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進入正題:

一,為何安卓手機普遍不能滿足音樂愛好者(發燒友)的音質需求?

——手機上耳放轉接線的必要性分析

也許立馬就有網友跳出來舉反例說,vivo Xplay5簡直是音頻神器啊,直插3.5mm耳機就能立馬享受好音質,這話雖然不假,vivo Xplay系列的確堆料豪華,也是所有宣稱自帶HIFI芯片的手機中音質表現最佳的,但是,我反問一句,你們看看身邊的朋友,有幾個人用xplay 5在聽歌?而且相對較高的售價市場表現也是曲高和寡,最終出貨量也不盡如人意(不到vivo X20零頭的零頭……)

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尤其到2017年後,絕大多數旗艦機因為全面屏的趨勢,因為無邊框的流行,因為更強悍的雙攝,三攝的剛需……使得手機內部空間更加寸土寸金,他們巴不得耳機孔紅外啥的都全給幹掉,還指望他們給你塞幾顆HIFI芯片?所以這時候你就會發現,不管是4000+的頂級國產旗艦系列,比如Z17S極光藍(3999),華為Mate10/Pro(3899起),還是更貴的三星 S8/Note8/S9都沒有配HIFI芯片,PS:AKG只是參與了調音,這跟帶獨立HIFI解碼芯片是2個概念

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另外,我們指的音質,主要是指內放表現,有幾個音樂愛好者會天天外放聽歌?(如果你只喜歡外放的話,那雙揚聲器表現最好的三星S9和iPhone X最適合你)

經過上面的描述你們就明白了,旗艦機系列尚且如此,更別提千元機系列了,我舉個例子吧,拿羅永浩的堅果Pro 一代舉例,這個手機的內放音質表現就淡得跟白開水一樣,可能真的只適合聽個響而已……

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堅果Pro細紅線版

在這個旗艦機、千元機的音質表現普遍差強人意的時代,人們(尤其是音質有追求的手機族)迫切需要一個能秒提升音質的且便攜的輔助神器,於是乎,像HTC轉接線和樂之邦MU1等備受好評的耳放產品也就橫空出世了。

二,樂之邦MU1耳放與HTC 3.5mm音頻轉接線的對比評測

①顏值與做工

坦率地講,HTC 3.5mm轉接線做工上沒什麼問題,不過稍顯粗獷,沒有樂之邦MU1精緻,顏值的話,HTC會給人更多的塑料感,整體上風格不明朗,屬於低調有實力但絲毫不奢華的那種“相貌平平”,樂之邦mu1屬於那種第一眼就比較討好眼球的設計,4股無氧銅線交替編織的工藝也給這根線賦予了更多的“發燒”涵義。

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窮邦與腸線合照

在包裝上面,明顯也能看出樂之邦的成本更高,HTC採用的是常見的紙塑設計,樂之邦弄了一個很精緻的小鐵盒(瞬間讓人回想起小時候上學時的筆盒),這個小盒子除了收納耳放線外,也十分方便攜帶,比如Mirco USB轉Type c接頭以及OTG轉接頭這類比較小的固件,平時單獨攜帶非常容易丟失,這下好了,跟耳放線放在鐵盒裡,扣起來直接輕鬆放入任何一個口袋,可以說很人性化了

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HTC轉接線包裝

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樂之邦mu1的鐵盒設計

所以,這一輪,樂之邦Mu1轉接線 > HTC 3.5mm 轉接線。

②推力與解析力

可能有網友會有疑問,這2根線用得解碼codec不都是 Cirrus Logic家的 cs42l42嗎?難道推力還有多大差別?

答案是肯定的,儘管codec一樣,但是樂之邦多了個自家研發的高性能數字處理器SUPER DSP230,可以說也是發揮了國產老牌聲卡廠商的技術優勢了。使得輸出功率高達2×60mW,可驅動高達120歐姆的耳機,更支持600Ω以上阻抗的線路輸出(據樂之邦官網詳情頁描述)

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補充說明:其實窮邦MU1的全局音質表現依然不如獨佔表現好,所以,如果追求極限音質的話,建議直接海貝獨佔窮邦Mu1聲卡模式播放,可以先下載想聽的歌后再獨佔播放,辦法總是有的嘛)

相比之下,HTC 3.5mm轉接線,可查閱到的相關資料就少之又少了,官網詳情頁更是簡單一筆代過

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唯一能查閱到的數據也只有拆機後被HTC社區大神驗證的cs42l42 CODEC,以及後面實測中對採樣率最高只能支持到48khz的硬指標,這對愛聽hi-res的燒友來說,也許是個小遺憾

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社區大神的腸線暴力拆解圖

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HTC沒有那個閒功夫和精力來開發一個DSP給到它,手機業務都還沒活過來呢,大家都懂。所以,從綜合參數與硬件搭配方面來說,樂之邦MU1還是超過了 HTC轉接線

拿目前國內最好用的支持USB聲卡模式的音樂APP海貝音樂來舉例,可以直觀看到,HTC轉接線,確實不支持固定採樣率模式,且最高採樣率只到48KHZ,位深最高倒是能支持到24bit,而樂之邦MU1明顯可以支持多采樣率,最高到192KHZ(hi-res規格)

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樂之邦MU1

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htc 轉接線

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HTC不支持固定採樣率

③聽感對比

參數再漂亮,配置再強大,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具體的聽感中來,先說說HTC的轉接線,很多網友反映,這根線買回去,手機音質也沒提升多少,其實主要原因可能就是,你雖然插上了HTC轉接線,但你還是用網易雲或QQ酷狗播放音樂,那抱歉,這個時候,還是在用手機內置的集成解碼器解碼渲染,所以,要完全發揮這根線的優勢,必須要用能夠支持USB聲卡播放模式的APP,比如海貝音樂,PowerAMP等等……

配置完畢播放後,只要你不是木耳,一定能發現HTC轉接線跟手機音質的一耳朵差距,HTC的這根線,人聲解析比較優秀,高音靚、中音醇、低音穩,不拖泥帶水。使用同一款耳機分別用HTC轉接線和手機自帶轉接線聽歌的話,高下立判

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為避免說我雲評測,特意附上入耳全家福一張,^_^

“一曲渡口,餘音繞樑,伴隨著清晰的鼓點,蔡琴的醇美聲線幽揚傳來,像一個有溫度的磁場,或遠或近地包裹著你,讓你沉迷……讓你忘卻傷感的華麗詞藻,讓你忘記紛繁瑣事,只剩陶醉,意猶未甘……”

這或許就是音樂的魅力,你腦海裡不再是冰冷的參數與硬件,而是自由地徜徉在音樂的海洋……

寫到這裡,如果你僅僅是希望手機的音質能上一個臺階,至少要接近HIFI手機的水準的話,那麼這款HTC轉接線一定很適合你,它會讓你絕不後悔花99元買下它。

但既然是主觀測評,我們的要求就不能僅侷限在OK,還不錯,我覺得棒棒噠這個層面,我們應該時時問自己,還能不能做到更好,還能不能音質表現更出色?哪怕只是一些些

在使用了HTC轉接線一百多天後,對它良好的表現已經漸趨麻木時,我也時常在想,安卓陣營中,差不多就這根線表現音質最好了吧(蘋果有不少知名品牌定製的帶HIFI CODEC的轉接線,不在此文討論之列),可偶然間,在燒友群裡某大佬的推薦下,我入了樂之邦MU1,開始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

沒想到,初次試聽就給了我驚喜,為了讓對比更公平,我還是習慣地用同一款耳機,同一部手機,試聽相同格式的歌曲

樂之邦與HTC轉接線(以下簡稱腸線)的最直接差距表現在推力上,這麼形容吧,在耳機,播放器都不變的情況下,從腸線到樂之邦你大概會不自覺地需要至少調低2格音量。這種大推力帶來的直接聽歌體驗就是有了極強的

力度感

腸線的低頻表現其實還算不錯,但相比較於窮邦(樂之邦簡稱),還是有一定差距,具體表現在窮邦的低頻量更足,下潛更深,如果你是一個dubstep或Instrumental core音樂愛好者的話,只消一曲hope,便能聽出低頻的差距……

得益於大推力與更高的解析力(24bit 192khz),人聲方面,窮邦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無論是或柔美或陽剛的聲線還是真假音轉換的銜接上都很完美,不拖泥帶水,彷彿手機也有了磚味

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在經過近半個月的反覆試聽對比後,我差不多可以主觀但負責地拋出這樣一個結論,窮邦相較於腸線擁有:

更開闊的聲場

更紮實的低頻

更醇厚的中音

更清靚的人聲

如果說腸線的表現是優秀的話,那窮邦的表現接近完美

(延伸:我用Z17極光藍+窮邦MU1+GR07 37 去跟山靈M3S+IE80/GR07 37做聽感對比,竟然發現沒有太大差距,甚至可以說這2者組合的表現在伯仲之間,我一度覺得就這樣的簡約搭配我已經心滿意足地能退燒了……當然,你們大可以覺得我開了腦放,誰聽誰知道^_^)

誰是安卓手機最強音頻轉接線?HTC 3.5mm轉接線 VS 樂之邦mu1

小結:綜合來看,目前適配於安卓手機並且帶codec的type-c轉接線中,應該沒有音質表現能超過窮邦mu1的了,歡迎萬能的網友舉反例……

所以,此次測評的答案也就很明顯了,窮邦MU1的綜合實力肯定是要強於腸線的,不過,考慮到這超級實惠的價格(腸線99,窮邦168),不管你最後入了哪條線,都不吃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