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起步,学作借句诗

古诗词起步,学作借句诗

古诗词起步,学作借句诗

作集句诗也是一种很高的艺术技巧,必须对某一名家的诗读得很多,理解很深,背得很熟,记得很牢,用得很活,初学者是很难达到的,但可以学作借句诗,即借古人诗句或诗中词语组装成诗篇,抒发自己的情意。借句有明借、暗借两种。

明借

即把古人诗句直接引来,或者稍稍改变用在自己的诗里。例如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尾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是直接借用唐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中的下句的。又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将李贺《致酒行》中的“雄鸡一声天下白”稍加改变而成的。《七律·答友人》中的“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句。《七绝·贾谊》“贾生才调世无伦”,化用李商隐《贾生》“贾生才调更无伦”句。

暗借

即把古人诗句拆成零件,组装成部件,用到自己的诗中。这种暗借,一眼很难看明。别人的作品,不敢胡猜,这里不避自荐之嫌,说说自己的。我写诗是从零部件组装起步的。直到现在还保持老习惯——每当构思立意之后,就在自己记忆库中翻箱倒柜,搜寻、选择那些适合表达自己情意的诗句、词语,然后加以改作、组装,尤其是那些应酬诗,基本上是组装品。这里试举两例:

有位同志作了一幅写意画:筐筐、篮子里里外外画了许多萝卜、白菜之类的蔬果。她要我题一首诗,表达对“双拥”五十周年的纪念。这是急就篇,来不及立意构思,就直接到记忆库里寻找零配件搞组装。首先想到的是“双拥”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起的,要从李白、杜甫那里是很难找到适当的零配件的,所以先从老一辈革命家抗战诗词中搜寻,当然排在第一位的是毛主席的诗词,记得毛主席在1943年写过一首《五律·挽戴安澜将军》:开头两句是“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采薇”是《诗·小雅》中的篇名,其诗描写戍边抗击外族入侵的兵士久历艰苦,在回乡的路上又饱受饥寒。取得“采薇”这一零件,就很快得了第一句:“块根白菜采薇吟”。有了第一句,第二句就好办了。看到画面上的筐筐、篮子,想起《孟子》上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就写下了“箪食壶浆鱼水情”。人家请你题诗,总得对此画表示点恭维之意,而且写诗是"“感情用事”,总该有点艺术夸张。所以第三句写了“泼墨素笺笺瑟瑟”。一搞艺术夸张,自然会想起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于是又从他的《战城南》中搜寻到两句:“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其中“洗兵”出自《史记.周本纪》:周武王伐纣时,天雨为之洗兵器,后以此喻有道伐无道的胜利进军。于是第四句就出来了:“似闻天雨洗兵声”。这算不算“意识流”?我也说不清!半似吟诗半打油,当场交差:

块根白菜采薇吟,箪食壶浆鱼水情。

泼墨素笺笺瑟瑟,似闻天雨洗兵声。

另一例也是为他人题画。老同志送来一幅山水画,配上一首七绝,要我修改这诗。那画可谓气势磅礴:云海、群峰、瀑布之下,一湍急流,岸边几株苍松,悠然自若,似听急流欢唱。于是,借他杯里酒,浇我心头块,诌了首五绝:

云海漫千峰,飞流下九重。

逝川滔不绝,兴废语苍松。

拙作中的“逝川”是从李白《古风》:“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温庭筠《苏武庙》:“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和毛主席《七律·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中借来的。用在这里,既反映画境——急流滔滔不绝逝去,又比喻时光老人滔滔不绝地叙述历史教训。“兴废”是从刘禹锡《金陵怀古》:“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和叶帅《八十抒怀》:“八十无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中借来的。由于“兴废由人事"”与“兴亡在吏治”意思相似,暗喻着时光老人向苍松滔滔不绝讲的历史教训的内容。

用这种方法起步比较容易上路,采用“急起步"”和“依样画葫芦”方法开始的,也得通过“零部件组装"”阶段,才能步入门槛。用这方法起步,须备一个重要条件,即读过相当数量的诗词和古典文学作品。

古诗词起步,学作借句诗

古诗词起步,学作借句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