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西施是“无为”,东施是“有为”?

为什么说西施是“无为”,东施是“有为”?

我们都知道,“无为”是道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它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并为后世道家所秉持和发扬。

很多人从字面上理解,认为“无为”就是无所作为,什么都不做,是消极的,出世的。这实在是对道家“无为”思想的极大误解。

为什么说西施是“无为”,东施是“有为”?

老子所说的“无为”,是与“无不为”连称并说的,即“无为而无不为”。其本意是指不妄为,不乱为,顺应自然,遵循客观规律(即“道”),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

所以它名为“无为”,其实是一种“有为”;但这种“有为”强调要因势利导,因性任物,因民随俗,给事物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其自然化育,自然发展,自然完成,所以它又表现为“无为”。

为什么说西施是“无为”,东施是“有为”?

总之,道家提倡“无为”,反对“有为”,实际上反对的是强行妄为,烦扰自然,矫揉造作,虚伪浮华。

比如养花,因品施肥,因形修剪,喜阴随阴,喜阳随阳,使其生长良好,便是无为;揠苗助长,滥施肥水,致其病萎,便是有为。

为什么说西施是“无为”,东施是“有为”?

又如西施,淡妆素裹,不失天然姿色,便是无为;东施效颦,矫揉造作,便是有为。

老子曰:“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可见无为是指顺应自然,而不是一无所为。

为什么说西施是“无为”,东施是“有为”?

庄子将无为解释为“安时而处顺”,主要是想获得精神上的安适自在,并不是说无所事事,醉生梦死。

《吕氏春秋》提出了“贵因论”,认为“

三代所宝莫如因,因则无敌”,是对“无为”思想的重要补充。

为什么说西施是“无为”,东施是“有为”?

《淮南子·修务训》进一步明确了无为的积极含义。一开篇就批评了“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的消极无为论,指出历史上公认的“先圣”都是积极有为的。并把无为的内涵发挥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高度:“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者

……”

为什么说西施是“无为”,东施是“有为”?

应该指出,道家各派对无为的理解是有差别的,但强调贵因随势、顺乎自然,则是各家的共识。这也是“无为”思想的关键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