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石寿山石

寿山美石是天造地设的尤物,其既属天然,一般都多少会有些瑕疵。寿山石中常见瑕疵有砂质、裂纹、筋络及混杂等。

一、砂质:是指夹杂在石中的坚硬砂岩,可分为棉砂,砂丁和砂团三种。

“棉砂”粒度细,分布散,一般硬度不太高,含棉砂的石面粗糙无光泽,但尚可雕刻。有棉砂的寿山石有的还可作为观赏石,别具情趣。

国石寿山石

棉砂1

国石寿山石

棉砂2

二、“砂丁”多为石英或金属矿细粒,颗粒细小,分布稀疏。

国石寿山石

砂丁1

国石寿山石

砂丁2

国石寿山石

砂丁3

三、“砂团”指成团块状的砂质,大都是穿透于矿石中的围岩残体,质坚硬,难于奏刀。

国石寿山石

砂团

四、裂纹俗称“毕格”,有粉格,色格和震格三种。

“粉格”又叫“土格”,是矿石受质地变化影响而产生自然裂痕,年久日深裂隙被砂土杂质所填充,形成一道不透明的夹线,粉格不具粘性,用力敲击即会断裂。

国石寿山石

粉格

“色格”亦是矿石原有的一种细裂痕,因长期受含铁质的地下水浸蚀,产生有色的隔层,将矿石的裂处粘合,俗亦称“筋”。此类裂痕纤细红色者如血丝,称“红筋”,别具神韵,一般而言,不易开裂。

“震格”多为开采爆破或搬运受震而造成的矿石裂痕,一般不易发现,经油沁后,更难辨其痕迹,务须慎察。通常遇可疑处,可在两侧用力挤压,油水会从格纹间浮现石面。

五、筋络是石材肌体中的一种纹理,或如峰峦,或似水浪。

筋络若能组合成美丽图案,不但无损于石之品味,反增美感,如环冻,虎皮斑,花坑结晶线等。

国石寿山石

红筋

国石寿山石

黄筋

国石寿山石

脉络1

国石寿山石

脉络2

国石寿山石

环冻

六、混杂有质之混杂和色之混杂之分。

一块石材中,通灵与不通灵的质地交错混合,或数种色彩渗染交融,本为石质不纯现象,但经雕刻家“因材施艺”的高妙构思下,化杂色为俏色,巧夺天工,令石之艺术价值大大提升。

国石寿山石

混杂很多人都十分喜欢寿山石,因为寿山石的造型好看,而且色泽鲜亮,是用来雕刻的好原料,但是对于如何判断鉴赏寿山石雕,很多人却不是很了解,在这里我们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中国,寿山石是一种非常出名的石头,并且被列为中国最有名的四大石头之一,这荣誉够高吧,所以大家还是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寿山石,这可是一门非常深的学问,值得大家去深入探究。寿山石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福州市,这里是一个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早就在古代的时候就因为寿山石而出名。

国石寿山石

寿山石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之一。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是属于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都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主要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

寿山石约有100多个石种,每个石种既有好石也有劣等石。尽管当今市面上常见的寿山石只有二三十种,但是,不乏色泽相近、品质相似、肌理相似者。再加上造假技术渗透其中,这就使寿山石的鉴别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一定的鉴别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

国石寿山石

寿山石鉴定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有:

外形:包括形状、棱角、皮相。如: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有明显色皮。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石质因脉系及产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别丰富。

色彩:主要看色相色彩的分布情况,色彩结聚状态的表里情况。寿山石色彩多样,各种颜色均有,每个石种颜色都有规律可循。

国石寿山石

质感:眼睛看的感觉(观察石质表面和内部的纹理),上手摸的感觉(体会表面的质感),上手掂的感觉(体会重坠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发重),刀刻的感觉(吃刀难易,流畅与否,涩阻度等;寿山石吃刀流畅)。

纹理:包括纹理、裂格(裂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缝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线或纹线)。寿山石大部分都存在着格,有些石种有漂亮的纹理,如荔枝洞石的萝卜丝纹,大山石的波涛形纹理,山秀园的斑斓色块等等。具备了基本的鉴别方法后,可对寿山石雕进行鉴别。

目前的寿山石市场也是愈发的火热,随着“封矿”的政策出来后,近几年来寿山石每年30%的价格上涨曲线议论纷纷,认为越来越多的寿山石精品被玩家收藏而退出市场,除田黄、芙蓉外,像荔枝、杜林、旗降石、善伯等几个寿山石优质石种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国石寿山石

寿山石作为四大名石之首,在中国宝玉石届有着高高在上的地位,是中国其他千百种宝玉石无法替代的,它种类繁多,石质晶莹柔和,丰富多彩、色泽变化莫测,制成的雕件,配饰,印章,挂件,摆件等艺术品受到大部分文人墨客的喜爱。

寿山石非常的软,藏家平时使用的时候千万要小心,一旦掉落到地上,通常会破裂,这样会让你损失极大。我们认为收藏寿山石艺术品就和古董一样,收藏的时间越长越有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