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康書記慰問追記

王永康书记慰问追记

前言

大年初二上午11時,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一行來到我家,向我拜年,感謝為西安發展作出的貢獻。其實,這些年我只是為西安發展鼓與呼而已。王永康書記熱情地說:“您是大西安發展的顧問,經常能看到您的理論文章,今天專程上門向您拜年,也聽聽您在大西安建設方面的好思路、好想法、好建議,一起推動大西安實現大發展。”在交談中他說:“您在《西安日報》發表的那篇文章我看了,對西安發展的建議很好。”我說,西安要大發展,關鍵要提高西安的定位,由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提升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這樣就與“一帶一路”戰略對接上了,才能抓住“一帶一路”的機遇,實現追趕超越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主要就是加強亞歐合作交流。

西安在歷史上就是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在漢唐長安那個時代,亞歐大陸實際上就是世界。那時,美洲還沒有被發現,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近代的事;除地中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還是不毛之地;到明朝鄭和下西洋,中國才開始大規模走海路。可以說,古絲綢之路就是古亞歐大陸橋。當時,羅馬的商人、波斯的商人、西域各國的商人和日本、韓國的友人云集長安,長安事實上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今天的西安雖然不是首都了,但如果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發揮好自己的區域優勢,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大潮中,仍然可以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

貫穿我們國家東、中、西有兩條經濟帶,一條是長江,一條是亞歐大陸橋。這兩條經濟帶的模式不同。長江經濟帶的模式是龍頭帶動,上海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亞歐大陸橋經濟帶沒有龍頭。連雲港是小小的港口城市,當不了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龍頭,帶動不了從徐州、鄭州、洛陽、西安、咸陽、寶雞、蘭州到烏魯木齊這麼長一條經濟帶。但是,亞歐大陸橋經濟帶有心臟。西安地處我國大地原點附近,是沿橋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其科技教育、高新技術、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國防科技在沿橋是最強的,可以成為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心臟。形成長江經濟帶有龍頭上海帶動,亞歐大陸橋經濟帶有心臟西安推動這麼一種格局。上海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龍頭是國際化大都市,西安作為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心臟為什麼不可以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呢?亞歐大陸橋是國際大通道,長江還不是。雖然目前西安的綜合實力和開放程度遠不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南京、杭州等沿海中心城市,但國家為什麼繼北京、上海之後把第三頂國際化大都市的帽子戴給了西安?因為西安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是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今天依託亞歐大陸橋經濟帶心臟地位,仍然可以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西安在亞歐合作交流上的區位優勢是任何城市不可替代的,國家把歐亞經濟論壇的永久會址放在西安,批准在西安舉辦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在西鹹新區設立絲綢之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現在,亞歐合作交流的國家平臺主要都在西安,事實上西安已經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中國中心,最有條件、最有資格代表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城市交流合作。

把西安定位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可直接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強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戰略地位,使“一帶一路”戰略得到更好地落實。與當年沿海重點向東開放不同,“一帶一路”重點是向西開放。特別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是依託亞歐大陸橋,加強亞歐合作交流。合作交流需要一箇中介地、一個國際場所,需要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擔此重任,這就是西安。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使陝西由封閉的內陸變成向西開放的前沿。國家“一帶一路”願景和行動規劃把大西北整體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使陝西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亞歐大陸橋一頭連著連雲港,連著海上絲綢之路;一頭連著阿拉山口、霍爾果斯,連著陸上絲綢之路,西安在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心臟地位使其成為“一帶一路”的核心,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最佳城市。在國家新設立的5個內陸自貿試驗區中,國務院只賦予陝西自貿試驗區探索與“一帶一路”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的重要任務。把西安建成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與這一重要任務完全吻合。西安本來就是國家認定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本來就是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國務院批准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要把西安建成“國際現代化大都市”。“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沒有體現國務院“現代化”的要求,更不適應“一帶一路”加強亞歐合作交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要求,這樣定位實際上使西安只成為一個旅遊文化城市。“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只是從“漢唐長安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向“現代西安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的一個過渡。現在需要與時俱進,繼承漢唐長安亞歐合作交流的開放傳統,向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躍升。只有這樣,西安才能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實現追趕超越發展的戰略目標。

西安是我國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代表中國歷史文化主流的周、秦、漢、唐的建都地,西安古城是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中國封建社會頂峰唐王朝的皇城。西安應當將碑林區、蓮湖區、新城區合併為皇城區,通過皇城復興把古城建成保存、再現、展示、宏揚中國歷史文化的超級博物城,使西安真正成為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但在“一帶一路”向西開放、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的大背景下,需要進一步把西安建成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實現追趕超越發展目標。

王永康书记慰问追记

二要依託高新區,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引領區。歷史上,長安的絲綢、茶葉、瓷器、漆器、鐵器等先進製造業產品與西域各國的胡淑、胡桃、胡豆、胡羅卜、胡馬等農牧產品交換,形成了繁榮的絲綢之路。今天,西安的高新技術、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先進製造業產品可與中亞西亞的能源、原材料、農牧產品等交換,形成繁榮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是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城市,高新區是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西安的科教實力在西部和絲綢之路上是最強的,而且主要集中在南郊,可以將高新區、航天基地、曲江新區及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整合起來,協同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引領區,不僅為西部而且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先進製造業產品和文化產品。

三要整合西鹹新區,通過西鹹融合建設國際化大西安。西安要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目前城市規模太小,綜合實力太弱。當時設立西鹹新區的初衷,就是為了促進西鹹一體化,建設國際化大西安。但是由於體制機制不順,形成三足鼎立,現在省上決定將西鹹新區交西安市管理,為建設國際化大西安邁開關鍵性一步。西鹹新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支點,向西開放的重要樞紐和西部大開發的新引擎。要按照陝西省“十三五”規劃建設大西安的部署,使西鹹新區儘快融入大西安,實現規劃建設一體化、產業佈局一體化、行政管理一體化。西鹹新區併入西安市,可使西安的綜合實力和發展空間大大增強,以應對重慶、成都、武漢、鄭州等內陸地區國家中心城市對西安的挑戰。

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主城區是西安的核心區,加上週邊歐亞經濟綜合園區、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引領區和西鹹新區的支撐,就會形成“一心三區”的國際化大格區,西安就能躍升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就能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大潮中,實現追趕超越發展。

但是,實現了西安與西鹹新區的一體化,周邊的重慶、成都、武漢、鄭州還是比西安大。重慶是由原來的小重慶與原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合併而成的直轄市,成都是由原來的小成都與原溫江地區及簡陽市合併而成的大成都,武漢是由漢口、武昌、漢陽合併而成的大武漢,鄭州是全國第一個放開農民工戶口的省會城市。以前西安與重慶、成都、武漢、鄭州的差距不斷拉大,不是西安不給力,而是西安城市太小,對外商及投資者的吸引力太弱。我們招商引資是事倍功半,他們招商引資是事半功倍。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實現西安咸陽一體化,真正組建大西安。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新形勢下,應當通過三分咸陽,儘快組建大西安,並做大銅川、楊凌,構建包括楊凌、銅川、渭南的大西安都市圈。只有這樣,西安才能與重慶、成都、武漢、鄭州抗衡。才能真正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中國中心和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才可能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帶動陝西追趕超越發展。

最後王永康書記說:“今天主要是拜年看望,時間較緊,以後我們約個時間好好談談,可以是半天,也可以是一天。”並交待隨行人員安排一次講座,請張教授給市委中心組講一次課,詳細談談對大西安發展的意見。 (作者系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

新西部網傳媒

做中國西部概念第一傳媒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