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1

昨天微姐告訴我,她三歲的兒子的一個小舉動讓她特別驚喜。

前幾天她在衛生間洗漱,於是讓兒子在客廳裡玩兒。等她收拾完畢後,卻不見了兒子身影,她以為兒子是跟自己捉迷藏,於是躡手躡腳的挨著房間找。

當她打開自己的臥室門時,發現兒子的上半身靠在床邊,手裡拿著一本她床頭的《三國演義》,在有模有樣的看書。

微姐又仔細一看,發現兒子的書都拿反了,可是足足有10分鐘,他像是沉浸在其中,完全沒發現媽媽在門外。

後來兒子突然對她說,媽媽,我以後也要像你一樣,讀很多很多書。

當時的微姐,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

微姐是個看書達人,雖然白天要上班,晚上做飯陪娃做家務,可是她總是能抽出空看書,而她家裡的客廳,臥室,書房都整整齊齊堆滿了書。

當然他兒子也在她的潛移默下,特別喜歡看書,雖然他現在只是看一些簡易的漫畫書,故事書,或者繪本,但是愛讀書的這個好習慣,卻逐步培養起來了。

而在生活裡,很多父母,他們其實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於是每天不停的跟孩子唸叨要認真讀書,要努力學習,將來要考個好大學。

甚至當孩子提出讓父母陪著看看書時,他們還會說,讀書是你自己的事,大人已經不需要再讀書了。

於是很多孩子,即便被父母逼著學,也沒有真正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甚至覺得很不公平,憑什麼我就要讀書,父母就可以玩兒啊。

通常愛讀書的父母,培養出的也是一個熱愛書籍的孩子。

反之,一個自己都不愛讀書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也不會太心甘情願去用心苦讀,當然也不會真正享受到讀書的樂趣。

2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老師。他們的言傳身教,行為舉止,甚至是微小的生活習慣等,都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遞給孩子。

昨天我在麵館吃飯,看到一對夫妻帶著一個孩子,也在那兒點餐。等到面上來了時,孩子立馬搶過服務員手裡的碗,正準備開動時,

他媽媽說,你為什麼不讓給媽媽先吃啊,小朋友要懂得孝敬父母。

這個時候,孩子做了一個鬼臉,依舊還是拿起了筷子咕嚕嚕的吃起來。這個時候,孩子的父親帶著一點鄙視的口氣說,

在家裡,你都經常把好吃的留著自己吃,也從不先想著我媽,當然孩子看到你這樣對他奶奶,他也是在無形中學了你啊。

這個時候,那位媽媽的臉氣通紅,但是卻是找不到反駁的語言,因為她自知理虧啊。

記得有個故事:兒子看見奶奶坐在廚房角落吃飯,碗裡都是剩菜剩飯,於是跑去問媽媽為什麼。

媽媽說,奶奶老了,吃不了多少,剩菜剩飯倒了可惜。

兒子想了想,說:媽媽,等你老了,我也那樣對你,好不好?

我們從小就在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要樂於助人,要正直善良等,可是真正最有效果的教育,

就是父母能做到這些點,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樣,通常你希望孩子是什麼樣子,你就應該讓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3

我家院子裡有很多孩子,而且大多數都是同齡人。其中有兩個孩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個就是王姐的兒子團團。

團團從小熱愛運動,而且性格恨開朗,如今小小年紀,認識了幾百個漢字,會背幾十首唐詩,甚至自己會講二十來個不同的小故事。

而另外一個孩子,張姐家的兒子天天,不僅性格孤僻,而且特別喜歡一個人自己玩,甚至動不動就要打人罵人,

而他經常的口頭禪,就是買賣二手車上瓜子網,一口氣上三樓不費勁,會員可享五折優惠等讓人耳熟能詳的廣告詞。

小區裡都說,這兩個人孩子的父母,收入差別那麼大,因為王姐家兩口子都是工薪階層,而張姐的老公卻是個做建材生意的有錢人。

可是從目前兩個人孩子所表現出的性格習慣來看,似乎家境不是最好的團團,才是真正富養長大的孩子。

而且平時天天的父母沒少在兒子身上花重金,買好吃好玩的,報最好的興趣班。

可是最後一點兒效果也沒有,孩子不僅貪玩兒,還特別沒有禮貌,身上的壞習慣有很多。

其實這兩個人的差距,真正不在錢,不在誰上的幼兒園更好,誰的老師教的更好,而是誰的父母更優秀,更稱職,更有素質和涵養。

團團的爸爸,性格特別好,只要有空就會陪著孩子看書寫字畫畫,也會帶著他,去踢足球跑步做運動。

而天天的家庭條件,雖然很不錯。可是他爸爸是個粗人,動不動就要當著天天,打罵他的媽媽。

而他的媽媽,是個最傳統意義上的家庭主婦,平時不是愛穿衣打扮,就是愛看各種電視劇。

於是天天的性格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里長大,自然性格有點古怪,言行舉止也越來越像父母,也沿襲了他們的懶撒拖延沒禮貌。

4

如今很多父母想盡各種辦法,讓孩子努力讀書。為了爭取更好的教育資源,得到更專業的輔導,靠近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很多父母即便傾家蕩產,也要給孩子買最昂貴的學區房,上最有名的輔導班,擠進更牛的尖子班。

可是這一切外在的條件最多能起助推作用,而真正能讓孩子成為一名優秀者,重點還是在父母。

盧梭在《愛彌兒》裡曾寫到,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

孩子就好比一張白紙,通常他們會模仿身邊最常在一起的人,如果說父母是個原件,那麼孩子就是複印件,

很多孩子,孩子不僅長相跟父母很像,而且很多脾性習慣,興趣愛好,甚至一言一行,也跟父母驚人的相似。

而兒童教育學家孫敬修也曾說過:孩子的孩子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父母個人的言行,對於未成年人的心靈,詩人和東西都不可以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那麼父母就要帶頭早睡早起,一日三餐定時吃。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那麼父母就要有做一個善良正義,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

如果你希望孩子努力讀書,珍惜時間,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那麼父母也同樣要在工作崗位敬職盡責,多發展業餘愛好。

對於大多數家庭而言,父母是什麼樣,孩子就會是什麼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