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騎士-尼米茲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美國海軍五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任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兼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戰後出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有“海上騎士”之稱。

1885年2月2日,尼米茲出生於美國得克薩斯州弗雷德裡克斯堡的一個普通日耳曼移民家庭。他的父親在他出世前就去世了,所以尼米茲的童年幾乎都是和他的祖父一起度過的。祖父向尼米茲講述了大量關於大海的知識,使他對海洋充滿了嚮往。由於家境貧寒,尼米茲在讀完中學之後,就到姨母開辦的旅館當職員。為了爭取進一步學習深造,尼米茲決定報考軍校。1901年9月,尼米茲進入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開始了他漫長的海軍生涯。在海軍學院裡,尼米茲非常用功,除了認真完成正規的科目學業之外,還特別注重課外的學習內容。1905年1月,尼米茲以優異的成績提前畢業。此後,他被安排到美國海軍亞洲艦隊的旗艦“俄亥俄”號戰列艦,進行為期兩年的海上實習。1907年,尼米茲完成了海上實習,並獲得海軍少尉軍銜,成為一名正式的海軍軍官。兩年後,尼米茲越過海軍中尉軍銜,被破格提升為海軍上尉,並被調往潛艇部隊任職。在指揮潛艇的實踐中,他提出用柴油發動機代替汽油發動機的設想,經刻苦鑽研,尼米茲成為潛艇動力專家。1912年尼米茲以潛艇專家的身份,應邀在美國海軍軍事學院作了專題演講,獲得一致好評,開始在美國海軍中嶄露頭角。

海上騎士-尼米茲

1917年8月,尼米茲由油料供應船副船長調任大西洋艦隊潛艇部隊司令羅比森的工程副官。受羅比森的影響,尼米茲開始將主要精力集中到指揮和人事方面。1918年秋至1919年初,尼米茲就任海軍作戰部潛艇設計委員會高級成員。此後他出任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副艦長。1920年6月,尼米茲奉命前往珍珠港修建潛艇基地。同年年底,他晉升為海軍中校,就任基地司令兼第14潛艇分遣隊司令。

1922年,尼米茲進入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深造。在聽課和演習之外,尼米茲閱讀了大量戰略戰術著作以及戰爭史、海軍史和名人傳記等方面的書籍。在閱讀中,尼米茲逐漸接受了以航空母艦為中心的環形編隊思想。此後,尼米茲和同事們一起探索以航母為核心的環形戰鬥編隊,並在畢業後的工作實踐中加以完善,使這種環形戰鬥編組成為二戰期間美國標準的航空母艦編隊隊形。此後,尼米茲先後出任了潛艇分隊司令官、驅逐艦分艦隊司令官、巡洋艦第2分艦隊司令官和戰列艦第1分艦隊司令官等重要指揮職務。1938年7月,尼米茲晉升為海軍少將。在他成為海軍少將後不久,羅斯福總統親自召見了他,並打算讓他出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尼米茲認為自己資歷太淺,婉言謝絕了羅斯福總統的好意。此時的尼米茲真正渴望的是重返波瀾壯闊的大海。1939年,56歲的尼米茲出任海軍部航海局局長。

海上騎士-尼米茲

尼米茲與麥克阿瑟

1941年12月7日,日本對美國在太平洋的主要基地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陸海軍及其航空力量在這次突襲中損失慘重,在短短的6個月內,美軍就散失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制海權。12月16日,尼米茲接替金梅爾出任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同時,尼米茲被晉升為海軍四星上將。羅斯福總統親自下達了委任狀,並對尼米茲說,他的任務就是“到珍珠港去收拾敗局,然後留在那裡,直到戰爭勝利”。當時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幾近傾覆,且軍心渙散、士氣低落。尼米茲上任後,看著一片狼藉的珍珠港,把自己的首要任務確定為儘快恢復太平洋艦隊的士氣和戰鬥力。據此,他制定了積極防禦,主動出擊,積小勝為大勝,扭轉被動形勢,重振美軍士氣的戰略方針。

海上騎士-尼米茲

1942年1月,為重振士氣,尼米茲指揮由2艘航空母艦組成的聯合編隊,對日軍控制的馬紹爾群島和吉爾伯特群島實施了一次閃電式突擊行動,取得戰果。這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次勝利,極大地鼓舞了美軍官兵的戰鬥士氣。接著,尼米茲又籌劃了對日本首都東京的空襲。4月18日,美軍的一批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襲擊了東京等城市。這次空襲雖然沒有對日本的物資造成重大損失,但卻嚴重挫傷了日本人的自尊心。這一次襲擊使美國國民深受鼓舞,官兵士氣更盛,悲觀的情緒一掃而空。鑑於珍珠港事件的教訓,尼米茲加強了太平洋艦隊情報機構的建設。太平洋艦隊情報部門在尼米茲的督促下,在短期內破譯了日本海軍的部分無線電密碼。不久,美軍潛水員又從一艘被擊沉的日本潛艇殘骸裡找到了日軍的戰略密碼本、戰術密碼本和商船密碼本。於是,太平洋艦隊對日本海軍的每一個作戰動向都瞭如指掌。通過截獲的日軍密電,美軍成功地制止了日軍發動的珊瑚海大戰。在這次海戰中,日軍和美軍都出動了航空母艦,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艦的大會戰。結果,日方小型航空母艦“祥鳳號”被擊沉,大型航空母艦“翔鶴號”遭重創。美軍的“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被擊沉,“約克城號”受輕傷。日本人雖然獲得戰術上的勝利,但從戰略上看,此戰是日本自發動侵略戰爭以來首次受挫,使美軍保住了與澳大利亞的海上交通線。太平洋戰爭也由此轉入戰略僵持階段。

海上騎士-尼米茲

珊瑚海的戰役剛結束,日軍就迅速把戰略重點轉移到北太平洋的中途島。日軍之所以制定這個進攻路線,一方面是希望將海上防線推進到中太平洋,以切斷美軍的海上補給線;另一方面是為了迫使美軍退守夏威夷及本土西海岸,從而保證日本本土和日軍南進翼側方向的安全。5月底,日本海軍調集了包括8艘航空母艦在內的近200艘大型作戰艦隻駛往中途島。美軍太平洋艦隊情報部門再次準確地掌握了日本海軍的動向以及兵力,尼米茲上將立即調集僅有的3艘航空母艦和40多艘其他艦艇,組成航空母艦作戰編隊群,預先駛至中途島東北200海里海域進行伏擊。

海上騎士-尼米茲

中途島海戰

6月4日凌晨,日軍4艘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徑直飛向中途島的美軍機場,而早有準備的美軍飛機在此時早已外出,使日軍轟炸機撲了個空。正當日軍第一批飛機返航,第二批待飛時,在中途島附近海面埋伏的美軍特混艦隊一起向日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這一舉措使日軍措手不及,在短短的8分鐘內,日軍的3艘大型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全部被擊沉。不久,受到重創的“飛龍號”也被美軍擊沉。中途島之戰,美軍以較少的兵力擊潰了日軍的全力進攻,不僅報了珍珠港之仇,而且扭轉了太平洋戰區的不利局面。這次勝利是尼米茲一生中最輝煌的一次勝利。接著,尼米茲指揮美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轉守為攻,向太平洋諸島的日軍展開攻擊戰。1943年,快速特譴艦隊和海軍陸戰隊相繼攻克日軍佔領的島嶼。1944年12月19日,尼米茲榮獲海軍五星上將軍銜。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佈向盟國投降,9月2日上午,尼米茲在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代表美國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由於尼米茲在二戰中的突出貢獻,美國政府把10月5日定為“尼米茲日”,這是對一個軍人的最大獎勵。

海上騎士-尼米茲

尼米茲在受降儀式簽字

戰爭結束後,尼米茲被任命為海軍作戰部長,在任期內,尼米茲審批了優先建造核動力潛艇的項目,並發表了一系列嚮往和平的文章,著有《海上力量:海軍史》和《太平洋的勝利:海軍的抗日戰爭》等著作。1966年2月24日,尼米茲在加利福尼亞家中去世。在最後的彌留之際,尼米茲要求他的葬禮一切從簡,並要求將他葬在太平洋岸邊的國家公墓裡,這樣他就可以永遠地眺望著令他熱血沸騰的大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