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重慶高考理綜解讀:與生活聯繫密切 注重考察綜合能力

》》》物理:難度適中 注重考查學生的物理素養

趙逸庶

(教育學博士,西南大學校外研究生導師,重慶物理學中學專委會理事,曾獲重慶市第五屆基礎教育優秀教育著述評選中獲一等獎,現擔任重慶外國語學校物理教研室主任。)

2018年是重慶迴歸國考後的第三年,去年的試題較難,今年的試題比較常規,難度適中。試題風格與近幾年全國Ⅱ卷較為相符,嚴格遵循考綱,注重檢測雙基,以基礎知識為考查重點,同時注重對各種思想方法與能力的考查,很好地體現了對學生物理科學素養的考察,試題與生活相結合,對中學物理教學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試題結構無變動,總分為110分。

選擇題每題6分共48分。其中14-18單選,19-21多選;分別涉及動能定理,動量定理,萬有引力定律,光電效應,電磁感應,用圖像法解決運動學問題,電流的磁效應,電場等。選擇題有好幾道題都很基礎,除最後一道選擇題—21題外,其他選擇題考點都比較單一,給我們的啟示是不要以為太基礎的題目不會考,還是要多注意基礎知識的掌握。

實驗題(6+9分)。22題電學實驗,涉及電錶的改裝,難度適中。23題力學實驗,用動力學相關知識、圖像法求動摩擦因素。這道題的臺階搭得很到位,題目的難度也跟著降下來。

計算題(12+20分)。24題動力學解答題,涉及動力學知識及碰撞中的動量守恆,題目難度適中。25題電磁學解答題,涉及帶電粒子在複合場中的運動,題目沒有以往幾屆的壓軸題這麼難,成績好點的同學應該可以拿下,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問要求考生在試卷上定性作出軌跡圖像,作圖如果不夠規範,可能會有失分。

選做題(15分)。選修3-3(5+10分)小題是氣體內能問題,考點比較單一;大題是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結合動力學問題,難度適中。選修3-4(5+10分)小題比較少見地以填空題形式出現,涉及機械波的傳播,波長波速和頻率的關係;大題是幾何光學問題。總的來說,選修部分題目難度適中,考點相對單一。

從知識點的分佈來看,動力學模塊和電磁學模塊依然是高考物理的兩個主要模塊,分別佔到45分左右(略有差異),選修15分。從2017年開始選修3-5從選考題模塊轉戰到了必做題模塊,去年選修3-5總共只考了一個選擇題,6分。今年3-5的比重明顯增加,光電效應出現在一個選擇題中,佔到6分,動量問題涉及一個計算題和一個選擇題,18分。選修3-5總共涉及24分,比重大大加強了。

2015年、2016年兩年壓軸題均為動力學問題,2017年為電磁學,今年壓軸題也是為電磁學問題,難度適中。總的來講,今年的物理試題難度較去年有所下降,題目較為常規,側重基礎知識的考查。題乾的表達形式,設問方式,涉及的物理情境,物理模型都比較常見。試題比較重視利用圖像問題解決物理問題,數學運算不是很複雜,有利於考查學生的物理素養。

》》》化學:題型順序進行了調整 注重學生的實驗綜合能力

曾佳

(榮獲重慶市優質課大賽一等獎、評課一等獎,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曾被評為重慶市優秀團幹部,現擔任重慶外國語學校學生處副主任。)

緊扣考綱。考綱指出,化學科命題注重測量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理論聯繫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以促進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基於此,本套試卷第7題STSE、第8題大氣汙染、第12題“可呼吸”的二次電池、第26題工業製備鋅、第27題催化重整、第28題研究用於曬制藍圖的三草酸合鐵酸鉀、36題葡萄糖的運用,都很好的提現了考綱的目標和要求。其他各題,也都與考綱要求相符。

穩中求新。試題注重基礎,凸顯主幹,覆蓋全面,梯度適中,在兼顧穩定性與靈活性的基礎上,與2017年相比,題型大體一致,難度相當,實踐了《考綱》中“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全面檢測化學學科素養”的指導思想。

選擇題題型順序較2017年略有變化,題型順序進行了調整,且沒有出現以圖像形式考察“溶液中的離子平衡”這一考點,替代考查了“CH4和Cl2反應”這一教材實驗。保留題型均為歷年高考題中的經典題型,如7題STSE、10題物質結構與元素週期律、11題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應用、12題電化學等。但基本題型又不拘泥於傳統和經典,比如在實驗題型上,9題、13題分別從化學實驗裝置、現象、操作等方面,側重考查學生的實驗綜合能力,凸顯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

非選擇題部分則保持了一貫的穩定性。26題以“閃鋅礦製備單質鋅”的流程為載體,考查綜合考察了流程圖的解讀、元素化合物的性質、物質的提純和除雜、電極反應方程式的書寫等內容,考生若熟悉2013全國2卷和2015年全國2卷的話,考試過程中定會有種“親切感”。27題“CH4-CO2催化重整”為背景綜合考查了化學反應原理,其中(1)問前2空考法與2016、2017年全國2卷完全相同,第3空平衡常數的計算則給出了單位,這對下一年的高三複習來講也是一種信號;(2)問要求考生能夠根據圖表、圖像中獲取實質性內容,並與已有知識整合、重組,然後進行作答。新穎之處是結合生成速率方程考查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28題則以三草酸合鐵酸鉀分解的性質研究為背景,考查學生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2017年全國3卷第26的變形。兩道選做題考查點則比較常規,在平常練習中都有涉及。

總體來說,化學試題立足於教材又高於教材,注重化學主幹知識的考查和對知識的整合;同時聯繫實際,注重化學與生活技術環境的聯繫。重視化學基本方法的運用和基本化學計算的考查,尤其注重學生的實驗綜合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基本科學素養的考查,真正體現了能力立意的命題思想。

2019備考建議。就2018年的理綜化學整體分析而言,提醒2019屆高考需要注意探索、應用、開放性題目,結合實際生產生活,用化學知識解釋和分析常見問題。也提醒廣大備考學生:

1.萬變不離其宗,做好迴歸課本的工作,將課本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

2.化學基礎知識點眾多,做好整理歸納,關注知識和應用之間的關係,課本與實際之間的關係。

3.由於題型較固定,則應以往年高考試題為藍本,重視各題型的解題方法,解題技巧。

》》》生物:重要知識點幾乎全覆蓋 考查綜合運用能力

季濤

(重慶外國語學校高三年級生物備課組長,曾獲重慶市高中生物優質課大賽一等獎。)

與前幾年試題相比,2018年全國II卷理綜生物試題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對“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的考察有所創新。同時突出了生物學和生產、生活密切聯繫。試卷結構平穩,無偏題怪題,難度適中。重要知識點幾乎全覆蓋,既考查了生物學科的基礎知識、重點知識,又很好地利用了生物學科知識,對考試的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相比去年整體難度有所下降,但選做題得分率可能低於去年。

“穩”——主幹突出,模塊全面

往年課標全國卷生物部分的結構、題型佈局和分值配比一樣。大題在生命活動的調節、細胞代謝、生物與環境、遺傳四個常規模塊中選擇了動物激素、光合作用、生態系統、伴性遺傳及實驗設計四個高頻考點,充分體現對核心知識和關鍵能力的考察。必修1、2、3模塊“三分天下”的大格局與往年課標全國卷生物試題相比無太大波動。

“變”——具新穎和獨特之處

30題考查光合作用,不再簡單的考察光合作用過程和影響因素,而是考察從圖表中獲取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突出了生物學和生產、生活密切聯繫。31題打破“生態”考察死讀書的套路,要求學生能夠在不同情境下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處理複雜任務,具有紮實的學科觀念和寬闊的學科視野,體現對生物學科素養的考察。

從今年生物試題可以看出高考對教材的考查越來越細、對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體現了《考試說明》中“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四個方面的考察要求,達到“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的考察目標。只有做到知識儲備全面、能力訓練到位、綜合素養提升,才能適應高考全面細緻的考查內容和靈活多變的考查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