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顧客!比餐廳倒閉潮更可怕的是惡性競爭

找人鬧事、惡意差評、低價競爭、互相搶顧客……餐飲行業的惡性競爭,真的比倒閉潮還要可怕。

面對這些惡性競爭,餐飲人該如何應對呢?

餓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顧客!比餐廳倒閉潮更可怕的是惡性競爭

1

同行是冤家

為了搶顧客大打出手

同行必定會有競爭,有些是良性的,有些則是惡性的。

晚市時間,成都某美食街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一群客人在一家餐廳就餐,提出要點隔壁李老闆店裡的乾鍋蝦,“不要點他家的,其他家的都不錯。”這家餐廳老闆不同意,直接拒絕。

這句話,剛好讓李老闆聽到,他一氣之下跑到隔壁理論,結果發生了爭執,最終引發了兩家員工之間的互毆。

最終,李老闆姐姐的眼睛被打到流血,一家餐廳的廚房因沒人照看,發生了火災,驚動了警察和消防。

事件的發生,皆因“搶客”。

餓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顧客!比餐廳倒閉潮更可怕的是惡性競爭

李老闆的店和隔壁餐廳差不多同時開業,開業之初雙方關係還可以,忙碌的時候你借我桌子,我借你凳子都是常有的事情。

但隨著李老闆的餐廳生意慢慢好了起來,隔壁餐廳的老闆有點眼紅,經常會讓員工半路搶客人。慢慢地,兩家的關係就變差了。

這次,李老闆親耳聽到隔壁餐廳的老闆不讓顧客點他家的菜,一下子就炸了。

結果兩家店都停業整頓,一家餐廳的後廚需要重新整理才能開業。

應對之策

同行是冤家,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得不償失。

1.看好你的顧客。面對同行搶客的行為,如果交涉無果,最好的辦法就是看好自己的顧客。對方搶客,你就派個人在門口迎客,將你的顧客看牢。但是這個過程切記不要和對方發生爭執和衝突,引起顧客的反感。

比如,廣州的陳添記開在一個巷子裡,為了避免顧客誤入巷子裡同類型的小吃店,陳添記就在巷口處放置了一個牌子:陳添記在裡面。雖然簡單粗暴,但是很有用。

2.做好產品質量的同時做好差異化。對方有的,你做得更好,還要做對方沒有的菜品。顧客貨比三家後,自然心有所屬。

3.最好的辦法就是與你的“鄰居”事先來一個君子協議。比如兩家餐廳的菜品可以互點,收入歸各方,這樣顧客在一家店可以吃到兩家菜,兩家餐廳的營業額都得到了保證,還能加強競爭力。

2

隔壁開的餐館

裝修和菜品都是抄襲,定價卻低20%

山寨餐廳居然開到了自己對面,生意比本尊還要好,顧客以為他們才是正宗的。

“我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老陳的餐廳開了很多年,有一定的名氣。一年前,一位據說很崇拜他的人,來到店裡考察試菜,還說要拜師。老陳認真接待了對方,並且解答了他很多疑問。

沒想到,沒過多久,這位所謂的崇拜者在老陳的餐廳附近開了一家店,將裝修風格、菜品都抄了個遍。同時這家餐廳所有的菜品價格都比老陳的低20%,還持續搞開業活動:吃150元送50……

餓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顧客!比餐廳倒閉潮更可怕的是惡性競爭

價格很誘人,於是很多不明情況的顧客前去品嚐,一下子老陳餐廳的生意就差了。最氣人的是,這位“崇拜者”還到處和人說,他和老陳關係很好,開這家店都是老陳指導的。

很多老顧客跑來問老陳,這讓老陳很鬱悶。偏偏,老陳什麼都不能做,“對方的價格都低於成本了,他降價我也降價的話,這不是虧本了嗎?還怎麼活?”

老陳說:“目前餐飲生意都不好做,很多餐館都面臨倒閉,但是比倒閉更可怕的是低價競爭。”

應對之策

遇到山寨抄襲且低價競爭的同行,餐飲商家該怎麼做?

1.千萬要穩住,不要自亂陣腳。正如老陳說,他降價你也降價,那麼成本誰來買單?與對方拼價格其實是最笨的辦法。

遇到低價競爭時,對方越是低價,你越不能降價。低價吸引的是貪便宜的顧客,並不是你的忠誠顧客,即使餐廳降價了也不會成為回頭客,那還不如多花心思維護好忠誠顧客。

2.這種時候更要做好產品。用的材料要比對方好,服務要比對方好,用口碑幹掉低價。

4.打差異化。對方抄了你的裝修風格和菜品,但是抄不了你的創意。你可以研發出新菜品,推出特色菜,調配出獨一無二的醬汁口味,也可以將餐廳升級裝修。畢竟,抄襲只能抄表面,核心優勢誰也抄不走。

3

惡意差評

讓餐廳生意一落千丈

兩家餐廳的老闆互相吐槽對方的菜品不好吃,後來突發奇想在樓上掛橫幅互嘲對方菜品難吃,借勢搞營銷。原以為這樣有噱頭,結果卻被有關部門認定為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橫幅遭撤下。

這種惡搞差評,是一種極端的營銷手段,但有些差評卻沒有這麼簡單。

老張開了一家粥店,堂食和外賣的生意一直不錯。但上個禮拜開始,外賣平臺突然就出現了好幾個差評。

餓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顧客!比餐廳倒閉潮更可怕的是惡性競爭

“有幾個給差評的顧客根本就沒有在我的店裡點過餐、吃過飯。”

針對“點了餐,卻沒有收到食物”這個留言,老張打電話給快遞員,快遞員說對方的地址根本就是錯的,準時送到對方指定的地址卻無人接貨,打電話也不接。

最讓老張難以接受的是,對方還將原因全部賴在商家身上。最後,老張通過電話、留言ID號等蛛絲馬跡發現給差評的顧客是競爭對手家的員工……

外賣平臺的好評直接影響了排名,而商家卻沒有權利去申訴修改。導致的結果就是老張的店鋪排名下降了不少,訂單一下就少了。

應對之策

面對惡意差評,大部分人都是忍氣吞聲,但息事寧人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良策。有餐飲同行認為,面對惡意差評,餐廳要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利。

1.收集證據,然後再針對問題一一回復。回覆一定要有技巧,有理有據,千萬不要帶著情緒發洩、互罵。

2.善於運用自身的資源,做好危機處理。此前深圳的一家餐廳被人惡意差評,餐廳老闆利用自己的公號發出公開信,迅速在網絡上傳播,最終對方刪除了評論並道歉,這就是很好的方法。

3.借勢營銷。針對差評的內容,趁勢做一場營銷活動。比如,英國的一家餐廳被人惡意差評說熱狗分量少,四口就吃完了,於是店主趁機做了一場大胃王比賽,稱誰能四口吃完就免單……最終成功地破解了謠言,名氣也得到了提高。

結 語

搶客、挖牆腳、低價競爭、惡意差評……這些惡性競爭正在擾亂餐飲行業的健康發展。作為同行,競爭是無可避免的,但是並非所有的競爭都要拼個你死我活。

同為餐飲人,惡性競爭的結果無非就是餓死了同行,累死自己,坑了顧客。

願同行之間再無惡意,還餐飲行業一個良性的競爭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