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所謂真愛了~

喝了幾千年,卻喝不膩

可所謂真愛了~

請問,地球上哪裡的人能比得上中國人對粥的熱愛?持續幾千年,熱情絲毫不減!

在中國4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粥的蹤影伴隨始終。甑和釜就是先民打水儲水和燒水煮粥的器皿。除了作為主食,粥在2500年前開始作為藥用,《史記》扁鵲用“火齊粥”治齊王病,就是粥作為藥用的證明。

可所謂真愛了~

▲春天的薺菜,除了做餃子,做粥也超級美味!圖/視覺中國

春天薺菜粥、夏天綠豆粥、秋天蓮藕粥、冬天臘八粥……中國人講究的“不時不食”,盡數體現在了飲食之中。而粥,更是妥妥地佔據了一席之地。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粥做不到。蔬菜、肉類、海鮮,沒有什麼是不能煮粥的。

粥,遠不止僅僅米加水那樣簡單。米與水的比例、煎熬的時間與火候,都要拿捏準確,才能煮出一碗俘獲人心的粥。

袁枚《隨園食單》中寫:“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看來,想要做出一碗好粥,還是要通過時間的錘鍊和經驗的積累的。這或許也是我總覺得外婆的粥煮得比媽媽好的原因吧。

可所謂真愛了~

▲瘦肉粥是粥的家常做法,清淡又有滋味

在經歷失落之後、在嚐遍山珍海味之後,一碗清粥能夠立刻讓人“返璞歸真”。粥的粘稠口感,就像融在中國人骨子裡的溫文爾雅、內斂自持的秉性,粥也滋養了民族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