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前行一路探索 “珠峰”之上的思想者

“我從18歲高中畢業就進了工廠, 當時是金立機械。對我們山東珠峰呢,我是很有感情的。當時就是我們山東珠峰建廠啊,第一個款式就是我帶領一幫團隊打造出來的 。”



“我們是在2010年,開始組建山東珠峰車業,我是作為山東金立集團的一個老員工過來的。當時我們在這一塊簽約之後呢,年產是30萬輛,是我們山東金立集團全資投入。”


“2010年到現在應該是七個年頭了,我和山東珠峰,我們也是一路風風雨雨度過的,我的感覺啊,不管幹任何事情它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他肯定要遇到一些坎坷的事情。最坎坷的應該還是在2010年2011年,這是我們企業一個開拓期。”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說出這些話的人是誰,但我想你一定聽過山東金立集團旗下——山東珠峰車業的子公司,而在我們面前侃侃而談的,便是

山東珠峰車業有限公司的的副總經理——卞建程。

一路前行一路探索 “珠峰”之上的思想者


山東珠峰作為山東金立集團一個子公司,在2010年與西藏新珠峰正式簽約,主要是電動三輪電動車。2016年對於電動三輪車行業來講是個蓬勃發展期。所以2010年到2017年珠峰是呈逐步上升的一個趨勢,在2016年珠峰篷車銷量突破了11萬輛。


2017年實際來講,市場平緩的趨勢下,總體銷量在12萬輛。而2018通過對於產品的優化組合,包括市場的推進等等,卞總將目標定在了十五萬輛。


一路前行一路探索 “珠峰”之上的思想者


據卞總講,當時剛步入山東珠峰的時候,對於做這個新能源三輪電動車,在大腦裡便感覺是一個空白。就是說沒有什麼意識,沒有想過怎麼去規範產品?如何去規範這個行業?如何去引領這個行業?


所以在這一點上,山東珠峰做了很多的工作。當時是通過內部一些交流,提出對產品款式的改進,質量的提升,於是大家針對產品迅速作出調整,而產品的定位,就是蓬車。


一路前行一路探索 “珠峰”之上的思想者


“其實當時這一點呢,來自於我們一個終端客戶,就是一個代理商提出來的。”據卞總回憶。那位代理商說在電動篷車行業,如果企業想具備一定的實力,如果想領先這個行業的話,就必須要加大投入,提升產品品質,提升產品的研發速度,用產品來進行市場的領軍這塊。


所以宋董事長迅速作出決定,立刻加大投入,應該在三個億左右。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規範和整合,形成了四大工藝,就是一個焊接,焊接流水線,包括電泳,都是全自動化來運作。到一個裝配線、成品庫這一塊,整體應該得有三個多億左右投入。


一路前行一路探索 “珠峰”之上的思想者


“我們的產品品質得以保障,交貨週期得以保障,產品整合得以保障。所以不出所料的,我們對於產品的優質研發使我們迅速佔領了市場。”卞總很感慨地說著。


卞總和我們講到,一個產品想做好,必須講究一個廠商聯動。就單說市場銷售,根據不同的市場來開發市場不同需求的車型,則一定事半功倍。以市場來定位新品研發才是可取之,。包括制定不同的商務政策,一戶一議,包括一個廠商聯動搞招商等等這些,利用廣告宣傳媒體加大宣傳,加大投入等。包括銷售方面,利用這些來推廣產品。所以只要客戶有需求,那就必須要跟進這一塊。


一路前行一路探索 “珠峰”之上的思想者


“目前來講,我的感覺是新能源電動車,電動三輪車這塊,它的需求群體還是屬於一箇中低階層群體。就整個電動車行業來講,大多數消費者比較注重使用成本,包括這個產品的生命週期等。所以這一塊對於我們的市場,我們的新品研發而言,我們是抓的是比較嚴比較緊張的,每個月我們要對市場做一個市場調研報告。”


對於電動車相關標準來說,卞經理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國家肯定會出臺一些標準的,但至於它的門檻是什麼,需要根據一些數據,一些民意調研來確定,不可能會根據單純某一個人來決定。


一路前行一路探索 “珠峰”之上的思想者


“未來的電動車市場來講,主要是可向高智能這個新能源節能領域去發展,肯定外觀呢往往要做得非常美觀,一些概念性的車子要出來。以行業現在來講,如果產品不升級,沉迷於傳統的產品,可能市場也會淘汰一些同行。”卞總談到電動車行業未來的時候這樣說道。


一路前行一路探索 “珠峰”之上的思想者


“我們山東珠峰從未來行業來看,就要樹立一個行業標杆。就說在行業裡一提到篷車,馬上就能在眼前一亮,就能想到我們——山東珠峰。”


預測中國將來會有三種形式的電動汽車:第一種是標準的高速電動汽車。 第二種是馬上要出臺的國家規範的低速電動汽車。第三種就是沒有辦法規範的所謂的代步車一類的電動三輪電動汽車。 中國的市場特別大,所以這三類車將長期存在。因此國標規範的低速車需要鋰電池和70公里的速度都是比較合理的。低速國標車將成為城市白領上下班的選擇。而第三類的代步車將是城鄉結合部和廣大農村的代步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