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像聰明人那樣做決策?

如何才能像聪明人那样做决策?

當你回過頭看自己曾經做出的那些決定時,你是否會想:“我當初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們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比如說:

  • 買一輛花光手頭所有現金的SUV;

  • 開始一段沒有戀愛的關係;

  • 對你不感興趣的工作說“好的”;

  • 創造出一種沒人需要的產品。

說出來也不怕你笑話,上面這些雷我都踩過。但有趣的一點在於,那些糟糕的決定從來看上去都不像是糟糕的決定。但是當你回頭看的時候,卻會悔不當初,並且痛恨自己當初怎麼會做出那麼愚蠢的決定。

有了幾次決策失誤的經驗,你自然就會想著如何提高決策質量了。

我一直在讀關於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和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的書,想知道他們是怎麼決策的,畢竟他們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

在Alice Schroeder撰寫的沃倫·巴菲特傳記中,我發現,巴菲特和芒格的策略是基於“你應該避免做什麼”的,他們找出錯誤,並盡力避免這些錯誤。

但是正如查理·芒格所說:

聰明人會做傻事。

所以說,你不可能不犯錯誤。然而你可以盡力避免做出愚蠢的決定。

另外,通過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你可以從他們的錯誤中獲得教訓。俗話說得好,“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嘛。這樣一來,你也會成長得更快。

不要想得太多

聰明人一般都過分專注於做正確的事情。他們想要擁有完美的生活,事業,房子,生意,汽車以及假期等等,總之就是盡力求得萬事萬物十全十美。

不過千萬要注意了,當你給自己施加太大的壓力去做出正確的決定時,你的分析系統恐怕會癱瘓。

我最近和一個想轉行的朋友聊了聊。我讓他跟我說說他自己整個的思考過程,他說:

我喜歡我工作的公司,但我感覺這份工作不再吸引人了。我從事這件工作已經四年了。當然,我升職了兩次,但工作還是老工作,一點也沒變。我還一直在關注其他公司,但假如我去了別的地方但卻沒有成功呢?那我可能就得拍屁股走人,但是這又會給我的簡歷留下不光彩的一筆。

我沒有說話。

只要一個人坐在那裡想啊想啊,我就會想到另外一件事:想得太多。

我們都笑了,這種情況我們都碰到過,我們都會想得太多,苦思冥想,逡巡不前,我敢打包票你也這樣過。

當你過度分析一個決定時,結果就是什麼也分析不出來。但有什麼結果呢?什麼結果都沒有。而分析了一大堆,花了那麼久的時間卻沒什麼結果,這本身就是一個糟糕的結果!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浪費了大把的時間和生命的原因了。

唯一能讓你停止過度思考的方法就是讓自己明白自己的思考過程。當我問我的這位朋友他的想法時,他就意識到了自己的思維歷程是多麼地不合理。

你沒法控制未來。所以乾脆別再想了。

你應該這麼做:做小決定,勤做決定

我最近讀到Peter Bevelin的《Seeking Wisdom》。這本書講的是查理·芒格式的思考方法。他的決策策略之一是避免錯誤。但這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解釋。

你可以完全逃避決策,因為只要你做決定,就一定會犯錯。最極端的就是你不做決定,這樣也就不可能做出什麼糟糕的決定了。

芒格說:

好企業和壞企業之間的區別在於,好企業會一次次地做出輕易的決定,而壞企業會一次次地做出痛苦的決定。

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解釋芒格的話。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早早做決定,做小決定——在它們變成更大的決定之前很容易。當你推遲做決定時,它們就會變得因為累積而變得巨大,做決定也就越發地不容易。

例如,我對自己的電子郵件提供商不滿意,感覺它們的服務不是很及時,沒有很好的整合我的在線課程平臺,並且讀者抱怨說沒有收到我的時事通訊。

這件事我關注的時間已經超過1年半。當時聽我課程的人數還不到今天的一半,那會兒我也只有一門在線課程,而現在則有三個。

現在,轉向另一家供應商的麻煩每天都在增加,但如果當初我早早換了的話,那就容易很多了。結果拖到現在日益痛苦。

在生活中亦是如此。你在一段糟糕的關係中待得越久,就越難以脫身。生活如此,工作亦然。

決策越早,決策越好

你做決定的時間越早,就越有可能做出更好的決定。

我常說沒有正確或錯誤的決定——決定就是決定。這並不是完全準確的。當然,我們的選擇的質量是有區別的,但這就是另一篇文章要探討的話題了。

但問題是:不做決定也是一個決定。如果這是有意識的舉動,那也沒關係。你思考了一些事情,然後你認為什麼都不做就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我指的是不做決定,就像“這次就算了吧,下次再說吧”之類的,這種逃避的做法。

無論如何,你無時無刻不在做決定。比起做那些有意識的決定,我認為我們更應該儘早地做出決定。

因為在你的一生中,你所需要的只是一些好的選擇罷了。你最喜歡什麼?你找到最喜歡的事情,或者心裡已經有了答案,那這個時候你已經做出了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