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面,送新帥一場慘敗做見面禮吧(上)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北京時間4月28日21:30,德甲第32輪全面開戰,拜仁慕尼黑坐鎮主場迎戰法蘭克福。上半場瓦格納助攻多施打入處子球;下半場魯迪助攻瓦格納擴大比分,阿萊為客隊扳回一城,蒂亞戈助攻替補登場的拉菲尼亞取得進球,拉菲尼亞隨後又幫助聚勒破門。最終,拜仁慕尼黑4-1戰勝法蘭克福,迎來聯賽五連勝。

面對下賽季就要執教自己的準主教練科瓦奇,拜仁三軍齊心,將士用命,送給新帥一場慘敗當做見面禮,下賽季的故事會是什麼走向呢?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科瓦奇,會是拜仁十年革命的最終答案嗎?(上)

“當

我還是球員時,我們踢的就是拜仁式、或者說德國式的足球。不管陣型是4141、424還是442,我們骨子裡的理念都是相同的。但現在,那套體系已經是老古董了。跑動、控球、換位,這是現代足球的一切。”

說這話的是保羅-布萊特納,球員時代在拜仁拿過5次德甲冠軍和1次冠軍盃,跟隨西德國家隊捧起過歐洲盃和世界盃。崇拜切-格瓦拉,手捧《毛澤東語錄》,退役後成為了拜仁首席球探和品牌大使。

他說的轉折點是2008年,距今整整十年。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師夷長技以自強

麼2008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引起了拜仁這家巨無霸俱樂部的內部反思?

首先,勒夫率領的德國隊在奧地利及瑞士歐洲盃上一路殺入了決賽,但最終輸給了西班牙屈居亞軍。當時的西班牙還沒有後來那麼執著於傳控,半決賽他們只有52%的控球率卻狂轟20次射門,3-0完勝俄羅斯。決賽裡鬥牛士48%的控球率還低於德國隊,13次射門卻比對手4次射門的三倍還多,託雷斯的制勝挑射開啟了西班牙足球那幾年的無限輝煌。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賽後,德國媒體折服於伊涅斯塔、哈維、法佈雷加斯和席爾瓦組成的中場,將他們不斷換位、連續配合和突然加速的表現稱為“精靈的遊戲”,寫出了“輸的無話可說”這種完全不符合德國人畫風的標題。

其次,拜仁在前一年炒掉馬加特迎回希斯菲爾德,並在2007-08賽季引入托尼、克洛澤、裡貝里等人完成了重建,加冕為德甲聯賽和德國杯的雙冠王。不過因為前一個賽季只拿到了聯賽第四,他們並沒有參加歐冠聯賽的資格。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同樣是因為前一個賽季的慘淡,希帥在2008年伊始就宣佈將在半年後離開球隊,拜仁必須選擇新的領路人。

用布萊特納的話來說,當時拜仁的高層已經有了一點全面進行戰術改革的念頭,起因是裡傑卡爾德前些年打造“夢二”的不俗表現。有的人認為這種靈動而自由的攻勢足球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有人堅決擁護德國足球嚴謹、規矩和高效的傳統。

如果選帥的時候再晚半年(歐洲盃打完),或許結果會截然不同。但在2008年1月,拜仁做出的最終選擇是:德國足球名宿、前國家隊主帥克林斯曼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在執教德國隊期間,克林斯曼也被視為一名激進的改革者。他大力提倡攻勢足球,將兩翼齊飛確定為戰術的核心內容,提拔了大批年輕球員,甚至想要引入曲棍球技術來訓練球員。在2005年聯合會杯和2006年本土世界盃上,他帶領德國隊連續拿到了季軍,崇拜進攻的打法給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拜仁在革命和傳統的兩派裡做出了最折中的選擇:德國本土教練裡最激進的克林斯曼,哪怕他和拜仁此前有過不少矛盾。

然而在這裡,他的激進改革卻沒能撐過一個完整的賽季。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超級盃輸給多特蒙德、德國杯輸給勒沃庫森、歐冠八強兩回合面對巴薩1-5完敗、聯賽輸給沙爾克之後滑落到第三,拜仁管理層只能選擇用違約金來結束這段錯誤的牽手。

坊間一直有傳言,在2009年歐冠的那次相遇之後,拜仁就對剛剛開始執教的瓜迪奧拉動起了心思。但在當時,這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於是,他們找來了瓜迪奧拉的恩師範加爾。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範加爾的基礎與海因克斯的昇華

們都知道,巴薩的風格與荷蘭足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瓜迪奧拉曾在自傳裡承認:“所有執教過我的教練中,我和範加爾對於足球的談話最多,質量也最高。這是我當球員時最享受的事情之一。”

由範加爾來開啟拜仁終於下定了決心的戰術革命,看起來最合適不過了。而這位荷蘭名帥,也確實為拜仁的足球帶來了全新的東西。

在傳統的德國足球理念中,陣型和球員職責是必須明確的內容。後衛要儘快出球、邊前衛要下底傳中、中鋒要在禁區搶點等等,這些不同分工的球員就像零件一樣組合起來,球隊就變成了堅不可摧的德國戰車。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貝肯鮑爾在1970年世界盃創造了“自由人”這一概念,為世界足球帶來了全面的革新。但在進可攻退可守、個人能力超強的自由人身後,是其他嚴格遵守戰術紀律的“不自由”隊友。雖然湧現過馬特烏斯、巴拉克這樣的全能球員和一些細節上的戰術革新,但上述現象始終還是德國足壇的主旋律。

因此,範加爾在2009年接手拜仁之後,首先就為球隊每個位置的球員都安排了一項新的職責:控球

雖然球員基本上還是固守在自己的位置,但快速的一腳出球和連續的傳球配合越來越多,拜仁開始成為了一支高控球率的球隊。急切想要改革的拜仁高層欣喜地看到,荷蘭人如此之快就將球隊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但是,範加爾的拜仁也有自己的問題。

第一,雖然控球率很高,但球隊的進攻缺少節奏上的突然提速,經常出現長時間控球催眠現場觀眾的副作用。範式拜仁的進攻極度依靠邊路的突擊能力,羅本在2009-10賽季的大腿級表現為球隊帶來了國內賽場的雙冠王和歐冠亞軍,2010-11賽季的頻繁傷病卻直接導致球隊戰績一落千丈。

第二,範廚子真的太太太自負了。因為首個賽季的成功,他在俱樂部無論是應對高層還是對待球員都是說一不二的強硬態度,直接帶來了球隊內部的數次爭吵,甚至還公開對俱樂部的轉會多次表達不滿。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就算有著推薦羅本、右移拉姆、改造小豬、重用穆勒等等奠定了拜仁後來基調的功勞,就算魯梅尼格和布萊特納都說“遇見範加爾是拜仁的幸運”,荷蘭人還是在戰績下滑之後很快就被炒了魷魚。

範加爾走了,拜仁的改革還在繼續。而第二階段的領航者,是老熟人海因克斯。

曾經有人認為,請回二十多年前就在拜仁執教、兩年前剛回來救主、已經66歲的海因克斯是一種歷史的倒退。但魯梅尼格透露,拜仁之所以請回這位功勳老帥,是因為看中了他性格中的某個獨特特質。

這種特質叫做:活到老學到老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布萊特納說,海因克斯在接手拜仁之前對著董事會表達了這樣的見解:“俱樂部想要戰術改革,以及範加爾的基本理念其實都沒有問題。我們唯一欠缺的,是速度和節奏上的變化。”

於是,這位老帥在範加爾打下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對於現代足球的理解。

第一,控球的目的,是為了節奏的變化。拜仁球員還是會頻繁進行連續的一腳傳遞,但很快就會轉化為突然的提速。羅本和裡貝里肋部接球、拉姆和阿拉巴前插套邊,成為了最主要的加速信號。中場球員有衝擊禁區有弧頂接應,形成了非常立體的進攻層次。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第二,強調戰術紀律性,尤其是防守。你會在那兩年的拜仁比賽裡頻繁看見這樣的畫面:每次前場丟球后,中鋒去逼搶對手持球后衛,身後的三名進攻球員去保護可能出現的傳球路線,剩下的六名紅衣球員玩了命地飛奔回防。

第三,高度重視針對性戰術。海因克斯從來都不是以我為主的頑固老頭,他在執教生涯中一直都很願意“放低姿態”去專門佈置針對對手的特別戰術。比如在2011-12賽季與皇馬的歐冠淘汰賽中,戈麥斯不再像往常那樣第一時間壓迫對手的後衛線,而是始終保持對於阿隆索的限制。這一專門佈置,也在兩回合比賽中收穫了非常好的效果。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當然,對於球迷來說最重要的永遠都是成績,也只能是成績。

海因克斯迴歸的第一個賽季,拜仁拿下了“三亞王”,國內賽季敗給了瘋狂的克洛普,歐洲賽場輸給了頑強的切爾西。第二個賽季,拜仁終於成為了德國足球歷史上的第一個三冠王,還在聯賽裡創下了最高積分、與亞軍最高分差、最早奪冠、最多勝場、最少失球等一系列記錄。

與此同時,海因克斯的球隊這種快節奏、崇尚進攻、動不動就製造慘案的踢法天然對應球迷的胃口,為拜仁帶來了無數新粉的加入。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如果硬要在這份完美里找出一點美中不足的話,那隻能是海因克斯的戰術風格與拜仁管理層曾經定下的改革目標之間的些微差異:為了追求最快的速度和最多的進球,球員在大部分情況下都必須固守在自己的位置保證陣型的穩定,不夠靈活,不夠“自由”。

更重要的是,海因克斯兌現了自己對妻子和家庭的承諾,選擇在合同到期後離開足球的世界。轉身之前,還用三冠王的輝煌留給了繼任者一座根本就無法超越的頂峰。

而這個繼任者,是終於來到慕尼黑的瓜迪奧拉。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未完待續)

初次见面,送新帅一场惨败做见面礼吧(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