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方法教你走出心理舒適區

三个方法教你走出心理舒适区

三个方法教你走出心理舒适区

適區,又稱為心理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人會在這種狀態或模式中感到舒適、放鬆、穩定、能夠掌控、有安全感。

簡單地說,舒適區是指活動及行為符合人們的常規模式,能最大限度減少壓力和風險的行為空間。

一旦走出這個區域,人們就會感到彆扭、不舒服,或者不習慣。

三个方法教你走出心理舒适区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屬於自己的安全區域,在這個區域我們得心應手,每天處於熟悉的環境中,和熟悉的人交往,對這個區域的人總是感覺到很舒適。

當然,每個人的安全區域都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是害怕失敗和改變而形成的。畢竟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舒適,逃避緊張和壓力。

如何走出你的舒適區

1. 從小事開始,時常嘗試不同方式:

嘗試聽聽新的音樂類別,比如聽一些你平常不太會聽或者從來沒聽過的音樂,習慣了聽傷感情歌,就嘗試下搖滾,習慣了嗨曲,就嘗試下民謠。

三个方法教你走出心理舒适区

每週至少學做一道新的菜式,這其實也是非常有趣的體驗,味蕾的滿足會帶給你愉悅好心情。

閱讀不同題材的書籍,同樣會給你很多新的想法,以新的視角開拓你的頭腦。

嘗試這些小小的改變,或許能讓你慢慢學會接受新事物。

2. 每天保持小步前進:

突然做出大的改變可能會讓人感到無法接受,那麼先採取小步前進,如果一小步還是拖延,那就走更小的一步,只要不是原地踏步。

比如想要更好的身材,吃過晚飯就出去跑步,一開始每週5到10分鐘就好,然後慢慢增加時間。

三个方法教你走出心理舒适区

如果想要不再孤僻,就先從面帶笑容開始,對你遇見的舒適區外的人群保持善意。或者每天花幾分鐘和新的朋友進行一次交談,讓自己充分聆聽和全神貫注於對方。

一小步接著一小步,能夠控制你的不適感,然後你就可以朝著你想要的生活繼續邁進。

3、改變拖延的習慣:

因為我們要做的事情令我們感到不適,所以,我們的頭腦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藉口和誘惑,來促使我們去做更容易的,更舒服的事情。

三个方法教你走出心理舒适区

但是,這對我們應該完成的任務沒有任何幫助。有的時候,我們甚至會變得急躁和焦慮。

可以制定一個表格,叫做“戰勝拖延”。每次有想要拖延的想法的時候,就立刻去做,完成任務之後就在表格上+1,當完成1000+的時候,拖延的習慣就根除了。

打破舒適區,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但一旦走出去,你會發現你的眼界變寬,應對變化的能力更強,個人整體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三个方法教你走出心理舒适区

新的一年才剛剛開始,希望你我都有勇氣走出我們的舒適區。

只有願意體會嘗試新事物時的尷尬和不適,你才能得到真正成長。

三个方法教你走出心理舒适区三个方法教你走出心理舒适区

長按/掃描二維碼

ME微雜誌與神對話節目組策劃

總監製:覃雲川 李貝寧 吳明致

主 編:星葉

特約宣傳:婉婷 靜水

三个方法教你走出心理舒适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