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興起的“共享護士”到底是什麼東西?

聽說過“共享護士”嗎?打開手機APP,手動下單,即可呼叫護士到家中提供打針、輸液、換藥等服務。

最近,不少APP都推出了“醫護到家”“護士到家”等服務,也就是“共享護士”。當下,山東、福建、陝西等地悄然興起“共享護士”醫療模式,醫療衛生領域搭上了“共享經濟”快車。

通過應用搜索發現,多款手機APP推出“共享護士”服務,內容包括居家養老、中醫理療、上門催乳、術後護理、上門輸液等,通過線上接單、線下服務的方式滿足用戶不同的護理需求。

近日興起的“共享護士”到底是什麼東西?

筆者也搜索下載了一個共享護士的App,註冊後,會要求填寫患者基本病情,選擇單價為169元的“輸液服務”後,出現了附近30多位可選擇的護士,大多數是如“李護士”“王護士”這樣的稱謂,也有實名註冊的。

從服務次數看,截至6月1日上午,排名第一的護士被預約62次,第二名51次,第三名48次;從評價來看,用戶都表示很滿意。

“共享護士”怎麼會在高淨值家庭中如此受歡迎呢?

該平臺標註,提供20多項服務,包括家庭護理和母嬰育兒護理,其中購買最多的是輸液服務。具體到單次價格,靜脈輸液為169元,肌肉注射139元,留置針輸液189元,導尿189元,普通換藥139元,新生兒護理349元,產後護理539元。

根據說明,年齡小於10歲不提供服務,普通輸液看護時間至少20分鐘,輸液藥品患者自備,如果需要生理鹽水、針具等另外收費。

另據報道,在某款有共享護士服務的APP上,打針(皮下、肌肉注射)139元/次,如今已經銷售4512次;催乳師護理600元/次,已經銷售4880次。在醫生上門方面,最熱門的是全科醫生上門,1300元/次,每次服務時長60分鐘以內,已有4540人購買,其次是中醫專家上門1300元/次,已有4538人購買。在APP內專業護士上門服務中,上門打針輸液、上門體檢、上門推拿、導尿等醫療服務應有盡有。

為何如此貴?客服這樣回答..

對此,該工作人員表示,這個價格,主要參照北京市場定價:

護士需取得執業證書或專業技術資格證

該APP應用平臺客服人員還表示,在線註冊的護士必須取得執業證書或專業技術資格證,並具備一定年限的從業經驗。為降低醫療風險,該APP應用平臺還免費為醫患雙方投遞保險。

醫療責任難以界定,多數平臺不具備資質

近日,上海《新聞晨報》爆出,某APP網約護士為某高管王女士上門打美白針,導致王女士輸液後出現心慌、耳鳴、發冷等症狀,兩個多小時後才恢復正常。

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通過檢查、使用藥物、器械及手術方式等方法,對疾病作出判斷和消除疾病、緩解病情、減輕痛苦、改善功能、延長壽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的活動,都屬診療活動,而診療活動只有取得醫療機構職業許可證的單位才可以進行。第三方的上門醫療平臺多數不具備這樣的資質。

2016年4月,國務院新修訂了《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對疫苗的採購、流通、接種及異常反應處理等各個環節作出了更加明確的操作規定。公共衛生專家鄭雪倩表示,國務院出臺的疫苗接種管理辦法規定,有些疫苗需要有冷鏈,任何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對藥品本身帶來一些影響。

不少高淨值家庭還無法接受

談起共享護士、共享醫生時,不少高淨值家庭都會表示,這個要慎重,不敢輕易嘗試。

未來家庭醫護市場將達到十萬億級

雖然“共享護士”的模式目前還面臨種種問題和高淨值人群的質疑,但“家庭醫護”市場的巨大“錢景”還是比較確定的。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物質消費在人們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逐漸減少,精神文化消費和健康消費開始上升。21世紀是人類追求健康的世紀,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所以說21世紀人們最重視、最需要的是健康。

然而,當前我國居民亞健康狀況急需改正,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在盡情享受現代文明成果的同時,文明病,即生活方式病正日益流行,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越來越多。

對於高淨值人群來說,年輕時努力打拼而導致的自身亞健康困擾出現,易疲勞、睡眠差、免疫力下降愈發明顯。這些慢性病問題突出,不重視亞健康狀況,這已經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40歲之前,為了事業而忽視了身體健康的大有人在,對於主力高淨值人群而言,事業逐漸穩定,工作節奏有所放緩,他們會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家庭生活、健康養生上。與過去幾年相比,他們在醫療方面的需求也有所提升,僅 10% 的人表示沒有變化或需求下降。

據第一財經此前報道,中國雖然尚沒有關於高淨值家庭醫護市場需求規模的權威估計,但中國養老產業市場宏大的規模已經引起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2016年發佈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可達13萬億元。

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數據,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其中,獨居和空巢老年人2020年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

根據國家衛計委的統計,目前我國2.22億老年人中近1.5億患有慢性病,91.2%的已故老人死於慢性病;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患者高達700多萬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近4000萬,完全失能老年人近1000萬人,預計2050年失能老人將達到9750萬。此外,三分之一以上的老人患有不同的心理疾病。

研究顯示,每個家庭有 3 位平均年齡在73 歲的老人需要贍養 ;超六成家庭有 1 名子女需要撫養,子女在高中及以下年齡段的佔比 70%。主力高淨值人群中,子女出國留學佔比達到 11%。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無疑要耗費他們大量的精力和財富,子女教育也是一樣。“健康”風險已成為主力高淨值人群最為關心的風險話題,“養老”風險的關注度緊隨 其後。對於主力高淨值人群來說,他們基本上已經完成了財富積累,因此不需要太過擔心財富的問題。

根據國務院公佈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國將逐漸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