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不可逆,趁她還在,給她最好

這世上的感情有很多種,不離不棄的友情、生死相依的愛情,血濃於水的親情……,在這眾多繁雜的感情中,只有親情是我們無法選擇,與生俱來的,不能以個人喜好,貧賤富貴而改變的,因此親情的地位也是最特殊與最牢固的。

時光不可逆,趁她還在,給她最好

我們人生的第一個家,就是母親的子宮,十月懷胎,含辛茹苦,他們教會了我們走路、說話,賦予我們思考、快樂的能力,盡其所能的給予我們他們可以付出的一切。因為父母,我們才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享受陽光、雨露,呼吸空氣,盡情放歌,自由奔跑,追逐夢想。

2017年,匯豐銀行發佈了一份全球教育支出調查報告。

小學到大學的教育花費上,中國香港以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三倍的13.2萬美元高居榜首,新加坡、臺灣和大陸分別以7萬、5.6萬、4.3萬美金位列第三、第五和第六。

報告還顯示,82%的家長已經做好為孩子的成功做出犧牲的準備,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國父母已經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個人時間。

在教育問題上,中國父母又一次碾軋了世界。可即便如此,仍然有超過七成中國父母擔心自己還沒有為子女做到最好。

時光不可逆,趁她還在,給她最好

電視劇《請回答1988》裡有這樣一段旁白:

偶爾覺得媽媽很丟人,為什麼連最起碼的臉面和自尊心都沒有呢?

那是因為,比起她自己,她還有更想守護的珍貴東西......

那就是你。

為了我們,父母付出了可以付出的全部,仍擔心沒有給予最好,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以分離為目的。

我們從脫離母體就開始了與父母分離的旅程。第一次走路、第一次離家上學、第一次獨自去旅行、第一次離家去上大學……直到結婚有了自己的家庭,所有這一切,都在與父母分離。

而父母依然會清晰地記得我們臉上綻放的第一次微笑,記得我們蹣跚走出的第一步,記得我們喊出的第一個字,記得我們人生路上的點點滴滴。

有人說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是是放風箏,風箏飛的越高,距離就越遠,然而風箏可以隨時收回來,而孩子卻總是漸行漸遠漸無書。

時光不可逆,趁她還在,給她最好

我們總喜歡說:等有時間了,再回家看看;等錢掙多了,再回來多陪你們。可是,。有些等待,會成為一生的遺憾,有些事錯過,就無法挽回。

《論語》中記載: 才華橫溢的皋gāo 魚,是一個愛周遊列國的人,卻因在父母在世期間沒有把照顧親人放在首位,沒有功夫去侍奉雙親,疏忽了陪伴父母而痛哭流涕。留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名句之後不久,皋魚傷心悔恨而死。

孔子因此說:“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這大概是所有為人子女最遺憾的事吧:拼盡全力,想給母親最好的,可越過山丘之後,卻發現無人等候。

如何避免這種遺憾呢?

無外乎兩點:

1、延長父母的健康

定期進行身體體檢與大腦體檢,身體體檢不必多說,體檢機構已經遍佈各市區內,而大腦體檢則是近年來越來越普及的科技成果。

通過6分鐘的腦狀態客觀定量測量,隨時瞭解老人當前狀態,大腦是我們最重要的器官,很好的瞭解大腦狀態,就可以提前對身體不適,腦類疾病,心理波動等進行人為干預,避免不必要的悲劇。

時光不可逆,趁她還在,給她最好

腦控機器人、腦控遊戲等活動,可以在玩遊戲的同時,鍛鍊大腦,預防大腦老化,在老人中頗受歡迎。某社區一位73歲老大爺,曾說,每週都會玩易飛華通的腦控機器人,現在感覺腦子都比以前清亮了不少。

時光不可逆,趁她還在,給她最好

(某老人訓練期間數據的持續變化,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老人的記憶力呈上升趨勢。)

2、增多陪伴的時間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多回家,如果實在分身乏力,我們應該從花在微博,手遊等的時間中分一部分出來給父母,打電話或者進行視頻通話,由於父母對孩子的思念,大多數父母已經學會了視頻通話,如果你的父母並不擅長,又想學習,請你耐心一些。

時光不可逆,趁她還在,給她最好

我們無法抗衡時間的流逝,只能坦然接受生老病死。但是我們可以儘可能的延長父母還在我們身邊的時間,而在這個過程中,增加我們可以陪伴他們的時間,如同他們曾經對我們竭盡全力一樣,也請竭盡全力對他們好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