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一城潍坊

潍坊,她仿若我经世的一个情人。

很多年之后,我站在另一座南方城市遥望着她,这样平静而安然,早已失却了曾经的激情与悸动。但我仍然是爱着她的,挚爱着,不曾改变。

潍坊,她不啻散逸着千年的文明芬芳,其中就有李清照的《醉花阴》和赵明诚《金石录》。后来,我闻到了郑板桥《潍县竹枝词》、《怀潍县》的诗香,还读到了西方旅行家卫礼贤、狄考文著述的《清末老外潍坊记》。及后细读了莫言的《随笔集》,觉得其笔下故乡潍坊的民风乡俗,都带着鲜明的雅文化气息。就在那时,潍坊这座城一点一点地立体起来,却始终觉得疏离。只觉得她是远离我的城,在时光嬗变中兀自繁华、兀自绚丽。

风雅一城潍坊

我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让我迷恋上这座城市,就如同我迷恋上一个人,一首歌,或者一部电影。那种感觉清晰地印在心尖上,却穷于言辞。那如同一种与生俱来的缘分与默契。但是,当我意识到自己开始迷恋这座城的时候,那样的爱已经如同洪水决堤一般,排山倒海地袭来。

2004年冬天去潍坊参加笔会,让我第一次有机会去接近这座城市,看那白浪河水纵贯城区,源源不竭地脉脉流淌。水声和着孩子们的欢笑,荡漾在老街古巷。行走在河边,冬日飘渺如薄纱般的水汽中,没有丝毫寒意,反而是一种暖,一种绵密的透着幸福的暖,水汽的湿度拂面而过,河水的清透渗入心底。河中精灵般的绿藻,在水里自由自在舞蹈,释放出浓重的翠色。岸上人声鼎沸的气场,驱赶了严寒,带来了温情,让清幽的河底都充溢着阳光。

夜幕拉开后,潍坊开始以一种优雅从容的姿态,展现着她的风情万种。霓虹亮起时,整个城市就陷入了这一片恢弘的灯火中。那些高低起伏的华丽建筑,见证了整个城市的繁华建筑,不再如同白昼下的静默,流光溢彩地装点了城市的夜生活。潍坊的夜,暧昧而沧桑的夜,时尚而怀旧的夜,她显示出一种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气质。

风雅一城潍坊

我脑海中始终保持着这样的画面:带着一脸热心友善、操着一口齐地方言的潍坊人,公交车站里淡定而时尚的脸,城市的人群有一种闲适感与优越感。潍坊,她是以一个温婉佳人的姿态出现的,让人惊艳,却无法接近,无法征服。

在深入体验潍坊的数个白天与黑夜后,我觉得她像一位东方女子,有一张多维的脸,脸上的表情一直在斑斓的变幻中。

潍坊,她是古典雅致的。当走在胡家牌坊街、城隍庙街、梁家巷等老城街巷里,感受着历史,体验着潍坊城市的变迁历程。那古典沧桑的老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一砖一梁都是历史、民俗、故事,连接着的是老百姓的悲欢离合。

“老字号”是潍坊古文化的标志,“景芝三页饼”、“和乐面”、“密州春”、“百货零售”、“华疃正骨”、“邵铁匠菜刀”、“青州隆盛”等百余个老商业招牌,像繁星般镶嵌在城市的古老街巷,放射着光芒,传递出历史长河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不管是“衣食住行”的哪块招牌,哪一行当,当你去领略,都会耳目一新。看哪儿,都让你觉得踏实,觉得舒心,觉得物有所值。在“聚友苑”茶馆听戏喝茶,品一碗馨香,听一串豪情。你看,以方圆25万平方公里的古齐国大地作背景,走来了善于辞令的纵横家晏婴,走来了文武双全的奇女子杨妙真,走来了能文善唱的戏曲家冯惟敏,那齐腔鲁味弥散着千年的民俗之香。

风雅一城潍坊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漫步到鸢都湖边。坠下城际线的斜阳,把余辉照在古意盎然的这方人工湖上,使得整个湖面发出闪粼粼的光。湖岸上,快要发芽迎接春天的杨柳树低垂着,有了倦意,睡意开始朦胧。周边的楼榭亭台也镀上了金银色,亮起了各色彩灯,周围渐渐呈现出华丽和古朴之色彩。沿湖景观路上的人开始多起来,空气中飘来了肉火烧的香味。我轻轻地散步在湖岸上,极尽闲散与悠闲,心想这个北方湖泊也有着不逊于扬州瘦西湖的倾城风韵。

在月光的照拂下,我喜欢十笏园边上的小酒吧,喜欢迷离的光线,喜欢新生代们营造的POP氛围,喜欢“张裕干白”给我的微醺,喜欢里面民歌手与电吉它的狂啸,还有重新演绎的动感茂腔音乐。这些都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释放,竟有着布尔乔亚的况味。

就是那时,对于潍坊,我只能用这个有时简单、有时虚幻、有时繁杂的词语来形容对她的感受:我爱她。

至少,我心里仍然是有眷恋的。有一些友善的脸,和文友们亲密无间的抚慰,他们让这座城市变得拥有了熙光般的温和。

风雅一城潍坊

潍坊。当我默念着这刻入心魂的东方历史名城,不由感念她的人性化细节,忆起她带给我的关怀。在城市的主要路口,都装设着气象信息牌,提醒着路人时时注意冷暖变化;道路指示牌上标明两个路口之间起止的门牌号,方便路人寻找;在街道上,“200米内有公厕”的路牌抬头可见;公交站牌降低了“身高”,城市线路图上了车厢顶。这些不起眼的细节,让我倍感城市的便利与舒适。当我坐上出租车,看到座位上摆有几本娱乐时尚或新闻资讯类杂志供阅读;车上小小的储物箱里还放有纸巾、笔等日用品,这些服务使车里显得格外舒心。如此舒适、休闲的乘车环境,拉近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温馨的城市细节,就像新鲜的氧吧气息,弥漫在潍坊城的各个角落。

在国际化的浪潮中,潍坊也展开了双臂,用她的包容心态真诚地向世界敞开胸怀。

在市大剧院看演出。我踏着厚实的红地毯,靠在宽大的座椅中,屏幕上正放映着《潍坊,欢迎你》的城市形象展示片。画面聚焦着中国乃至海外各民族的脸孔,汇集着不同种族的多种语言和世界千百个单元的地区文化要素,这些鲜明的文化要素,分布在市文艺中心,市内主要街区,高等院校,在各个科技园区,在潍坊的各个地域,相互融合,相互撞击,相互渗透,相互交汇,不断排列组合成一批又一批新的带有雅文化味的城市要素,它们在潍坊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壤生根、开花、结果。

风雅一城潍坊

潍坊,这世间隐匿了的多少沧桑变故和惊喜新奇,都被她温和地接纳了。对于这座城,你说她小资,那也是天然的小资,不做作;你说她商业化,可又不乏浓郁的人情味。看,那是一城优雅,从容而淡定,由此而生的幸福感随着白浪河水悠然流淌。

晚春之夜,视野中的潍坊,她的容颜显得格外迷人。胜利东街的尽头,落下墨蓝色的天幕。密集的车灯在交错起伏的摩天大厦之间,划出许多极为现代的光环和线条。潍坊,就似一位传统的淑女忽然换下旧日密裹玉体的云衫紫裙,却不失往昔的羞涩和含蓄。她融入全球化的时尚中,未有一丝迟疑惊惶,便坦然地亮装登场了。想来,真正的美一定是内涵的,理念的,终极的,近而是无需修饰的。这就如同真正的美人,穿什么衣服都遮不住美色一样。

一位客居潍坊的外籍友人曾说:诗意的栖居,就是尊贵的幸福。生命之长,不过一座城市的百年记忆;人生之趣,不过一池的清澈情怀;生活之趣,不过一缕的淡淡茗香。潍坊,以她独立于世的清澈眼神,为芸芸人生所折服。潍坊的美,毕竟是东方文化浸润了二千多年的大美,沁入肌骨、无可替代。

离开潍坊后未久,朋友赵君给我寄来一本有关潍坊的《城市摄影画报》,一直放在床头,始终看不完。因为总是在看里面的城市图片,流淌在里面的各种风情,而文字一度地被我忽略掉。我终于觉得这个城市是充满雅趣的,那些图片如此清晰地透射出城市的精髓,是那些光鲜的如清泉漂洗过的温情。我知道,我爱着潍坊的,不是“啡莫林”的冰点,不是文化路的“苏荷酒吧”,不是“田园金萨克斯”的硬木桌子,更不是“蓝莲花”的镶银壁画。

风雅一城潍坊

我一直相信,对于潍坊,那些或张扬或奢华或迷幻或狂野的,始终只是她的躯壳。而她的内心,却是如井泉般异常沉静的。那些陈旧的街道和窗棱,那老照片中的九街十八巷和坊茨小镇,还有孕育传奇的希望,永远不会被城市的发展速度抹杀,它们是我感知的雅文化映射出的城市灵魂。

  • 林文钦
  • 中国作协会员、获孙梨文学奖
  • 成人组
风雅一城潍坊

主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协办:山东省作协 澳洲山东同乡总会 澳中文联

法国山东商会 德国山东同乡会 加拿大齐鲁同乡会

执行团队: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