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我臨不像,但照樣很傲嬌!

文|陸白虹

1

學書法,總有人指指點點。

最常說的就是“你這寫的太不像***了”

每次遇到這樣的“看客”

我總是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只不過使使勁兒嚥下一句“我開心就好”

然後就是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大家對於學書法的印象都是

臨摹、臨摹、臨摹,寫像、寫像、寫像

並非筆者有意抬槓

在這件事情上全國上下,老老少少

都像是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樣

呈現無比麻木和齊刷刷的統一

每個人的意識都像被什麼修剪過的草坪

在書法的學習中更是如此

似乎寫不像就該被人指指點點

更有甚者,有此類受虐癖

時常求這位專家那位學者指點一二

最終得到了“這裡不像,那裡怎樣寫才像”

內心才如獲至寶一樣

開心的離去

2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翻一下歷史上的書法家不難發現

他們很重視臨摹,然而他們卻沒有如今這樣

標榜強調臨摹的惟妙惟肖

並且時常見一些培訓班的老師

以臨摹的比學員更像原帖而得意洋洋

我們來看一下歷代的這些書法家和他們的臨作

分別是: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八大山人臨本、虞世南臨本、董其昌臨本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分別是:集王聖教序、王鐸臨聖教序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以下分別是:《張遷碑》、何紹基臨摹《張遷碑》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以下分別是:《自敘帖》、林散之臨《自敘帖》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再具體舉個例子!

馮承素摹本《蘭亭序》從用筆上看中段豐腴

起收筆處雖鋒芒多姿卻不刻意強調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褚遂良臨本則用筆清秀,線條遒勁

雖然結構相似,但神采卻是另一番滋味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蘭亭序》的瀟灑是不存在任何收斂和拘束的

點畫映帶之間都含情默默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褚遂良對於臨摹的則溫文爾雅

雖然放鬆但卻有所節制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與《蘭亭序》風流本色相比

褚臨本文秀更多

諸如此類的例子在書法史中比比皆是

在這就不一一詳陳了

看了對比圖片之後

便很容易得出

每個書法家在臨摹的時候

都能夠較好的學習到原帖的某些特質

而不是僅僅拘泥於細小的像與不像

3

那麼為什麼就會形成這樣一種認知習慣呢?

捫心自問一下,發現:

是因為自己對內心感受的不夠自我相信

當面對張遷碑的稚拙

面對鍾繇的淳樸、面對二王的瀟灑

和顏真卿的剛毅清雄、米芾的跌宕起伏

我們把這種稚拙、瀟灑、跌宕起伏的感覺

強加到了細節的描繪中

自然會有人反駁:

寫的都不像,怎麼會產生這種感覺呢?

回答這一點其實很簡單

江南的女子秀氣,可沒有兩個人長得完全一樣

為什麼她們都秀氣呢?

最終我們會發現

我們所被感染的,恰恰是書法作品的某種感覺

而不是一點一畫,

如果按照筆畫順藤摸瓜找到自己的感覺

自然是非常好的

但是卻不能因為某一點不像

而批評別人寫的不好

更不能因為自己寫的不像而覺得不好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4

然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如果刨根問底的思考

自然從教育、心理、以及社會環境等方面

都可以找到不同的答案

然而最根本的,

也就是最可以讓每個人都感受到的

那就是我們對自己喜好的不夠確定

因為我們對於“好”的評價衡量標準

都來自於他人的言語和評價

沒有問一下自己

是否自己喜歡的感覺在書法中被找到?

因為當某種追求

通過自己的心智和努力得到滿足的時候

自然會在心底升起平靜看待外界評價的信心

這一點是多麼珍貴!

人的獨立將會由此而生

書法也會因為這份獨立綻放自然的美

我們都可以說:

我寫的不像

但我寫的也不錯

附:山東美術館展出“清人臨摹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觀賞。覺得筆者寫的有些可圈可點,歡迎文末打賞鼓勵!!

取法與變法——清人臨書展

展覽共選取山東博物館藏清人臨書作品共計90餘件(套),時間涵蓋了清代二百六十餘年的歷史,既有名家書跡,也有普通文人書跡,字體包括篆、隸、真、行、草諸體,取法涵蓋碑、帖兩大體系,儘可能多的展現了清人臨書的取法方向和風格面目,為當代書法文化的發展提供諸多借鑑。

展覽地點:山東博物館二樓11號展廳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即便臨摹不像,一樣可以傲嬌!(書法該這樣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