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個熟悉的BAT!阿里正式進軍無人車領域,彎道超車?

阿里的無人車已經來了!

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BAT又一次齊聚同一領域。

4月16日,確切消息顯示,阿里團隊正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已有車輛(林肯MKZ改裝,搭載激光雷達等傳感器)進行了常態化路測,並具備了在開放路段測試的能力。目前還有幾十輛處在開發流程中。近期招聘需求還超過50人。

資料顯示,阿里自動駕駛選取的技術路線為L4,即全自動駕駛,即行駛由機器主導,在絕大多數場景下,都不需要人干預。

據騰訊《一線》證實,阿里巴巴AI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教授確實正在進行無人駕駛的研究,並且進度很快。

還是那個熟悉的BAT!阿里正式進軍無人車領域,彎道超車?

還是那個熟悉的BAT!阿里正式進軍無人車領域,彎道超車?

還是那個熟悉的BAT!阿里正式進軍無人車領域,彎道超車?

李彥宏甚至樂觀地認為,在3—5年內,在完全開放的道路環境上,無人駕駛車能夠脫離司機行駛。

緊隨其後的騰訊

有業內人士表示,騰訊投資四維圖新,是在為無人車提供高精地圖等技術基礎。騰訊當時就在北京成立無人駕駛實驗室,同年12月底與上海國際汽車城簽訂入駐協議。因此,可以看出這些屬於騰訊的戰略型投資。

自去年11月首次曝光進軍自動駕駛後,騰訊無人車再沒有更多信息流出。不過,日前騰訊自動駕駛汽車首次上路測試被拍。圖片顯示,騰訊的測試車輛為長安SUV改裝的原型車,頭頂配有醒目的激光雷達,車尾還有一個改裝添加的傳感器。車身前後四周,則加裝了相機、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

從最近的招聘需求來看,今年3月以來,又有一批崗位上線。職責描述方面,基本覆蓋到了自動駕駛系統的各方面需求——可以推斷,內部架構建制已相對完備。

低調入場的阿里

相比前面兩家公司,阿里在無人駕駛領域顯得最為低調。

今年3月28日,在2018雲棲大會路深圳峰會上,全球第一大汽車半導體公司恩智浦半導體與阿里巴巴集團的AliOS宣佈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展開技術和商業合作。到2020年前實現搭載AliOS操作系統與恩智浦平臺的汽車信息系統達到百萬量級。

對此,AliOS核心操作系統事業部總經理謝炎曾表示,阿里在無人駕駛領域也有所佈局,只是相對低調,“目前進展不方便透露,但是不久的將來就會看到。”

跡象一

在無人車基礎技術方面,特別是計算機視覺領域,阿里早有苗頭。

今年1月,阿里在全球權威機器視覺算法排行榜KITTI刷新了排名——阿里巴巴人工智能研究機構iDST奪得行人檢測單項冠軍。

與此同時,在知名的行人再識別數據集Market1501中,他們也取得重大突破,首位命中率提升至96.17%,位居世界第一。

行人監測以及行人再識別是交通管理、城市平安、無人駕駛等領域的兩項核心基礎技術。同樣,在自動駕駛領域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技術。我們不難看出阿里確實為無人車“高速過彎”及“彎道超車”做足基礎準備。

跡象二

去年9月,阿里正式宣佈將移動互聯網時代的YunOS升級為“AliOS”,並由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孫權)親自掌舵,志在打贏下一代操作系統的戰爭。其中,車場景下的AliOS,自然是重中之重。

更早之前,阿里已經與上汽集團合資成立了子公司斑馬網絡,以打造汽車智聯網為使命。並有超過25萬輛車上路行駛,每天都在源源不斷貢獻數據,幫助優化駕駛體驗。此外與東風雪鐵龍的合作車型也將面市。

還是那個熟悉的BAT!阿里正式進軍無人車領域,彎道超車?

跡象三

阿里旗下菜鳥網絡早已對外披露過自動駕駛物流車,當時採取的也是激光雷達、視覺等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實際與目前無人駕駛乘用車方案區別不大。

而且,阿里手中還握有地圖廠商高德,以及合資子公司千尋位置。

此外,阿里還投資了小鵬汽車,曠視Face++和商湯等全球最快的AI公司,AI芯片方面握有寒武紀、深鑑科技等。無人駕駛領域,阿里正火速趕來,背後還有整個生態助力。

為什麼爭相佈局無人駕駛領域?

無人駕駛領域,包括谷歌、Uber等國外科技公司都在爭先佈局,可謂是當前最“炙手可熱”的領域之一,儼然一個“香餑餑”。因此,我們的BAT三巨頭怎麼可能放棄佈局這個領域的好時機。

就像爭先佈局物聯網一樣,BAT三巨頭必然會在無人駕駛領域持續發力,針鋒相對。關於BAT佈局物聯網的分析文章可以查閱智庫往期文章《物聯網的天下,是否終歸還是BAT的天下?》、《阿里“領銜”BAT進軍物聯網的背後是“傳統”企業的一次集體“逆襲”?》等文章。

除了BAT,中國多家企業已給出明確無人車上市時間表。或將IPO融資20億美元補充彈藥的蔚來汽車去年曾表示,2020年將上市無人車;長安汽車、景馳科技近期也都宣佈在2020年實現無人車量產搭載。

彎道超車,考驗車技

還是那個熟悉的BAT!阿里正式進軍無人車領域,彎道超車?

在落地方面,騰訊採取兩條線。一條線是L3,可以更快落地,目標是實現高級輔助駕駛;另一條線是L4、L5等級的完全無人駕駛。騰訊希望在無人車商業化方案上,延續互聯網時代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如下兩方面的操作:

首先是打造系統,做連接器,自己做技術、互聯網系統的部分。而造車、傳感器和硬件相關,或投資、或通過生態盟友去做,自己在合作中分成。

其次是具體營收模式,“羊毛出在狗身上豬買單”。騰訊希望利用AI技術,把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統一融入車中,由此將人類司機從駕駛中解放,並在被解放的時間裡提供騰訊擅長的內容和服務。畢竟在社交內容和服務方面,騰訊獨孤求敗。

最後低調入局的阿里更是做了上文中的三個“跡象”準備,加上自身強大的阿里雲平臺,阿里在自動駕駛領域可謂是“馬力十足”。

還是那個熟悉的BAT!阿里正式進軍無人車領域,彎道超車?

“應時而謀,順勢而為。”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巨頭競速,可能只要一個彎道而已,超車並非沒有可能。

不過,當前市場並不明朗,大多還是在“路測”佈局階段。能否把“百花齊放”變成“三分天下”,甚至三家歸晉,仍未可知。是傳統的汽車產業佔據無人駕駛市場主流,還是BAT主宰天下,抑或新興新能源企業“指點江山”,請盡情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