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1000億產業路線圖 水質監測駛入上行通道

勾勒1000億產業路線圖 水質監測駛入上行通道

狠抓生態環境治理,作為水汙染防治細分領域的水質監測市場,近年來備受業界關注。

各地正在加緊建設的自動監測站是我國環境監測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將進一步提升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生態環境部近日通報,截至5月17日,全國需要地方新建的近951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中,已有超過900個水站全部開工。作為地表水監測權上收過程中關鍵性的一環,生態環境部對國家站的建設提出明確要求——2018年7月底前,各地必須完成2050個國家站建設。

這意味著未來國家將擁有覆蓋全國的直接監測、管理並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監測數據的地表水水質“監測大隊”。為確保地表水監測數據的真實、準確、客觀,2017年生態環境部在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經驗基礎上,進行了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按照工作部署,全國2050個站點由國家和地方共建。而上述國家站上收到生態環境部後,地方不再負責地表水的監測,而由生態環境部負責。

自動站監測的參數包含水溫、pH、電導率、濁度、溶解氧、氨氮、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總氮等9項。同時,這些數據也會作為評價和考核各地方政府在落實本行政區域內環境質量改善、汙染防治、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工作依據。國家負責新建水站儀器設備配置;地方負責新建水站站房和採水系統建設,並對地方投資建設的水站進行儀器設備填平補齊和系統功能更新。

其中,需地方進行填平補齊儀器設備和更新系統功能的已建水站近528個。照此估算,每個站點的資金投入在100萬元左右。但如果需要修路或遠距離拉專電,投資可能翻倍。國內大量水質監測站點的建設,使得政府對於監測儀器採購需求增加,為水質監測儀器儀表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根據產品市場的細分,除常規水站這種解決方案外,浮標水站、地下水監測、飲用水監測也將迎來一個大的發展。

而從監測標的來看,水質監測行業主要有兩大類指標,一類是反映水質狀況的綜合指標,一類是一些有毒物質。一個更為顯著的行業特徵是,在物聯網、蜂窩網絡的普及下,在線監測更是成為水質監測領域的趨勢。一直以來,水質監測儀器佔據了我國環境監測市場45%以上的份額。尤其是近年廢水排放量在持續上升,國家對於廢水排放的監測與管理力度不斷加大,從而促進汙染源水質監測市場增長。

水質監測領域巨大的市場需求催生我國監測儀器廠家數量迅速增長。目前在我國生產銷售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的廠商約有50家,通過認證的廠家有30多家。在橫向拓展方面,以生產設備為主要業務的水質監測企業也逐漸擴展了主營業務,進行一體化經營,生產設備的同時提供運營服務。除聚光科技、先河環保等龍頭企業外,眾多“小而美”企業近年來也迎來發展暖春,通過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牢牢佔據市場份額。

因而,總體來看,在各種新技術不斷湧入的態勢下,水質監測產業有望出現更大的想象空間。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環境監測設備銷售增速保持在25%左右,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期間,隨著國產設備技術水平逐漸提升,水質監測產業將從以進口設備為主,逐漸轉向精耕本土設備的產業進程,進而助力打造“最美水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