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的全面全面屏會獲得全面豐收嗎?

前,金立在深圳召開了盛大的發佈會,一口氣發佈了八款全面屏產品。金立S11S、金立S11、金立M7 Plus、金立M7(楓葉紅和琥珀金)、金立大金鋼2、金立金鋼3、金立F6、金立F205覆蓋了不同系列,不同價位。

從入門的999元到高端商務定位4399元,從商務系列到時尚系列,金立的全面全面屏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全面屏並不能算新生事物,但是其他廠商一般只用全面屏做一兩款產品,而金立一口氣發佈八款產品,金立意欲何為?這種動作會取得市場認可嗎?

金立的全面全面屏會獲得全面豐收嗎?

一、為何要全面屏

全面屏這個概念雖然是小米MIX帶起來的,但是最初搞出來的是夏普,後來小米沿用了夏普的技術。最初的全面屏是指沒有上下邊框,後來隨著三星S8和蘋果劉海屏的出現,異形屏幕、上下窄邊框的機器也被叫做全面屏,長寬比2:1的全面屏也迅速被業界接受,流行起來。

全面屏被業界接受的原因很簡單,此從智能手機出現,手機屏幕發展的趨勢就是從小到大,屏幕大體驗好,但是屏幕的寬度被手的大小決定,太寬超出人的把持能力。

於是手機都開始做窄邊框,但是窄邊框做到無邊框就到極致了,再大隻能縱向擴張,所以發展出長寬比更高的全面屏。

現在主流的全面屏幕尺寸是6寸、6.43寸,而以前16:9的屏幕只能做到5.5寸,6寸,這就是全面屏帶來的進步,可視面積更大意味著體驗更好,在遊戲中看到更寬的視野,在視頻中看到更大的顯示面積。

金立的全面全面屏會獲得全面豐收嗎?

同時,全面屏相對於16:9的屏幕,在視覺上是很容易分辨的。如同去年曲面屏一樣,人們很容易一下就分別新款舊款。這種外觀特性讓全面屏新機迅速普及,廠商必須快速跟進,否則你的新機和其他廠商舊款機型一個樣子,就太陳舊了。

正是這個原因,讓各個廠商加速發佈新產品,OPPO的R11和R11s只間隔幾個月。而沒用全面屏幕小米note3發佈不久就被迫降價。全面屏已成大勢所趨。

二、金立為何要全面全面屏

全面屏大勢所趨,所以蘋果、三星之後,小米、OPPO、vivo、金立甚至錘子都發布了全面屏的產品。

但與眾不同的是,其他廠商都是發佈一兩款產品,譬如小米只在MIX系列高端用全面屏幕,OPPO只在R系列用。而金立這次卻一口氣發佈了八款全面屏手機,從低端到高端,從時尚到商務全部覆蓋了。

為何金立要全面全面屏呢?這是因為新舊產品轉換的時候,最重要的是速度。

大家用全面屏,意味著市場的一次總體換機,如果大家換完了一次,再換第二次,換機的意願會大大下降。所以捉住非全面屏幕換全面屏是一次重大商機,過了這個時候事倍功半。

金立的劉總對市場一向敏感,所以立即佈置了從高到低的全面全面屏。

金立的全面全面屏會獲得全面豐收嗎?

在競爭對手已經進入的高端市場,金立以商務、續航、品質感取勝(指M7 plus),在對手沒有進入的市場,金立的全面屏在短時間內形成降維打擊。買對手的產品像買舊貨,買金立的才是新品。所以金立做全面全面屏一口氣發佈了8款產品,覆蓋各個價位,只要在某個價位對手還沒做,金立就可以獨享換機市場。

金立搞全面全面屏是非常聰明的策略。

三、金立會迎來豐收嗎?

如前文所述,全面屏是一次大面積換機的機會,勝負的關鍵手在於速度。現在高價的全面屏幕市場屬於蘋果和三星。

中高等價位時尚的有OPPO和vivo,科技的有小米MIX2,而商務還是空白,金立M7 plus有機會。

在中低端市場,市面上只有一個供貨不足,屏幕出問題的錘子,360剛剛發佈。

所以,金立的潛在市場巨大,要成功就需要在速度上領先競爭對手。

產品發佈還不夠,金立還需要在廣告、渠道上加油,尤其是對手還未進入的市場,金立要搶先發布,搶先量產,搶先鋪貨,搶先打出廣告。

等到金立的全面屏先入為主,進入渠道接受第一批換機,那金立就會獲得豐收。如果金立拖延,那麼成果就會被其他廠商分享。

所以,金立全面全面屏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速度,金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