;见香菱射不着,众人击鼓又催,便悄悄的拉香菱,教他说“药”字。这里就是射‘香锄抛药圃’中的‘药圃’。两人都不说‘圃’字,却各自用了‘老’‘药’互回。可见射覆这种游戏,必须要熟读经典古籍,要不然普通人如何以对。以上说的都是关于灯谜的酒令。

除了上面例子,历朝历代关于灯谜故事还有很多,到了明清,猜谜已经成为最有趣的文字游戏,童子文人没有不会。而且随着猜谜游戏的盛行,后面又创造出许多形式,古人把它称为格。朱存理《古今钩元》云: 考灯谜,有二十四格。“曹娥格”为最,次莫如增损格。增损格,即离合格也。这些格各有诀窍,猜谜时要灵活运用。
传统文化:灯谜射覆酒令,看古人是如何猜谜玩乐的

《坚弧集》云:吴郡的周贞履很有才情,写了一本《闺情曲》,每行诗句皆隐藏一位古代美女。后因参与政事被人弹劾,与金圣叹等人同死,这本曲子并失传了。

沈秋田于是模仿他的格式写了《贺新郎》,每个词句也隐有一位美女名字,词云:

“静把丝桐理,琴操。早则见、筠帘半卷,夜光双系。绿珠。目断玉门凝望久,关盼盼。独坐有谁相倚。无双。想塞外、月明于水。夷光。才到平明烟雾绕,朝云。却东来、紫气氤氲起。步非烟。花片舞,纷如绮。红拂。  

空依女弟欢相聚,妹喜。甘贫苦、绿芽凝翠,茶娇。黄虀淡味。无盐

。闲倚刘郎花下听,蒨桃。两个黄鹂聒耳。莺莺。总只在、垂杨树里。柳枝。遥望吴门一蕞尔,苏小小。念丰姿、似玉同娇女。如姬。想檀郎,应相忆。念奴。”这些也是射覆一种,上面隐射这些女子都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经常出现的女子。如《西厢记》崔莹莹,风月女子关盼盼,葬在西湖的‘苏小小’,丑女钟无艳,红拂夜奔,西施夷光,苏轼小妾朝云,还有琴操、柳枝、无双等人,都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女子。
传统文化:灯谜射覆酒令,看古人是如何猜谜玩乐的

灯谜是雅俗共赏的东西,自然有不少民间通俗作品、甚至用方言写成的,都极为生动。下面举两个用吴语写的谜语,看看民间作品的才智。如: 丝虽长,湿哩搓弗得个线;经虽密,干子织弗得个绢。 冷便爱,热便怕,有子花儿,结弗得个果;有子珠儿,穿弗得个花。 第一个谜底是“雨”,第二个谜底是“雪”。读来都有浓厚的乡土气,编得都有情趣。

康熙时,也就是红楼梦时代,刘廷玑《在园杂志》记云:上元节不仅京城百姓喜欢猜谜,扬州、杭州等地也非常盛行。灯会时,把灯谜写在纸上,然后贴在灯棚上,大家游街赏灯时,一块猜谜玩。因为花灯上的谜语众多,所以当时又叫灯社,另外围观猜谜时,也不叫猜谜而叫‘打灯虎’。为什么叫‘打秋虎’,这个与射覆有些谐音,有‘以矢射之’之意。也有‘打灯谜’‘打文虎’等叫法。另外古人为了增加节日气氛,鼓励大家动脑,灯谜下面会打上赠送某物。如笔、墨、息香、白扇之类。

清代《清嘉录》也有记载:挂在花棚的花灯,基本一面复壁,三面贴题,花灯谜头,皆经传诗文、诸子百家、传奇小说,及谚语什物、羽鳞虫介、花草蔬药,随意出之。凡是猜中,用隃麋(墨)、陟厘(纸)、不律(笔)、端溪(砚)、巾扇、香囊、果品、食物为赠,谓之“谜赠”。


传统文化:灯谜射覆酒令,看古人是如何猜谜玩乐的

所以猜谜时,不仅要有节日花灯,编写各种格式谜语,还要赠送猜中的奖品。而这三者最难的就是编写谜语,不仅要新鲜有趣,而且要雅俗共赏。如《红楼梦》中,贾母所说:“猴子身轻站树杪”,谜底是“荔枝”,就是稍有情趣,谜面、谜底都是十分通俗的。宝玉那个谜:“南面而坐,北面而朝,像忧亦忧,像喜亦喜。”则是谜面文雅,而又十分巧妙,谜底却是普通东西———镜子。曹雪芹的谜语很多是包含谶语,所以这里的镜子,是‘镜花水月’之意,贾母的荔枝亦有‘离之’意思。元春所作的炮竹,有‘一轰而散’预示,这些都是在告诉读者,贾家最后一败涂地,树倒弥孙散,宝玉与黛玉的情缘,不过是场镜花水月罢了。曹雪芹通过人物所作的谜语及谜底,及背后所隐藏的谶语,逐渐揭露她们最终的命运。

备注:

琴操,姓蔡,名云英,艺名琴操,是北宋钱塘人艺名人,16岁那年改了北宋诗人秦观《满庭芳》词而在杭红极一时。后受到大诗人苏东坡的赏识,引为红颜知己。据闻后因与苏对答问禅后,遁入空门。

步非烟,是唐代传奇《非烟传》的女主角,步非烟嫁人为小妾,后来与人偷情,被丈夫发现后,步非烟却强硬的说:“生得相亲,死亦何恨。”表示不后悔,最终被丈夫给打死了。

柳枝,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红颜知己。李商隐写有《柳枝》五首,比如“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如姬,战国时期魏国国王的宠妃,曾经为了报答信陵君的恩情而偷偷拿了魏王的虎符交给信陵君,帮助信陵君完成了“窃符救赵”的伟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