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采薇筆記:一個故事走近真實王陽明,四句話領略王氏心學宗旨

一、你以為王陽明就是“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可是王老爺子本人並不這麼想。


洛陽采薇筆記:一個故事走近真實王陽明,四句話領略王氏心學宗旨​ 個人認為,王陽明近幾年這麼火就是前些年被壓抑的太狠了。他的這套在中小學教科書裡被定義為“唯心主義”的理論,在本質上與我們主要宣傳教育的馬列唯物主義南轅北轍,水火不容——至少形式上是這樣。然而我們不能否定王陽明唯心主義的價值,“宇宙即我心”,宇宙是不是全在我心咱不敢確定,但宇宙離開了人,是毫無意義的。


洛陽采薇筆記:一個故事走近真實王陽明,四句話領略王氏心學宗旨

王陽明最琅琅上口廣為人知的是“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為啥?我分析是這兩詞皆便於製作匾額,利於“成功人士”附庸風雅。不信的話,你問問屋裡掛這些匾額的老幾,有幾人哪怕翻過王陽明的《傳習錄》,甚至恐怕有些人根本就沒有聽說過。廣為流傳的為實為核心正統,王老爺子也是頗無奈的,其實何為心學宗旨,王陽明有自己親口的說法。在“天泉證道”後,王陽明親口對門下大弟子王汝忠、錢德洪說“我的心學宗旨就是這四句話,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洛陽采薇筆記:一個故事走近真實王陽明,四句話領略王氏心學宗旨

二、一個真實完美的心學故事


洛陽采薇筆記:一個故事走近真實王陽明,四句話領略王氏心學宗旨​ 有一天,王陽明正跟弟子們講經論道,侃到最爽歪歪的時候進來一個老農。老農說他家裡經濟一時困難,想把手裡的田地賣給王陽明。王陽明一聽擺了擺手:“君子成人之美不趁火打劫,我買了你地表面上看解了你燃眉之急,實則斷了你的後路”,然後又甩給老頭一沓錢“我借給你錢,給你救救急,等你翻身了再還我,地你留著”。老頭美滋滋的拿錢走了。

又過了幾天,老王帶著弟子們出門旅遊,遇到一塊靠山面水的風水寶地,情不自禁地讚美“這塊地要是咱的就好了!”。弟子在一邊偷笑了“師傅啊,這不就是前天那老頭要賣給你的那塊地嘛!你親口拒絕人家的!”老王懊惱的一屁股坐到地上,努力平復著自己的小心臟。靜坐了好一會才緩過來,睜開眼自我檢討“我懊惱是我起了邪念啊,幸虧我停下並制止了這種念頭!”

從這個故事看,王陽明也是凡夫俗子一個,七情六慾免不了,可人家牛就牛在能在生活中領悟參透,並淬鍊自己的品格。

故事雖然完了,但它最重要的用途卻在下面。

三、以故事解讀王陽明四句話,窺王氏心學宗旨一斑。
洛陽采薇筆記:一個故事走近真實王陽明,四句話領略王氏心學宗旨

無善無噁心之體。當王陽明攜眾弟子游山玩水時,其心肯定是光明的,一塵不染的,鶯飛燕舞泉水叮咚覺得一切都是美好的。此時老王和弟子們心裡自然無所謂善惡,是為心之體也。

有善有惡意之動。當陽明同學看到風水寶地時忍不住讚美並欲據為己有,尤其在得知這塊地別人曾送到其手上但被拒之門外時差點錘心頓足。此時老王內心是崩潰的,他據為己有的惡念是為意之動也。

知善知惡是良知。在王氏心學中有一個基礎的概念“天良”,“天良”即“天德”,是人與生俱來的“良知”。良知是有覺悟的,是能自己判斷善惡的。王陽明意識到自己將別人東西據為己有的念頭乃是惡念,這是良知在起作用。“良知”從來不會泯滅,只會蒙上灰塵。所以良知你用它,只需你讓他正常工作就是了,他自然就能做到定、靜、安、慮、得。

為善去惡是格物。王陽明知錯能定能靜下來閉目思過,經過考慮去除惡念,這就是得。考慮的過程即為格物。

全文完。懇請大刀斧頭來批。洛陽也耕也讀也采薇再次拜謝您耐心閱讀!

洛陽采薇筆記:一個故事走近真實王陽明,四句話領略王氏心學宗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