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富聯:從富士康到華為的必經之路

6月8日,富士康的高科技之路終於邁出關鍵一步。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工業富聯)正式在A股開盤。開盤秒漲停,上漲44%,市值達3906億元,超過海康威成為A股第一科技股。在A股全部3500多家上市公司中,富士康市值已悄然爬升到14位,下週開盤後晉升前十位也不是不可能。

工業富聯:從富士康到華為的必經之路

暴漲的背後,不僅是“工業互聯網”的概念和聯想,還有富士康數百萬員工的龐大帝國。

1988年,當郭臺銘旗下鴻海精密進軍中國大陸時,便創立了富士康,專營計算機、通訊、消費電子等3C產品的研發製造(主要是代工)。2005年,富士康便一躍而成為全球最大電子產品代工商。如今,鴻海精密一已擁有員工百萬人,年營收近萬億,2017年位居《財富》全球500強第27位。

創立30年發出5000億元工資

富士康董事長陳永正說“富士康 30 週年裡發 5000 億人民幣薪水”

這5000億很大程度發給了數百萬的年輕人,尤其是今天的九零後。據媒體報道,富士康在大陸地區便擁有80萬員工,全球員工數更是達到120萬之巨。在鄭州,富士康院內有十來座三層標準廠房,僅此工廠便能容納超過15萬人。

工業富聯:從富士康到華為的必經之路

2010年起,富士康全國各地工廠陸續出現十多起員工墜樓事件,引發全國關注。如今已不再見諸報道,說明富士康早已找到百萬員工的管理之道。

員工的薪酬待遇上也可見一斑。招股書顯示,2017年,富士康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約220.32億元。據此計算可知,富士康職工人均薪酬約為8.46萬元,平均月薪7000元。

然而,與華為不同,富士康的百萬員工學歷大部分是大專及以下;隔壁華為的17萬員工則主要是名牌本科或碩士。兩者在根本上存在不同

不斷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工業互聯網已成為新的香餑餑,據 Accenture測算,2020年全球工業互聯網領域投資超過5,000億美元!這個市場足夠龐大,足以造就萬億市值的超級巨頭。

工業富聯:從富士康到華為的必經之路

富士康不會錯過。近年來,郭臺銘私處奔走,早在2015年便研發自家工業互聯網平臺BEACON,2016年1月,公司正式將BEACON平臺應用到了自身的生產流程當中,並陸續在各製造基地引進,不斷驗證其穩定性與可交付性。2018年2月, BEACON平臺得到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所頒發的全國首批平臺可信服務認證。其後推出先進製造+互聯網,可以說富士康早已衝到了《中國製造2025》最前線。

經營代工多年,富士康早已將代工的工藝和利潤髮揮到極致,它迫切需要向高科技轉型,迫切變身為另一個華為,而工業互聯網便是富士康轉型的最佳機會

工業富聯:從富士康到華為的必經之路

曾經的富士康是就業神器、刷GDP神器。未來的富士康,或許真將蛻變成高科技神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