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強第一步:手撕范冰冰

《手機2》點燃了崔永元壓抑多年的怒火,他與馮小剛在十五年前積攢的“舊恨”如今發展成了“新仇”,而作為電影主演之一的范冰冰則不幸中槍。

近日,崔永元通過微博曝光了幾張演藝合同照片:“合同約定片酬為稅後1000萬元”,合同中還出現了范冰冰的名字。

中國富強第一步:手撕范冰冰

29日,崔永元進一步曝光:“另行約定片酬5000萬元。兩合同共拿走片酬6000萬元,這哥們兒只在片場演出4天。”

中國富強第一步:手撕范冰冰

6月2日,崔永元在微博用他家貓的視角寫道:“我家鏟屎官說,這就是大小合同。小的是演出200萬,大的是策劃監製748萬加90萬,再拿一麻袋現金...”

被他這麼一攪和,“4天6000萬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漏稅”等等一系列行業內幕和潛規紛紛浮出水面。

中國富強第一步:手撕范冰冰

儘管崔永元后來在媒體上澄清了4天拿6000萬的並非范冰冰,而是另有其人,卻也在側面給吃瓜群眾們上了歎為觀止的一課:什麼時候明星的收入可以高到這樣離譜的地步?

飛速膨脹的文娛產業

事實上,早在前幾年,明星天價片酬就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之前就屢屢曝光,一線明星片酬達億元。有數據統計,2016年對比往年,一二線演員的片酬增長了近250%。

例如2015年的熱門劇《花千骨》製作成本約1.05億,主演趙麗穎的片酬在總製作成本中佔比近30%,約為3000萬元;2016年播出的《青雲志》由趙麗穎和TFboys主演,片酬成本也在35%左右。

為此,2017年9月,五部委曾聯合下發通知,明確提出“嚴禁播出機構以明星為唯一議價標準”的要求。隨後,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和電視製片委員會聯合發佈《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

意見指出:一部戲中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應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

然而據圈內人反映,即使70%,也還是偏高。

2017年之後,擁有流量明星支持的古裝玄幻劇的投入門檻動輒在3億以上,完全顛覆了前幾年過億就算大製作的定律。

按照這個數字,即便明星在“意見”指導下的比例進行分成,收入也沒有任何縮水。

中國富強第一步:手撕范冰冰

到底是什麼主導流量明星的收入如此膨脹?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再結合5月份的一則“舊聞”。

新晉偶像範丞丞和微博合作,嘗試了“明星V+會員”制,也就是說粉絲要點開看到他的高清大圖,得先付費60元成為半年會員。媒體報道稱,一夜之間有8萬粉絲買單,共計收入480萬元。

兩件事情的共同點簡直再明顯不過:

無論流量小生還是話題花旦,或是新晉偶像,他們的身後往往都站著數以百萬計的粉絲群體。

“口紅效應”下的風口

在美國,每當在經濟不景氣時,口紅的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經濟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口紅效應”。

這是因為美國人認為口紅是一種比較廉價的奢侈品,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們仍然會有強烈的消費慾望,所以會轉而購買比較廉價的奢侈品。

口紅作為一種“廉價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對消費者起到一種“安慰”的作用。再就是,經濟的衰退會讓一些人的消費降低,這樣手中反而會出現一些“小閒錢”,正好去買一些“廉價的非必要之物”。

中國富強第一步:手撕范冰冰

明星影視產業,無疑是在“口紅效應”下最大的受益者。

以《亂世佳人》為代表的經典影片,正是在美國大蕭條背景下拍攝出來,並獲得巨大的票房和口碑成功。

而在中國,近幾年文娛產業的火箭式發展也被人指出是“口紅效應”的表現。

目前,國內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經濟放緩、加上90、00 後強大的消費能力,為國內文娛產業帶來了極大的發展動力;一部影片、一檔綜藝,只要有幾個流量明星加持,票房和收視率就會呈幾何式暴增。

也正因為於此,未來高素質的全能型藝人在中國將供不應求。

有業內人士預測,2020 年藝人經紀市場的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未來五年年均增長率將在30%左右。

帶動這種增長的,毫無疑問是粉絲的力量,他們為這種“情感寄託”買單。

中國富強第一步:手撕范冰冰

在《粉絲力量大》一書中,粉絲經濟被定義為:“以情緒資本為核心,以粉絲社區為營銷手段,不斷增值情緒資本。粉絲經濟以消費者為主角,由消費者主導營銷手段,從消費者的情感出發,企業借力使力,達到為品牌與偶像增值情緒資本的目的。”

10年前,追星是聽聽歌、剪剪雜誌、買買碟。

10年後,原本由公司負責為藝人做的一些宣傳推廣,現在都由粉絲主動來做。

刷數據、拍圖、修圖、推廣等,成為不少粉絲最熱衷為偶像做的事情。粉絲不僅花錢,還造星。

TFBOYS隊長王俊凱18歲生日,除了在全球多地包下廣告位之外,王俊凱粉絲後援會K-BOSS站在南緯60°天空買下了18顆星星,組成了“WJK”三個字母。

這些不由地讓人慨嘆:這年頭,明星賺粉絲的錢已經不算什麼了,還得讓你無怨無悔幫著打工。

文娛黃金時代下的投資方向

當今的中國,已經迎來消費結構由傳統向新興轉型的窗口。

以“衣食住”為代表的傳統消費需求開始走弱,而以交通通信、文娛服務、醫療保健為代表的現代消費則強勢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從美國等發達國家消費結構升級軌跡來看,我國現代消費佔 GDP 比重尚且處在美國上世紀 60 年代的水平,而上世紀 60 年代恰恰是美國現代消費高速發展的起點,從 1960 的32.6%穩固提升至目前的 52.5%。

所以,我國現代消費佔 GDP 的比重在今後還有廣闊的提升空間。

中國富強第一步:手撕范冰冰

近兩天崔永元曝光的“大小合同”事件發酵,造成A股重創,影視板塊幾乎跌停。但可以預計利空只是短期,通過此事會更好地讓文娛行業規範化;中長期隨著消費升級,依然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有才論金建議在當今經濟下行,但文化傳媒產業強勢崛起的背景下,可以適當關注幾個板塊:

①電影板塊:華策影視(頂尖創作+優質資源,全方位展開海外佈局)、慈文傳媒(影遊互動龍頭,IP運營能力凸顯)、光線傳媒(動漫+遊戲+數字音樂打造娛樂生態體系);

②動漫遊戲板塊:奧飛娛樂(動漫產業鏈佈局完整,內容+VR提升公司競爭力);

③教育板塊:立思辰(教育生態宏偉佈局,未來深入佈局可期)、拓維信息(卡位 “K12+幼教”在線教育,業績增長有信心);

④體育板塊:道博股份(牽手歐洲足壇巨頭打入歐洲足球核心圈,在世界盃的背景下,佈局全球大體育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