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請幾位歪果仁寫了寫高考作文

我們請幾位歪果仁寫了寫高考作文

閱讀本文,提高你的中文英文寫作姿勢。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社會熱點話題。

有人說,這是因為其他的學科都還給老師了,如今我們能插一腳的題也只有作文了。但當年誰又不是被作文虐的眼淚漣漣。

好在久經沙場的我最後總結出來了一套作文方法論,穩穩的保持在50分以上,那就是:字數不夠,排比來湊;大小段落,主旨點透;享受生活,就談袁枚;結尾昇華,遛王國維。

但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實在太難了!我當年攢的幾個偉人都過時了,一個都用不上!本著“不能只讓我一個人難受”的原則,硅星人找來了幾個外國朋友,想看看他們是怎麼理解“國之重器”、“被需要”、“中國的傳統文化”這些中國學生都頭大的話題的。

先劇透一下,作文裡沒有出現司馬遷,沒有陶淵明,沒有魯迅,也沒有王國維。

2018·上海卷

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體現自己的價值。這種“被需要”的心態普遍存在,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今早有消息來了,說 Anthony Bourdain,一個美國廚師和電視節目主持人,自殺了。許多人被感動了,在網上分享他的照片並惦記他的幽默和人情,甚至奧巴馬總統在網上分享了他和 Bourdain 曾在一個小小的越南飯店一起吃麵的照片。

我對Bourdain 沒有特殊的印象,從未有機會看他的節目或讀他的書。他可能不太像普通的美食節目主持人:胳膊上刺滿了紋身、愛說髒話、多喝酒抽菸,身上確實有點亡命之徒的氣質。他說過他20幾歲應該就死了,但他混下去了,40歲以上終於在職業上成功,開始旅遊冒險,探訪各國拍節目,在各處跟普通人交往。

但他是誰或許也不重要。即使不認識他,即使換成任何另一個人,在這個情況下不得不至少感到一絲悲傷,至少一小份同情。也許他對我不算是什麼,但是我能承認別人在乎他、需要他——“任何人的死都使我損失”。

我不知道他當時在想什麼。自盡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可據說通常是以為別人不需要他們,走了之後沒有人在乎。換言之,不被需要,或以為不被需要,是抑鬱症的一個體現。

然而,無論人怎麼想,死了之後,總有人悲痛欲絕,一邊悔恨一邊發洩憤怒。當 David Foster Wallace 自殺的時候,他的一個朋友發佈一首詩,罵了他一頓,說每一個自殺的人是個“自私的混蛋”,就是因為拋棄了需要他們的人。

人是人,是群居動物、是社會性動物,我們都需要彼此,而因此都需要感到被需要的。可以詢問根本原因,但是這個可能已經沒有需要解釋的,我們與別人很糾纏就是人生的一個事實,而問題才是怎麼面對這個、怎麼能接受、怎麼能敢去需要別人、怎麼能讓人意識並相信自己是你需要的。

對於 Bourdain 的事我無法說什麼,不知道他心底有什麼,但是在網上看一眼就知道別人在感覺什麼。不被需要是一種極度痛苦,丟了你需要的人也是一種極度痛苦。兩碼事情歸於一類。

——Mike,美國,人類學博士,中文撰寫"

2001·上海卷

近年來,我國的泰山、長城、蘇州古典園林等已被評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其中蘊藏的巨大價值,並自覺地為保護這些遺產作出種種努力。今年在上海舉辦的重大國際會議還將周莊等江南古鎮介紹給各國來賓,作為“讓世界瞭解中國”的有效途徑。

人類文化遺產不僅有物質的,還有精神的,即“具有特殊的文化和口頭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語言、故事、音樂、遊戲、舞蹈、風俗及各種藝術表達手段”。今年5月,我國古老的藝術品種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稱號。

我國的文化遺產除了世界級的,還有各級各類的,它們分佈於全國各地,有的就在我們身邊。你注意過這些大大小小、遠遠近近的文化遺產嗎?請說說你對它們的瞭解、認識和思考,

"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明已經很有名了。中國現在最需要弘揚的是當代文明。不知為什麼,我對中國對傳統文明的強調和重視感到一絲恐慌,這可能會加深已經存在的東方主義偏見,從而限制中國和亞洲未來的發展。

China has already been famous for ur history and ancient culture. It's ur contemporary culture that i dont know about. Somehow I'm afraid if u only keep talking about ur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s, it will reinforces the Orientalist stereotypes of primitive, backward China/Asia.

——Minh,越南,傳播學研究生,口述"

2018·天津卷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寫一篇文章。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納萬物,美的形制與好的內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種“器”叫器量,兼容幷包,彰顯才識氣度;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肩負榮光,成就夢想……

"容器就是世界上的規則,人人都被裝在裡面。我們的身體也是一種容器,這個容器得有合適的形狀,才能有完整的功能。但在使用身體的同時,我們也被這個容器所束縛。

在文學上,我們會用“沙漏形體”、“怪異形體”這樣的術語來給人的外形分類。只要是不符合常規審美的身體,我們都會給他扣上“醜陋”、“不正常”的大帽子。我覺得這是因為我們把異己視為一種威脅。

如果你不相信的話,想想人們對胖子的惡言惡語,和人們對女生身材評頭論足的嘴臉吧。就像俄國作家巴赫京說的那樣,怪異的身材挑戰了傳統的審美,也因而向整個系統宣戰。

Containers r like rules, to keep things in. Our bodies r a type of container as well. It has to be properly shaped in order to function well. But it (body shape) can also be used to regulate people.

Like the "leaky body" and "grotesque body" we learned about. When the container/body doesn't fit into certain expectations, we call it "the grotesque", "the abnormal", in a way i think we r threatened by them.

Think about all the harsh attacks on fat people and the constant body monitoring on the female part...But just like Bakhtin said, since the grotesque body is opposed to the contained classic body, it also threatens the system and signifies changes.

——Eloise,蘇格蘭,文學研究生,英文撰寫"

2018·全國卷II

“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佈,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這個例子很好的體現了先驗知識是如何幫助人們做出推斷的。

為什麼沃爾德推斷彈痕少的部位中彈更容易造成飛機失事的是有道理的?因為我們假設,對於所有的飛機來說,中彈的部位的分佈應該是均勻的,或者起碼是多個正則分佈的疊加,而統計數據與這個相矛盾。

那為什麼我們會有對中彈部位的分佈的假設呢?因為我們對敵方飛行員有認識,我們認為他們跟我們的飛行員一樣,想要對方攻擊飛機,但不能精確的控制打擊的部分。而正態分佈可以很好的刻畫這樣一個過程。

This is a good example of how prior knowledge helps people make conclusion.

Why Wald‘s words make sense? Because we assume that for all aircraf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e bullets should be uniform, or at least a superposition of multiple regular distributions. But the truth contradicts this.

So how do we make that assumptions? Because we know that the enemy pilots, like our pilots, cannot accurately control the attacking part.

——Andy,美國,工程師,英文撰寫"

雖然外國友人們的語言有些質樸,但我自忖當年考場上想不出這樣的觀點,寫不出這樣言之有物的文字。從 Anthony Bourdain 自殺的例子,到引用巴赫京,他們的文字是為自己的觀點服務的,而不是為了向閱卷老師證明自己看了多少《讀者》、《意林》,背了多少名人名言。

如果能回到當初,我會告訴自己,一百個排比抵不過一個洞見。照我開頭說的“秘籍”,能穩拿50分,但想要拿到剩下的十分,你就得學學思辨了。

向所有幫助我們的外國朋友們表示感謝!

硅星人想問問讀者們,你那年的高考作文題是什麼,你又是怎麼寫(胡扯)的呢?反正我當時胡謅了一句話,說是羅素曾經說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