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做個安安靜靜教書的老師

真是難以想象,安安靜靜教書,竟成為很多老師的夢想,因為,“要做一個安安靜靜教書的老師太難了!”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秦淮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潘春雷如此感嘆,一線教師紛紛響應。

今年2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佈教師教學國際調查(TALIS)項目顯示,上海初中教師每週工作時間為39.7小時。其中,上海教師用於課堂教學的時間為13.8小時,佔工作時間三分之一,低於國際平均值19.2小時、佔比50%。那麼,付出了諸多辛苦的教師們,時間都用到哪裡去了?教師培訓、各類行政考察、教研課題的撰寫等,佔據了教師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老師們直呼:“生活自顧不暇,遑論夢想和追求。”教師工作時間嚴重超標早晨6點40分走進校園,囫圇吞棗地用10分鐘吃完早飯,全班同學晨跑活動隨即開始。

作為黃浦區一所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高一數學老師、班主任,劉剛喜歡用“轉個不停的陀螺”來形容自己的工作狀態。儘管午休時間是70分鐘,但通常,他只用不到半個小時吃好午飯,就匆匆忙忙跑進教室找學生訂正試卷和作業。雖說17:00是規定的下班時間,但劉剛離開學校的時間通常會更晚。吃個簡單的晚飯,他又開啟了“打雞血般”的工作模式——平日每天要用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來整理教學資料、準備教學課件以及批改2個班級的數學作業。如果遇到期中、期末考試複習階段,每天的工作量還要增加。“晚上11點能上床就很不錯,第二天5點多又要起床了。”因為考試這個指揮棒總是指揮教育教學工作的第一槓杆,因此對於學生的課業要求,沒有任何一個教師敢放鬆。

據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組調研結果顯示,中小學教師每週的實際工作時間平均值為54.5小時,一些地區的高中主課教師日平均工作時長16小時,遠超法定時間。教師工作時間雖長,但平均分配到教學的時間卻很有限,時間哪兒去了?教師教學國際調查(TALIS)給出參考——批改學生作業7.9小時,輔導學生5.1小時,參與學校管理3.3小時,與本校同事合作交流4.1小時。這些數據遠高於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負擔重成為教師群體的普遍現象,更細分地來看,教師是否擔任班主任工作、教師所屬的學科是否是考試學科、不同學段教師等因素,決定了教師肩頭的擔子有多重。一位有著不同學段管理經驗的校長說,真實情況是,考試學科的小學、初中班主任負擔重上加重。每天早晨4:30起床備課,7點左右已經趕到學校。下班後,由於太累先睡一會兒,晚上10點再爬起來批改作業、回覆家長的疑問、處理班級瑣事,再抬頭時已是深夜。“做語文教師是我的夢想,但班級管理瑣事耗費了大部分精力,再也無力研究教學。”這樣的狀態維持2年後,85後教師劉燕從最好的公辦高中辭職,選擇入職一家培訓機構。

我只想做個安安靜靜教書的老師

教學任務都要為行政檢查讓路90年出生的曹婧筠,已經在復旦實驗中學英語教師的崗位上執鞭3年。去年起,她還成為學校德育處團隊幹事,負責初中部學生工作,各類行政任務撲面而來。“教師節慶祝活動、學生軍訓、升旗儀式,所有與學生思想工作有關的事情,我都要關注、關心。”

她掰著手指頭列舉說,作為大隊輔導員,每週的工作量差不多相當於上6節英語課;每週還要帶學生實踐團隊開會;根據區裡要求,學校的少先隊和團委每週三上午都要召開例會,策劃各類活動,例如14歲生日會、入團儀式、主題德育教育等。“每次活動資料都要存檔,就連每週一的升旗儀式都要撰寫新聞稿並拍照。”

更“要命”的是,學校需要應對的行政驗收多如牛毛。僅上個學期,楊浦區一所初中教導處副主任兼師訓專管員劉丹帶頭迎接了“教師專業發展示範校督導檢查”“每3年一次的全面督導檢查”“特殊教育檢查”“市級文明單位初評”“安全校園檢查”以及德育方面各類專項檢查……以“每3年一次的全面督導檢查”為例,學校提前2、3個月啟動準備資料。檢查當天,幾十盒等待檢閱的資料盒整整齊齊排滿了會議室的辦公桌。

而這種檢查,在所謂的“示範校”中,更是家常便飯。一所知名小學教導處主任透露,學校教導處、德育處、科研部門一起統計過,曾經一個學期就接待了各類檢查、參觀近40次。目前,曹婧筠的職稱為中學二級,想要晉升到中學一級教師,要求教師有4-5年的班主任經歷,每學期至少開設1節校級公開課,還要發表科研論文。“若申請更高級別的職稱,就要在全區層面開設公開課,而這樣一節課需要3-4周的時間精心準備。”

長寧區一名小學校長坦陳,諷刺的是,當學校和老師面對行政檢查,學校的各項教學事物反而都要為其讓路。行政干預太多太盛,教育就很難有內生的尊嚴感,當校長也只能在行政體系中唯唯諾諾。

我只想做個安安靜靜教書的老師

教師培訓“不患多而患不均”劉丹介紹說,根據《上海市“十三五”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學分管理辦法》,教師要完成五年一輪共360學時、36個學分的專業發展培訓任務。值得注意的是,並非參與1小時培訓就能拿到一個學分。劉丹舉例說,學校安排的所有定期開展教研組活動,一整個學期下來才算1個學分。如果是高級教師,完成360學時之外,還要有180個學時的特別培訓。若是剛剛踏上講臺的新教師,全部要在第一年參與“見習教師規範化培訓制度”等。

黃浦區一所市實驗性示範性英語教師曾參加學校互聯網教育的培訓,授課教師是本校一名物理教師。“學校為教師提供教學技術方面的培訓,我們都很感興趣。但讓物理教師講課,必然有很多內容是英語教師用不到的。”這位老師說。教師教學國際調查(TALIS)結果表明,在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上,上海優勢顯著。不僅初中教師入職培訓和帶教活動基本實現全覆蓋,教師一年中用於各項專業發展活動的天數高達62.8天,高出國際均值27.6天兩倍還多。

“必要的培訓對於教師職業發展是有好處的,但現在的問題在於,這些培訓資源並沒有平均合理地安排到每個教師頭上。”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張人利多次針對教師培訓提出改進建議。

他說,“有的校長不僅要參與市名校長培訓、教育部校長培訓中心培訓,還有德育骨幹教師培訓等,忙得不可開交。但有的校長就什麼培訓都輪不上,這種情況,在教師群體中也很明顯,越是骨幹教師,越是疲於奔命地參與各類培訓,這並不科學。”作為楊浦區小學數學學科帶頭人,打一小學張麗老師每週要參加學校的備課組教研、學科大組教研活動。作為帶頭人,還要帶領打一集團數學教師開展基準教學研討。全區層面,張麗還要參與同學科同年級進修,學科帶頭人專題研修班等培訓活動;此外,張麗還曾參與過為期3年的市級“名師基地班”……最忙的時候,每週約有一天半的時間接受培訓。張麗說,雖然很累,但是各類培訓帶來的收穫很多。

值得欣慰地是,教師培訓已經開始細微的變革。張人利說,原本校本課程培訓與市級、區級課程培訓的比例對半開,如今,這一比例可以按照學校具體情況進行調配。培訓實力較強的學校可以提供8成的校本課程培訓,實力較弱的學校可以提供2成。

我只想做個安安靜靜教書的老師

老師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來看看他們在網上是怎麼說的——

▲在教學之外,我們常常做的是均衡化檢查、綠色學校檢查、特色學校檢查,等等,一大堆無關的應付材料

▲我們是農村寄宿制學校,班主任,值班老師的工作時間可就更長了。還要帶學生早鍛鍊,查寢。更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家和學校半小時的車程,早上出門時,寶貝還在睡夢中,晚上回到家,孩子已經進入夢鄉。

▲天天上躥下跳找學生、抓學生做思想教育工作,幾乎沒有什麼時間備課,但仍然無償加班加點完成工作。有時候,我就會想,這麼把時間全撲在工作上,真的好嗎?如果自己的孩子都管不好,全丟給學校,那不是又給教育增加負擔嗎?我帶過一屆學生,還算比較有經驗,那些新調來的老師,每天都黑著臉找學生和請學生家長來學校做思想工作,幾乎沒有停過。

▲五點多下班絕對算早的了,我也是班主任,碰上班級值周,天天七點前到校,陪學生掃地,晚上六點多走很正常。

▲雖然每天忙得腳不沾地累成狗睡不足六小時,卻不知道是為誰辛苦為誰忙。不要說課後和孩子聊天了,連課都沒辦法安心上好,指不定哪個領導喊去做事了。批改作業備課什麼的都不算事兒,更別說認真鑽研題目了。看過的某篇文章很有代表性,選其中一段:“蘇北一普通學校,4個月裡接受檢查驗收24次,僅臺賬材料就準備了67盒,排在一起長達5米多;湖南一民辦學校,2014年收到各級各部門文件48個,涉及創建國家或省級稱號,食品督查,環境檢測,水質評估。。。。。。

▲老師的課表是顯性的,還有很多的隱形工作外人不知道的,教育孩子,和孩子談心,分飯,特別累的是孩子的訂正作業一遍又一遍,經常要5遍到6遍才對。回到家還要做家務和家長交流的確很累。

▲我是內蒙古的老師,我們這班主任從早5:30到校跟早自習到晚十點下晚自習,之後去宿舍查就寢情況,回家基本十一點,而且我們每週六天工作日,無償的,週日中午查宿舍,晚上還是自習。而且還有至少兩個班的教學任務。還有各種會議:如每週三節教研組活、班主任例會等。還要做學生成長記錄袋,學生評價,每三週一次階段考試出卷監考評卷。我都說不完!

▲查資料,寫文章,網上教研時間,外出聽課學習時間。這些時間都不能量化的……畢業班的老師、承擔課題研究的老師、帶教老師、跨年級任課、多學科教學……

▲我只感覺初中和高中的教師太苦了,每天五點半起床,到晚上10點半休息,每天工作17個小時,一天抵兩天的工作量,你還羨慕教師的假期嗎,別忘了,假期還要不斷學習,培訓,寫烏七八糟的所謂心得筆記!!!

▲還有教科研課題研究、校本課程設計與實施、各類培訓及其作業……特別忙的時候要到夜裡1-2點。教師無怨無悔地工作,希望社會各界能理解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