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群眾因病致貧返貧——我市醫療衛生健康扶貧綜述

不讓群眾因病致貧返貧——我市醫療衛生健康扶貧綜述

醫務人員正在進行義診。

走進六枝特區“透析村”,院子乾淨整潔,外牆及室內剛粉刷過,每間住房還配套了廚房。在這個清幽的小院落中,居住著一群特殊的“村民”——他們全是透析患者。得益於全市醫療衛生“五個全覆蓋”的實施和醫療衛生扶貧的深入推進,這群因病陷入貧困的透析患者,切身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告別了看不起病的歷史。

在涼都大地,像張亮英這樣分享到醫療衛生扶貧紅利的人數不勝數。

2018年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為確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全市脫貧減貧目標,按照省衛生計生委和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全市衛生計生系統組織發動健康扶貧“春風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今年以來,市衛生計生委多次召開黨組會議和主任辦公會議,聽取、研究、推進健康扶貧工作。同時,組建健康扶貧工作專班,集中力量推動健康扶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落實,綜合施策,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全市各級各部門通力協作,全面推動新農合籌資、信息錄入、統計等工作,千方百計落實貧困人口個人繳費資助政策。截至4月底,全市資助參合23.4萬人,資助金額1438.91萬元。全市參加新農合的未脫貧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184728人,參合率100%。按照省衛生計生委的安排,目前正在對已脫貧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參合信息進行全面比對,確保參合率達到100%。

全面落實“四重醫療保障”制度,確保貧困人口實現兜底性保障。在“三重醫療保障”基礎上,各縣(市、特區、區)均落實了醫療扶助專項資金,其中,六枝特區200萬元、盤州市700萬元、水城縣2000萬元、鐘山區60萬元。同時,圍繞深度貧困地區健康扶貧工作,創新推動《六盤水市實施醫療保障六個100%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截至今年5月5日,全市共有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203443人次獲得新農合門診補償,醫療總費用1286.52萬元,政策範圍內費用1274.66萬元,政策範圍內補償比為100%,實際補償比為99.08%;全市共有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3704人次獲得慢性病門診補償,醫療總費用141.66萬元,政策範圍內費用139.74萬元,政策範圍內補償比為100%,實際補償比為98.65%;全市共有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11991人次住院,醫療總費用6531.86萬元,政策範圍內費用6228.49萬元,補償費用6302.05萬元,住院費用政策範圍內補償比例為100%,實際補償比例為96.48%,個人負擔費用鎖定在4%以內,切實解決了貧困群眾看不起病的問題。

為貧困群眾撐起健康“保護傘”

不讓群眾因病致貧返貧——我市醫療衛生健康扶貧綜述

群眾在“一站式”窗口報銷就診費用。

不讓群眾因病致貧返貧——我市醫療衛生健康扶貧綜述

專家在為貧困群眾診治。

不讓群眾因病致貧返貧——我市醫療衛生健康扶貧綜述

鄉村幹部宣傳醫療扶貧政策(資料圖)。

不讓群眾因病致貧返貧——我市醫療衛生健康扶貧綜述

六枝特區 遠程醫療解決群眾看病難題

在六枝特區龍河鎮衛生院,患者只需把身份證靠近健康查詢一體機上的感應區,自己的既往病史、何時在何處就醫、費用報銷等情況就一目瞭然。這一切,是六枝特區遠程醫療發展的結果。

目前,六枝特區遠程醫療已經實現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甚至還延伸覆蓋了龍河鎮林場村和落別鄉落別村兩個村級衛生室。

盤州市 多措施保障貧困人口就醫

今年以來,盤州市衛生計生系統聚焦脫貧攻堅“四場硬仗”,立足決戰決勝盤州市脫貧“摘帽”,全面部署落實2018年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各項工作。做好“三個一批”及“四重醫療保障”工作,確保政策落到實處;做好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參合資助工作,鞏固盤州市農村人口參合率達到99.5%以上,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合率達到100%;做好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確保簽約服務率、慢病管理率達100%。

截至5月30日,未脫貧貧困人口住院1772人次,總費用1151.04萬元,補償1148.31萬元,實際補償比達99.76%。

在實現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對盤州市53個深度貧困村、2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進行衛生室規劃建設,並配合做好農村中小學校醫務室標準化建設,實現三個“全覆蓋”;做好深度貧困地區“創衛”工作,創建8個國家衛生鄉鎮、9個省級衛生鄉鎮,實現省級衛生鄉鎮全覆蓋。截至5月30日,深度貧困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已開工12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衛生室規範化建設已完工2個、正在裝修中的4個、已開工3個。

對罹患7類13種疾病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所患疾病進行核查,建立核查臺賬,按要求每月進行入戶巡診,同時建立臨床路徑,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及“一站式”結算。據悉,目前建檔立卡數應救治數為89人,治癒、死亡銷賬54人,在救治35人;非建檔立卡應救治數為206人,其中治癒、死亡銷賬46人,在救治160人。

水城縣 提高貧困人口醫療救助保障水平

“現在國家政策就是好,貧困戶生病住院不花一分錢,要是沒有現在的醫療保障,我早就成為一個‘廢人’了。”日前,正在水城縣蟠龍鎮衛生院中醫館進行康復治理的農民朱灰品激動地說。

正值此時,水城縣按照國家、省、市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戰略部署,出臺《水城縣醫療精準扶貧十條》,提高全縣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保障水平。在鄉、村兩級公立醫療機構就醫的,實行現場報銷;在市內縣級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醫療保險、民政醫療救助(計生扶助)“一站式”現場報銷減免。

據悉,水城縣舉全縣之力深入推進深度貧困村健康扶貧工作。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核准工作的基礎上,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要求,對患有大病和長期慢性病的貧困人口實行分類分批救治,將健康扶貧落實到人、精準到病,推動健康扶貧工程深入實施。

鐘山區 專項資金扶助農村貧困人口

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在“三重醫療保障”制度的基礎上,鐘山區政府下發了《鐘山區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精準醫療扶助保障實施方案》,由鐘山區紅十字會成立醫療扶助專項基金,鐘山區政府每年安排預算50萬元專項資金結合紅十字會公募資金建立了醫療扶助(第四重醫療保障)制度,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保外醫療費用及住院期間交通、生活費用進行專項扶助,政策覆蓋了鐘山區及北部五鄉鎮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家住青林鄉二寨村的陳飛,就是鐘山區建立醫療扶助制度的受益者之一。

陳飛一家7口人,僅靠丈夫熊橋友一人打臨工支撐家庭日常開銷,生活十分貧困。2016年底,享受到政府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後,全家人搬到了位於青林鄉灰依村大土二組的易扶搬遷點居住,老母親帶著4個孫子在家讀書,熊橋友外出務工補貼家用。

如今,陳飛的第一次手術已經順利完成,返家休養半年後即可再行第二次手術。

除了安排專項資金進行扶助外,鐘山區還開展了“先診療、後付費”工作。農村貧困患者在市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無需交納住院預付款,且出院時只需結清自費部分。同時,制定了兒童白血病等7類13種重大疾病及36種慢病患病人員信息摸底調查方案,對罹患7類13種大病的農村貧困患者進行專項救治,救治費用實施按病種付費,由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全額支付。

精準發力破解看病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我市圍繞“三百”精準發力,實現了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新農合基本醫保100%覆蓋、大病保險賠付100%覆蓋、醫療救助兜底保障100%覆蓋,築牢醫療保障三條防線,破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