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石鸡血石

鸡血石同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并列,享有中国“四大国石”的美称。主要用作为印章或是工艺雕刻品材料。中国最早在浙江昌化发现玉岩山鸡血石。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鸡血石。20世纪90年代又在贵州、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发现了鸡血石,鸡血石由于产量相当有限,市场价格经久不衰。

鸡血石没有固定的形状,叫块石状,它的色状有

鸡血石(原石)

鸡血石(原石)

块血、条血、梅花血、浮云血。

块血:分布没有规律,东生—块、西生一块,有的块石表面有一大块红色,而里面一点红的都没有;有的恰恰相反,所以购买鸡血石毛料风险很大。

条血:分布有规律。

梅花血:象梅被开放一样,整个石头都是星星点。

浮云血:它生在宽带或条带的间接处,即象条血又象梅花血,血形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故名。

国石鸡血石

鸡血石按产地划分可分为昌化鸡血石、巴林鸡血石和其他产地鸡血石三大类。根据鸡血石的血色和质地也可分为:大红袍、玻璃冻、田黄冻、羊脂冻、牛角冻、朱砂冻、藕粉冻、五彩冻、桃红冻、豆青冻、玛瑙冻、木纹冻、鱼脑冻、鱼子冻、蛇皮冻、雪花冻等。

国石鸡血石

由于昌化鸡血石之质佳,价值又高,近年来,作伪方法不断:

其一,镶嵌法。采用质地较好的昌化石章,选择其几面醒目的地方,分别挖出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小坑,然后用红色的硫化汞涂料嵌入,待其自然阴干后,再磨光上蜡。因为嵌入的鸡血(硫化汞)没有层次,同时血与昌化石的交接处色泽生硬,没有过渡。

其二,浸渍法。取一方昌化石,在需要的地方涂上硫化汞,阴干再涂,再阴干,使其血稍有层次,然后放在透明的树脂里浸渍,务使周身浸到,拎起晾干,再用细水砂打光,即成。此法因树脂易老化,日久表皮会泛黄,与内部的石色不相协调,同时树脂表皮的毛孔比较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其表面有一点点细小的棕眼,而这一切都是真的昌化鸡血石所没有的。

其三,切片贴皮法,此为近年新创的方法,采用先进的切割机器,把石章之6个平面分别切割出薄如纸的6面。于需要的地方涂上硫化汞,待晾干后再热烫,然后用胶水把原来切割下来的6个薄片按原样贴回去,再用细码水砂掺油或水,把薄片与胶合处的线角磨光。这样鸡血的红色看起来生在石章里面,而且自然分布,但血的层次毕竟只能停留在一个平面上。

国石鸡血石

从历史以来的行情看,鸡血石无疑是巴林石中的“蓝筹股”和“硬通货”,更有藏家将其视为“家产”的一部分,关键时刻可换车换房,甚至抵债过关。尤其是当下,行情调整,价值分化,再加上老挝石的冲周,人们更加以“血”为贵、以“血”为尊。与之相应的,是冻石的逐渐“失宠”。印石收藏, 是多元化、多样化的。冻石,是巴林石五大品种(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图案石)之一。在巴林石中,凡无鸡血、无福黄地、质地透明、半透明或间透明者都归入冻石。巴林冻石因质地酷似动物“皮冻”而得名,其品种繁多,仅目前发现并命名的冻石品种近百种,其中精品就有50余种之多。巴林冻石分为单纯色质、彩色质、杂色质或多色质三大类,其中单纯色质为极品,彩色质为珍品,杂色质为混色冻是佳品。赏石家曾形容:精品的巴林冻石,纯洁的像巴林草原的甘泉那样眀透清澈、光彩照人,又像巴林草原的美酒那样醇香浓郁、甘甜厚远,块块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感和灵性。巴林冻石无所谓老挝石之冲击,也无所谓市场行情之调整,其品质、品种、产量足以支撑起一门单独的艺术收藏门类。但关健在于:通过雕刻艺术,赋予巴林冻石独到、精湛的人文艺术气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