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就必須努力學習

為了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就必須努力學習

《一壺水 》的故事:

一支英國探險隊進入了撒哈拉沙漠的某個地區,

在茫茫的沙海里,負重跋涉……

水都喝完了,大家口渴難耐,心如火急……

這時,探險隊長拿出一隻水壺,說:

“這裡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這是規矩”。

這壺水,成了大家穿越沙漠的動力源泉;

求生的慾望又重現在隊員們瀕臨絕望的臉上;

前行,堅定不移……

終於,探險隊頑強地走出了沙漠,掙脫了死神的追擊……

大家激動相擁、喜極而泣;

用顫抖的手,擰開了那壺支撐他們精神和信念的水

——緩緩流出來的,卻是一壺滿滿的沙子!

為了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就必須努力學習

再說一個例子。

一般認為,沒有空氣,人大概只能活四分鐘;

離開水,倖存時間不會超過四天,就會死去。

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

46歲的盧珠蘭曾經在被埋13天后,被救生還,創造奇蹟;

事後,兒子問她:“13天是怎麼熬過來的?”

她說:“我一想到死,就覺得解放軍會來救我,給我生機;

再說,我胖,一點點消耗脂肪唄,我覺得我還有勁頭再堅持;

那裡還有個小蒼蠅和我做伴,它也被壓在地底……”

結論:堅定的信念,是堅持的力量源泉、成功之基。

有些民辦學校採用河北衡水中學的管理模式:

全封閉、量化管理;6點起床,22點就寢,中午休息1小時;

一天上12節課;練習一大堆,每一個星期都要測驗,時時處處都在比;

起床、刷牙、跑操、吃飯、洗碗、上課、下課、沖涼、洗衣……

時間緊緊的,打仗一樣緊張,學生面臨很大壓力;

天天跑操,不管風雨;不準帶電子產品和手機;

重視學生人格和精神的培養,重視學生潛力的發掘與激勵;

日常生活明文規定,違犯紀律扣分;採用末尾淘汰制……

這就是著名的“衡水模式”。

為了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就必須努力學習

2014年,河北衡水中學考進清華、北大119人,

一般的學校無法相比。

但是,有一些初進學校的新生受不了;

有的人說:“下學期,我要轉學……”

有的人說:“讀完初中,我要轉校……”

有些家長很心酸,心想:

“我花了那麼多錢供你讀書,你為什麼不爭氣;

我要你上天,你卻不展翅……”

孩子:你瞭解父母的愛子、愛女之心嗎?

就這麼一個孩子,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你的身上;

你是父母心中的太陽,佔據著父母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孩子有出息,就是父母最大的榮耀,

就是對父母人生的最大最有力的支持。

為了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就必須努力學習

孩子:換位思考吧!

你未來也要為人父母,也要生男育女;

未來,當你的孩子不求進取之時,你是怎樣想的?

一個人活在世上為了什麼?

就是為了成人、成才、成功,為了體面過日子。

不求一定要達到什麼目的;關鍵是要盡心盡力。

挖掘潛力,努力過,盡力了,一輩子不後悔;

後悔的煎熬,也是非常痛苦的。

老大徒傷悲,源於少壯不努力。

當你中年已過,當你老態龍鍾、人生潦倒之時,

你才會想到:

“唉!我本來天賦很高,為什麼少年不努力?

為什麼會貧窮潦倒成這個樣子?……”

要知道:成功是努力和時間的乘積;

如果“努力”或“時間”為零,成功也為零。

看看《傷仲永》的故事吧!

為了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就必須努力學習

方仲永天賦很高,五歲能見物作詩;

他的父親以為有利可圖,就天天帶他出去,

給人作詩賺錢,不再讓他學習。

結果呢,到了十二三歲,寫出的詩一般一般;

到了十八九歲,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與常人無異。

這個故事說明什麼道理?

說明:有天賦而不努力,一樣沒有出息。

你們能夠進入重點學校重點班,

說明你們有天賦,而成功就取決於自己努力。

要想有出息,就要根據社會現實的需要塑造自己。

為了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就必須努力學習

縱觀古今中外,

無論什麼社會,無論什麼時期,選拔人才均要通過考試;

升大要考試,就業要考試,晉職要考試……

學習和考試伴隨終生,直到退休為止。

人家只有瞭解你,才會錄用你。

考什麼?考品德、考知識、考能力。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沒有時間的堆積,沒有大量的練習,沒有先進學習方法的採用,

你們的學問如何做到爐火純青、登堂入室?

你們處於少年時期,心智未成熟,缺少自制力;

有這樣一個好時機,要學會珍惜。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學校的嚴格要求,正是你們成人、成才、成功的開始。

不畏浮雲遮望眼;遠望方知風浪小;

憧憬自己的未來,清華、北大在向你們招手致意。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為了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就必須努力學習

不知讀書苦,哪知日後甜?

為了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就必須努力學習。

幾千年來,古今中外,知識的海洋無邊無際;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學習沒有捷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像芭蕉文猶綠;

唯有一行一行認真讀書,把書中的知識記在心裡,

它才是你擁有的知識財富,具有無限的價值。

能不能堅持,關鍵看你們會不會想,會不會比。

要站得高,看得遠,追尋人生的意義。

翻開古今中外的歷史,就可以知道:

任何一個成功者,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想創造巨大的物質財富嗎?想享受美好的生活嗎?

請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大膽實踐與創新,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為了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就必須努力學習

當你站在時代和科學的前沿,引領潮流,財富會滾滾而至;

IT先驅比爾·蓋茨、馬雲、李彥宏、周鴻禕、馬化騰等,

他們的創業,也是從一無所有、艱難困苦開始。

一個不學習、不努力的人,人生結果會是怎樣的呢?

往往是失業、貧困、潦倒、痛苦、後悔伴隨一輩子。

其實,追求物質財富不是人生的最終目的;

人生的意義在於奮鬥、拼搏,在於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與幸福。

為了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就必須努力學習

人生有五大需求:

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價值實現等需求。

物質需求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最低檔次。

只有不斷走向成功,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實現自我價值,快樂與幸福才會追隨你。

越是巨大的成功,越能激勵你。

即使在晚年的時候,每當想起它,你還會激動不已。

這就是幸福,最能體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如果把眼前的學習跟自己未來的前途命運聯繫起來,

找出因果關係,想到自己人生可能遇到了危機,

想到父母深情的愛,想到親朋好友、老師、同學的鼓勵,

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前行、不發奮努力?

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

追求信仰,追求真理,肯定要付出畢生的努力。

革命先驅們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吃盡了多少苦難;

今天,為了建設好我們的國家,當然也為了自己,

多吃一點苦,克服困難,努力學習,又怎麼不可以?

當懷揣“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紅心去讀書,會有更多的動力。

為了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就必須努力學習

信仰、理想是一個飛翔的翅膀;

有了它,何言苦?還敢於直面生死!

當把學習的興趣變成樂趣、志趣時,

你根本不會感到學習的苦,

而是把學習當成一種快樂、一種幸福的體驗,一種成功的開始。

不論在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

毛澤東都非常刻苦讀書:

《共產黨宣言》讀了一百遍、《紅樓夢》讀了五遍……

即使在1976年9月8日臨終之時,

他迷迷糊糊、斷斷續續看書;

據統計:這一天,毛澤東先後看文件、看書11次,共計近三小時。

為了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就必須努力學習

為什麼毛澤東能夠成為: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卓越的領導者,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

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

以及偉大的詩人和書法家?

是因為毛澤東一輩子讀書,讀書一輩子。

善於讀書學習的人,人生立足點高,視野遼闊,

往往能夠正確、全面、科學看問題和處理問題。

想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嗎?想成為叱吒風雲的人物嗎?

為了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就必須努力學習

請從讀書學習開始。

請找殘疾人奧斯特洛夫斯基、朱彥夫、張海迪、和志剛、尼克等人比一比;

他們人殘心不殘,充滿自信,以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

走向成功,成就輝煌的自己。

自己在學習上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比他們大嗎?

他們能夠成功,但自己為什麼不能、不可以?

要比出信心、比出勇氣、比出堅毅。

理想有多高,信心就有多高,決心就有多大;

瞭解眾多人物的歷史,展望自己的人生,

再回頭看自身的問題,真是不值得畏懼。

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

人生的風風雨雨,既是阻力,也是動力。

彩虹常在風雨後;

奮鬥、拼搏的人生,一定會顯現幸福的“彩虹”,壯觀無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