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集方誌中的懷陽十六景,個個迷人!你去過幾個?

懷集方誌中的懷陽十六景

明清方誌中多載八景之圖說,乾隆《梧州府志》認為“自宋迪畫瀟湘平遠,始立八景之名,後世僻壤偏隅轉相仿效”,並進一步說明立八景在梧州之緣故,“梧(州)為山水窟翠微赬璧,秀木高林,泉石雲煙,情不給賞。桑酈所未及記,荊關所未及圖。郡城有之,屬邑亦各有之。信足光志乘矣。”

明清兩代,懷集為廣西省梧州府“屬邑”,故而亦有八景之圖說。懷集舊八景分別為塔山曉霽、佛燈晚晴、沙田春雨、石井寒泉、筆架文峰、南溪古渡、龍灣漁笛、燕嶺樵歌。

明崇禎年間懷集縣令李盤認為:“懷邑居五嶺之會,山川如繡,巖洞隱天”,而且認為懷集山水“諸名公之題詠具在,間有隱奇未露”,於是他在“簿書之暇,肆力表章,複列以新增八景,曰龍頭遠眺、新亭爽塈、浮橋秋月、桃花春水、三江泛棹、花石洞天、朝巖清汲、燕嶺渡艇,共成十六景詩,以俟後來者繼響焉。”於是形成了新舊之懷陽八景,統稱為懷陽十八景。

自古以來,水清山秀之所在,必有文人騷客之歌詠。懷集也不例外,前有明末縣令李盤創造《十六景詩》,後有清末邑人鄉賢梁爾梅相繼而作,中間也不少仕宦文人登山臨水而作,為懷邑山水增添了不少歷史人文氣息。

古往今來,文人騷客或因胸臆有懷而發,或因閒暇之時而作,或因時節而嘆,皆離不開山水。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往往是大多文士追求的目標。

懷陽八景恰恰為外來仕宦和本地士子提供了一個可以抒發情感之地。根據乾隆、同治、民國三版《懷集縣誌》記載,明清時期為懷陽十六景題詠之士大夫至少有十八人,現存詩歌四十二首,這在縣誌藝文志部分收錄記載的詩文中佔據較大比重。

不僅說明懷陽八景在明清兩代是一個可以寄情之所在,也從而可知懷集之美麗景點使詩人們流連忘返、印象深刻。

怀集方志中的怀阳十六景,个个迷人!你去过几个?

懷集八景圖(同治《梧州府志》卷首)

根據乾隆《懷集縣誌》卷一《輿地》,卷八《藝文志一》;同治《懷集縣誌》卷一《輿地志》,卷九《藝文志》;民國《懷集縣誌》第一冊《輿地志》,第四冊《藝文志》等相關記載,整理懷陽十六景資料如下:

李盤《十六景詩》自序:餘素好佳山水,學古人經旬不還之跡,遊詠遂多。然皆於吳越之區,齊魯、燕趙之地,而未及五嶺之間。

庚辰來令懷陽,乃獲驅車嶺表。餘思粵之東西,韓(愈)、柳(宗元)相耀千古,如雙旌之石,鈷鉧之潭,其所紀詠也,亦遂與韓、柳並有千古。即近屬蒼梧郡中藤邑李白巖、流杯橋、太白所嘗棲。

尋子瞻所嘗遊飲容邑萬松亭,則又劉夢得所嘗行吟古人留連於景會,而山水因之以受名如此。餘竊慕之於蒼梧之中有懷邑。懷邑非無佳山水,舊所傳聞,或泉壑衝深,川原清曠,梵剎莊嚴,農叟樵漁之所往復,餘皆從暇日縱觀,以消塵想。

而猶謂懷之山水,其遂盡於斯乎,不期熟路,不囿恆情,經昔人之所未經,見昔人之所未見,於昔人所遺者而收之,忽於昔人所略者而遇之。而其所得,復與舊所傳聞略相等,退尋累日合新舊勝蹟,皆紀以詩,悉供娛賞。

酈道元所謂:“山水有靈,當驚知己於千載矣。”獨苦几案公移以為昏曉,雖升履逍遙,不如昔時吳越之探奇,齊魯之懷古,燕趙之朋侶,翱翔得以縱其所如也。然餘非宦於嶺表,安得夫懷之山水,悠然而吟昹哉?詩成序之,幸茲山水之緣,亦見餘好尚後名之意。

懷陽八景

李盤曰懷邑居五里(“裡”字,乾隆版《懷集縣誌》為“嶺”,應是“五嶺”。)之會,山川如繡,巖洞隱天。今所紀載,皆其最著者。舊傳勝蹟,列以八景,曰南溪古渡、筆架文峰、燕嶺樵歌、龍灣漁笛、沙田春雨、石井寒泉、塔山曉霽、佛燈晚晴。諸名公之題詠具在,間有隱奇未露。餘簿書之暇,肆力表章,複列以新增八景,曰龍頭遠眺、新亭爽塈、浮橋秋月、桃花春水、三江泛棹、花石洞天、朝巖清汲、燕嶺渡艇,共成十六景詩,以俟後來者繼響焉。

怀集方志中的怀阳十六景,个个迷人!你去过几个?

南溪古渡

一帶榕蔭艤舟,其下接渡行旅者周往靄回,晨夕不輟。

李盤詩:積雨山山眾壑傾,南溪衣帶似潮平。渡疑河漢來槎影,吹徹煙波入笛情。路繞城陰行旅集,風揚樹色酒帘輕。落霞琴上水弦淨,欲取臨流奏水聲。

邑人植國瓚詩:渡頭風起木蕭蕭 城對南村景自饒。獨馬頻嘶人就棹,兩船相併水添潮。往來似欲爭晨夕,名利還春赴市朝。徒倚榕陰一回首,清流紅日去迢遙。

邑人溫就凝詩:到此行人駐馬蹄,招招舟子渡前溪。風清恰稱瓜皮穩,路曲先愁蓼岸迷。涼露白橫秋浦外,晴波紅浸夕陽西。黃昏已近催徵騎,回首烏蓬系柳堤。

邑人梁方圖詩:南市津頭溪水深,夕陽低照曜晴金。行人莫說愁難渡,一葉扁舟出柳陰。

邑人梁爾梅詩:城南夾岸滿荊榛,此地當年喚渡頻。波靜溪頭鷗狎客,舟呼隄畔馬驚塵。橈停人去程千里,日暮樵歸月一輪。怪石濃陰餘勝蹟,臨流何處問芳津。

筆架文峰

即三宿山。三峰聳插,為學宮前案。

李盤詩:三宿靈峰向郭來,高凌墨霧倚天垓。朝華燦爛芝英田,夕草聯翩鳥跡回。倉石句留形並秀,類宮文聚影嘗開。

真看落筆搖山嶽,應有楊雲作賦才。

邑令謝君惠詩:高峙三峰揖類宮,蒸雲蘸雨豈書空。若籠萬物搖天地,筆下文章屬化工。

燕嶺樵歌

燕嶺連屬忠讜山,峰巒奇秀,如群美人列屏,花石洞西之勝地也。

李盤詩:岹嶢碧嶺入雲多,麋鹿牲牲避伐柯。

石路橫擔尋薈蔚,天風飄韻下藤蘿。深經隴暮猿啼雜,散入煙朝鳥語和。塵士遽消誰和曲,郄生真不負長歌。

邑人梁殿檀詩:爛柯漫說幾經年,暫息勞生類九天。鹿豕為群思負郭,牛羊下夕到平田。行吟似有悲遲暮,眾籟何須合管絃。抱朴久留丹灶跡,不愁無藥愛神仙。

邑令林春茂詩:白雲不斷出山阿,樵子生涯逐曉過。日落平沙人影散,隔林猶聽擔頭歌。

邑人梁爾梅詩:樵客登山露已晞,丁丁腰斧未停揮。林灣斜谷煙迷徑,翠拾青岑月滿衣,一曲歌殘紅葉落。數峰嚮應白雲飛,清謳一片天機動,漫作巴人下里譏。

龍灣漁笛

龍灣去縣治十里。順流而下,溪路東折趨南,金水廟踞其上,為漁人聚艇處。

李盤詩:款乃歌傳一笛風,數聲吹度晚煙中。

會依曲澗經紅樹,人傲行雲繚碧空。孤響越溪驚飲犢,清音落澗葉吟龍。中流日月無塵想,雨笠晴蓑逐短蓬。

邑人梁方圖詩:世事浮沉了不關,一聲漁笛一聲閒。聽音解得其中趣,蘆狄舟中任往還。

邑人梁爾梅詩:扁舟唱晚脫輕衰,短笛悠揚酒正酡。倚月一聲江樹冷,停橈三弄水痕過。吹殘漁火悽清夜,響撤龍灣上下波。為問羊裘垂釣者,逸情墨竟是誰多。

沙田春雨

沙田在梁村南。水勢回鳴,層折清瑩,村農業其中者以萬計,望之如古鏡,光明中多黑繡。

李盤詩:農務春耕及曉鴉,郊原淺綠帶平沙。千村好雨裁新種,萬頃流泉泛落花。梁墮燕泥沾戲蝶,饁趨犁陌趁鳴蛙。家家共效豚蹄祝,喜見嘉禾發蚤芽。

邑人陳九經詩:千家煙火務耕耘,一望平疇草色殷。燕急營巢如趁社,鳩催布穀自呼群。溝塍潤澤淹淒雨,阡陌橫斜靉靆雲。隴上饁來相勸說,明朝秧稻事紛紛。

教諭李瀚詩:東風吹雨遍山溪,林外催耕不住啼。豐歉在天勤在我,禳田何用費豚蹄。

石井寒泉

南溪梯畝之麓,旁鞏大石,中湧清泉,其側有六祖庵,亦名石井庵。

李盤詩:為愛瓶盂汲素湍,淺嘗已覺意清寒。南宗地近禪相護,東井源深液不殘。數里村家香谷稻,千春石罅沸波瀾。名泉惜未遭鴻漸,好為茶經續簡端。

邑人莫御詩:冷然直欲沁心脾,為濯炎歊沃一卮。

品入荼經應第幾,派通冰井似連支。丹砂在穴人多壽,纓冕無情自樂飢。夜靜好看澄徹體,天光月影最相宜。

教諭李瀚詩:何年神斧斫青冥,石骨流來一派清。不為行人濟炎渴,千秋巢許亦虛名。楊懷治詩:南溪梯畝遍江千,中有泉流石井寒。清濁由來分一派,在山容易出山難。

怀集方志中的怀阳十六景,个个迷人!你去过几个?

塔山曉霽

塔山在溪南東麓。松聲萬樹,襟帶回波,古稱名剎也。

李盤詩:古剎依泉影更清,一天松露滴圓明。疏鍾靜梵消殘雨,初日高林散遠晴。魚鳥總聞僧飯聚,草花無異佛香生。

下方俯見天涯路,無數舟車達曉行。

邑人梁之棟詩:竹樹陰陰別有天,幽棲古剎澹塵緣。初浮蒼翠迎朝日,欲散空濛帶曉煙。禮制久傳容肅穆此寺舊為祝聖之所,山光時變色新鮮。箇中機趣憑誰領,喧寂由來共一禪。

邑人高仁山詩:峰高天勝古浮圖,遺址蕭蕭記得無。最愛平明新雨後,寺鐘響處綠千株。

佛燈晚晴

佛燈,村名。左負山巒,右挾流湍,踞溪山之會。今有穀神高解元廟,並沒梵剎,循平岡而上百步許,嘉靖間鄉民築寨以禦寇,寨後臨溪有圓丘,名龍墩。里人雲:“昔人沒水,見下有神宮,沿門而入,見法具等物。

”今流湍西徙,柱其門矣。後有作室於墩處,灶中生筍一,居人折其筍,室遂陷。佛燈之名,或起於此。

李盤詩:沿波泛景覓珠林,萬壑殘暉引望深。細草溪流諮往事,老村楓火發孤吟。山經舊雨行猶溼,僧逐閒雲幻莫尋。徒倚睛蕪瞻去鳥,憑霞一炤古曇心。

邑令林春茂詩:竹外禪關色界空,青蓮跌坐一燈紅。在天月色長如水,共炤迷人暗宅中。

邑令謝君惠詩:月篩翠竹映孤僧,石火漫歊燃佛燈。光射半龕金粟影,夜深猶自誦華楞。

邑人梁方圖詩:餘暉一帶鎖岡陵,翹首斜陽野思興。莫訝眾生歸路晚,佛燈清夜講傳燈。

新增懷陽八景

龍頭遠眺

龍頭在登雲觀後。勢極高聳,山高水碧,如璧回旋,四望千峰儷立,俗名龍頭灣。

李盤詩:綃宮突兀護龍灣,踏閣蒼然出市闤。千頃耕犁分野岸,四空飛鳥沒晴山。茫茫雲度深溪色,歷歷人行細草班。長嘯輕飆情不極,三峰天未到幽閒。

新亭爽塈

新亭創建在城北,與閱武場相近。曠野平闊,翕然環翠,為行人憩息之地。

李盤詩:迢迢遵路滿炎暉,遙集亭陰話翠微。苔似錦茵將容履,風猶珠玉解塵衣。上皇時遠肩能息,中散流清意不違。鼓角有時飄回野,餘音相伴落花飛。

浮橋秋月

即泰來橋,連二十五航以通南溪兩岸。每至秋宵,水月交映,澄澈心眸。

李盤詩:極目環山斂霽雲,橋航訊景入斜曛。咽傳畫角城煙合,涼浸蒼龍水樹分。行馬待晨喧暫息,維舟宿露語多群。釣魚臺畔連秋氣,坐對終宵詠素雯。

邑人梁爾梅詩:半江紅葉晚風飄,鐵鎖啣艫夾岸橋。月印霜痕空馬跡,波涵秋影倒虹腰。漁歸晚棹清謳起,潮落空江白板搖。露冷南樓誰擫笛,河梁遊子也魂銷。

怀集方志中的怀阳十六景,个个迷人!你去过几个?

桃花春水

從象角至上鬱,在在溪聲,洩注既入桃花。水口則淺瀨曲磯,一轉一幽,頗宜舟事,乃戴帽山之結勝處。

李盤詩:花水新流萬點春,遐心如覓避秦人。溪聲互答舟前句,峰翠遙開畫裡身。訊訊禽魚皆適性,葺葺草樹亦懷新。幽探自爾為天地,不見干戈載路塵。

楊懷治詩:避秦人去已無家,春水年年此泛槎。網得鱖魚沽酒去,半江紅浪湧桃花。

三江泛擢

白沙、青河二水合流趨東,峰巒回抱,流洪而不險,舟路紆徐,入望多翠竹蒼松。

李盤詩:二溪流合淥江深,松竹娛暉展客心。畫舫煙中分近遠,清吹空外樂棲尋。飛紅浦漵春增麗,鑿翠篷窗曉帶陰。山色有無懷欲就,是中應可信登臨。

邑人高仁山詩:白沙水口小三江,舟泛行人渡石矼。波綠花紅兩岸闊,春風一棹燕雙雙。

怀集方志中的怀阳十六景,个个迷人!你去过几个?怀集方志中的怀阳十六景,个个迷人!你去过几个?

花石洞天

路過樑村墟轉而北,平疇綠野中兀然十三峰拔地而起,巖壑委遂,煙霞繚繞,恍入武陵,即花石洞天也。石林丹灶猶有存者。赤水西來,與大溪匯,而華光寺居其中,如漕溪之繞南華焉。仙佛幽棲之地,騷人裙屐之場,日美風清,往往低徊而不能去。

明巡按馮奕垣詩:古洞留花石,探奇入洞隈。幽巖歌古木,遊屐破蒼苔。天馬凌空去,蓮花入眺來。振衣饒一嘯,疑是到蓬萊。

乙亥中秋後四日,顧旭明自梧郡旋歸,道經於此,詩:路繞丹崖赤水間,為探幽勝訪禪關。巖前葉落憑僧掃,洞口花香任鶴還。縹緲峰巒雲出沒,參差石磴客追攀。道人指點迷仙處,何用爭誇度朔山。

李盤詩:眾峰含秀疊晴空,雲構虛形不待工。散入山情移鹿鹿,頻窺日氣射熊熊。林間勝事歸鍾梵,物外幽棲及烏蟲。珠樹未勞仙嶠路,靈花片影發深衷。

朝巖清汲

由寧洞小徑入二里許,為朝巖,領納大溪,不見所出。旁有清泉,淅淅流石竇中,味迥異於溪。

李盤詩:靈巖萃起稱清遊,忠讜南分氣盡收。曉澹煙虹生遠影,寒通衣履坐高秋。紛綸石脈縈芳草,觱沸泉心散碧流。採挹閒親蘇□味,杯香隨地命佳儔。

怀集方志中的怀阳十六景,个个迷人!你去过几个?

燕巖渡艇

山洞深廣,舟從中過,以濟樵漁,危石奇紋,泛者目駭心悸,蓋山以通水為奇,水以穿山為險,非鬼斧神工不能鑿也。

李盤詩:洞裡衝深越櫂歌,參差石勢俯橫波。天開絕險驚猿狖,人念孤奇捫薛蘿。雨際煙生深岫隱,晴空翠蓄遠溪多。幽篁一道供遲媚,消得春城載酒過。

邑人陳如錦詩:燕巖山腹水通舟,半里壺天接渡頭。密竹疏花相掩映,綠波翠壁共沉浮。桃源路窄莓苔古,蓬島雲深洞府幽。十丈紅塵飛不到,春風一棹且閒遊。燕巖勝境是通津,此日探奇亦夙因。

石骨懸崖成物象,潭心湧浪起潛鱗。行舟歷盡諸天界,出洞渾如隔世人。上卻徵車更回首,桂林丘壑總凡塵。

成子剛《題燕岩石僧》詩:終古此巖阿,不飲亦不食。豈意古衲子,於此示禪寂。留將不壞身,日久化為石。欲問西來人,何處說面壁。

新說懷集八景

洊 客

悉知鄉里為拓展旅遊發展經濟正行評選懷集八景,見報刊參與者湧躍,各出奇招,百花齊放,實為欣喜。

翻開歷史,懷邑居五里之會,山川如繡,巖洞隱天。舊有傳列以八景:南溪古渡,筆架文峰,燕領椎歌,龍灣漁笛,沙田春雨,石井寒泉,塔山曉霽,佛燈晚晴,稱懷陽八景,後至明末邑人李盤(校對者按:李盤為江蘇句容人,並非懷集“邑人”。)

倡到新增八景:龍頭遠眺、新亭爽既、浮橋秋月、桃花春水、三江泛棹、花石洞天、朝巖清汲、燕巖渡艇,與上共稱為“懷陽十六景”。

歷來多少文人墨客、遊者等頌之、詩之,實為懷集最著者。隨著歷史的變遷,年代的換輪,明末至今已幾百年,懷集大地變化巨大,特別是開放改革後,更是欣欣向榮,景象萬千,故亦同感懷集八景評選之須,選其最著者以表懷集之形象,亦懷著志在參與列以八景並祈求雕琢。

怀集方志中的怀阳十六景,个个迷人!你去过几个?

(一)竹海飄逸。懷集茶稈竹滿山翠綠,向來佔該項全國出口的50%,且有中國竹子之鄉美譽,如駕車從南面經廣寧縣進入懷集大地,坳仔至懷城路段公路兩旁竹山連綿,遠是竹近也是竹,隨著車速的快慢道路的轉向猶如騎在龍脊上在翠綠的大海暢遊,頗具飄逸之感,確為一快。正是:山青竹綠兩邊伸,小轎大車一路奔。何須神仙駕霧樣,不如自己逸飄真。

(二)塔山登高塔山舊建有古剎名寺,古塔皆因上世紀四十年代,日軍飛機濫炸而毀,不然塔山繞霽的詩意仍全。

現塔山樹木蔥鬱,建有“塔山公園”牌坊、廣場一個、亭臺多個,如信步踏上登山的臺階,踏過百多級的臺階後在廣場既可聞松觀菊,亦可遠眺懷城,思緒著縣城的古今變化,數一數多幢高樓大廈,眸一眸街道上車水馬龍的人群、車群,欣一欣賞貫通縣城的幾座大橋,各具特色,猶如群龍託珠,托起明天的希望,如是晚上,縣城更是燈光閃閃,綏江兩岸的路燈猶如天上街燈。

從廣場沿山路往上登,更是悟出人生之道,只要信步而上,累了在亭內歇一歇,不一會到了山頂就會比在廣場更加心情寬暢,視野更為廣闊。正是:塔山信步踏雲梯,懷城高樓入眼底。車水馬龍顯繁華,紅男綠女展風姿。

怀集方志中的怀阳十六景,个个迷人!你去过几个?

(三)文昌旭日。文昌閣位於縣城東,綏江北岸依山傍水,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閣分兩部分,前有平房一座,後有六角形四層高尖頂塔一個。舊曾作書院用,故亦稱文昌書院。其幾經修繕仍保持原結構,現已納為本縣青少年立志成才教育基地。

前院兩旁牆上加刻有為修繕而募捐者和歷代舉人進士名錄,及恢復高考以來本縣每年高考前三年名學子名錄,其南側面臨綏江邊,正其處橫江築有一活動蓄水壩,在晨曦的映照下,江水粼粼,兩岸的居民在河堤晨運,學子在附近看書、讀報,每天都充滿朝氣。

如泛舟綏江,環遊縣城,那更是愜意,汲一汲江面飄出香霧,看一看古城的晨容,悟一下“三江泛棹”的閒情,加上旭日東昇正是代表懷集的希望,人生的嚮往。正是:綏江輝映閣獨有,晨曦沐淋光萬縷。飛架威洲橋三座,參差南北影雙偶。

怀集方志中的怀阳十六景,个个迷人!你去过几个?

(四)上愛禪韻。上愛嶺座落於冷坑馬寧兩鎮相交界的天堂山,嶺上有一巖稱六祖巖,巖內有唐代禪宗六祖惠能頓悟成佛時期的隱遁、棲息石室,巖前有自然生成的八卦崗、無字碑、袈沙石,新建的六祖禪院等。

至此地拜謁六祖,感悟禪性,領略佛從心生,人人皆佛性的真締,說不定有一天你也可成佛。信步登上六祖巖,你對六祖成為在“東方三大聖人”之一和“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和中國禪宗南宗創始人,更有感觸。在六祖巖前遠眺甚是心曠神怡,感嘆大地之造化。

與當地村民傾偈追朔六祖成佛之奧秘更可感悟禪學的韻味。正是:嶺高不參天,天造現人間。頓悟十五載,佛光千萬年。

(五)花石洞野。花石位於梁村鎮西陲,舊,平疇綠野,兀然十三峰拔地而起,巖壑委邃,煙霞繚繞,愰入武陵,即花石洞天也。

上世紀60、70年代因附近村民炸石燒灰,十三峰僅存7峰,被炸的由於地下水噴溢已連一個近百畝的小湖。清水映石山,石山迎自雲,使花石洞天被破壞遺憾之餘又多一景。道士巖旁的華光寺正籌備修復,人們又將粘葛洪的石床、丹灶仙氣和拜謁六祖禪宗。

再者,近年政府在附近疇野大興種桔種果,到果熟季節在果園飽吃梁村沙糖桔,梁村龍眼果,加上在巖洞乘涼更是甜蜜蜜、清風爽。正是:平疇綠野果滿枝,風爽甜香本愜意。昔日洞天獨懷陽,惟嘆十三峰餘七。

(六)燕巖桃源。燕巖位於縣城西南40公里的橋頭鎮內,其景點包括燕巖、朝巖、世外桃源等,尤以燕巖與世外桃源較為特色,燕巖,每逢春分至仲夏期間有數以萬計的遠自南洋海島飛來該巖繁衍生息的金絲燕。

燕在巖周圍成群結隊,呢喃飛舞蔚為奇觀,且該巖屬穿洞,以高、闊、亮乃嶺南第一亦為中國沿海大陸金絲燕唯一棲居地、更有徒手攀巖絕技表演,近年該地還被選為國家攀巖運動訓練基地。

世外桃源,原為“黑洞”,其奇特於穿於一公里長的溶岩洞後,別有一天地。其有一村莊四周高山環繞中間小盆地,滿園桃花,好象與世隔絕一樣,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撰寫得格外相似“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故稱世外桃源。正是:燕子呢喃數萬千,徒手攀登叫一絕。洞幽路盡現桃源,疑是陶翁筆下篇。

怀集方志中的怀阳十六景,个个迷人!你去过几个?

新崗林場

(七)坑泉稠雪。坑泉指鳳崗熱水坑燕峰熱泉,在那泡泡溫泉、遊游水、漂一漂、打打球乃最好的假日休閒、玩樂去處。

稠雪,指洽水新崗林場觀大稠頂的雪,新崗林場是肇慶市有名的自然森林保護區,有樹嶺幾百年的參天大樹,聞名暇邇的洽水杉林,場內更有肇慶市最高山峰大稠頂山,其有極其豐富的負離子,讓你返樸歸真,享盡大自然風光,沉浸令你清純忘記繁雜。

呷一口清香的新崗美人茶更為心曠神怡。何況此乃懷集境內唯一可觀雪景的地方。正是:坑泉煙起隱山村,林密山高雪上墩。不及鳳池清華浴,難得大地自然春。

怀集方志中的怀阳十六景,个个迷人!你去过几个?

(八)下帥奇俗。下帥鄉位於懷集北部,是肇慶市唯一少數民族鄉。以壯、瑤族人為主聚居,亦有部分漢族人。故這裡的民俗風情隨歷史變遷磨合,形成獨特的文化。

到此欣賞一下那裡元宵節時的既溫柔又狂野的壯獅舞、醒獅舞、春牛舞,馬舞、採茶舞,看一看那裡的牛皇誕節和婚俗習慣,感受一下那裡村民的熱情好客,勤勞向善,嘗一嘗那裡的酸菜、花生醋、醃肉生、魚生,釀豬腸紅,酸水油豆腐,飽一頓那裡的農家狗肉,豪飲幾碗那裡的本地米酒,無論是精神糧食還是物質食糧都以一種特別韻味滿腹而歸。

正是:三家同聚樂融融,多種慣習奇無窮。下帥花江齊美譽,清洲從事淳香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