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教育孩子,才是善待孩子-送給初為人父初為人母者

合理教育孩子,才是善待孩子-送給初為人父初為人母者

孩子厭學背後的5個秘密

“孩子不願意上學怎麼辦?”“孩子不用功讀書怎麼辦?”不少家長整天為這些問題而憂心忡忡。其實,孩子大多是願意通過學習去了解新的東西的。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孩子的確會變得討厭唸書、討厭學習。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很多,而由於家庭因素影響所致的卻佔了大多數。當孩子討厭上學唸書時,家長應先檢討一下自身有無以下行為:

容易生氣,動不動就打罵孩子;從不稱讚孩子;總是要求孩子考試得第一名或100分;不給孩子娛樂的時間,只要孩子一打開電視,他們便會問:“功課做好了沒有?為什麼看電視?”給孩子許多補充練習。除了學校的作業外,孩子還要做爸爸媽媽佈置的家庭作業。除此以外,像父母不和、家庭生活不協調、雙親外出工作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使他無心念書。另外,從孩子的角度講,厭學情緒產生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

推脫責任

這些兒童把簡單的失敗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觀地分析學習成績不良的主觀和客觀原因,檢查自我,吸取教訓。他們常常把考試成績不好歸於老師講課沒有講清,卷子印的不清楚,老師閱卷不公平等原因。其實他們的心裡對失敗的原因很清楚,只是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用這種方式來掩蓋自己的責任。

2.精神勝利法

具有厭學情緒的孩子,在受到挫折時,不是分析原因,而是迴避現實,想法改變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往往容易沉湎於以往成功的回憶中。這些孩子的行為方式、心理特徵、思維活動都與這些孩子的年齡不相稱,這種自慰心理表明這些孩子對學習的厭惡情緒。

3.合理化

這些孩子往往把自己學習上的失敗變為合理化。當這些孩子達不到所規定的標準時,就否定或指責這個標準不合理,儘量找些看似合理的藉口,使目前的失敗趨於合理化,這樣的自慰可以使兒童減少自我形象與受挫感的反差,避免激烈的內心衝突。

4.自我保護

這些學生在學習上受挫以後,舉出眾多的受挫夥伴,表明自己與他人一樣,並不是最差的,以推脫因受挫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社會化比較方式,是為了推脫責任,解脫心理壓力。

5.自我貶低

一些厭學兒童在學習成績上遇到挫折後,自覺低人一等,極端自卑,感到自己在各個方面都不如別人。不能從科學地分析中堅信自己的學習能力,而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認為自己的智力發育落後,不是學習的材料。目前的失敗是由於自己的能力不如別人,失敗也是自然的事情,這種情況是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更改的。

以上這些心理活動往往會給這些兒童帶來更大的心理問題,使得學習困難成為惡性循環,不容易糾正。老師及家長要認真分析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對症下藥才能取得成效。切忌一味打擊施壓。

那麼,家長和老師應該怎麼做呢?五個方法幫你忙

一、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學習情緒

家長必須瞭解,孩子心情愉快時會比較喜歡學習,學得更好更起勁,因此家長指導孩子學習時應注意:

1.不要操之過急 家長應瞭解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孩子共同設計一個可行的學習目標,切忌因操之過急而給孩子造成壓力。

2.要保持自己愉快的心情 家長的心情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情緒,因此,在幫助孩子學習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這種情緒會讓孩子感覺到學習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能力不及的時候,就要想辦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否則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畏懼感。

二、用遊戲性的語言對孩子提出要求

許多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時不注意方式,以為只要孩子明白大人的意思就行了。其實,家長對孩子用遊戲性或音樂的語言說話是很有鼓勵作用的。

有一次,到一個朋友家做客,見他的孩子玩意正濃。這時,孩子的母親用微笑的態度,在孩子旁邊用兒歌的旋律唱出:“乖孩子,要學琴,叔叔嬸嬸再會吧!”然後輕輕拉了拉孩子的手。孩子果然愉快地放下手中的玩具,向客人打了招呼,跟著媽媽去房間了。這位母親用遊戲性語言成功地喚起了孩子學習的興趣。相反地,如果這位母親用責罵的語氣對孩子說:“學琴的時間到啦,趕快到房間去”,孩子就算是放下手中的玩具,跟媽媽去學琴,也一定學不好!

三、給孩子恰當的關懷和鼓勵

家長應為孩子提供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環境,並適時地關愛、鼓勵孩子,讓孩子養成自動自覺的學習態度。我有一個學生,他家居住面積不大,爸爸就在他的床邊放置了一張小桌子,在桌子的左上角安裝了一盞燈。每天晚上,全家人吃過晚飯,就會各自幹自己的事情:爸爸靜靜地坐在沙發上讀報,媽媽輕輕地做家務,他也就會自動走到他自己的書桌前,坐在椅子上做功課。適當的時機,爸爸媽媽會走到他面前,對他說:“我知道你一定會把功課做好的。你真乖,不用爸媽擔心。”在父母默默的鼓勵和支持下,孩子養成了自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四、幫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家長要指出孩子的優點,讓他知道自己的潛能,對自己充滿自信心。認識一位很成功的人士,他小時候因入學早,各方面表現都不如意,因此很自卑。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家裡玩拍皮球,比其他的小朋友拍得又多又好。他爸爸對他說:“孩子,你真行!你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孩子。你是班裡年紀最小的,如果你晚入學一年就好了。不過,我們一起努力,解決問題,你會趕上別人的。”經過那一次,他對自己恢復了信心,知道自己有潛能,開始努力讀書了,很快便成為佼佼者。

五、用努力而不是用分數去評價孩子

家長不應過分重視孩子的功課、成績,而要看孩子的整體性表現而加以稱讚。 如果孩子盡了力,也得不到好成績,家長應表示理解,不要讓他有過分的壓力。

培養孩子熱愛閱讀的十妙招

不少父母反映自己的孩子寧願花大量時間看電視、玩電腦遊戲,也不願意花時間去閱讀,而父母又往往把孩子的這種現象歸結於缺乏上進心,不聽話。其實孩子是否有一個好的閱讀習慣與家長是否掌握恰當的方法培養有很大的關係,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呢?

把書當作珍貴的禮物送給孩子。經常帶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讓孩子自已挑選喜歡的書,並幫助他建立個人圖書館,告訴他書籍真的是好禮物。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我非常喜歡收到書做為禮物!書帶著我們進行偉大的探險。”

一、從嬰幼兒就帶孩子上圖書館

孩子的閱讀習慣應該從小培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到他們逛逛圖書館,對激發幼兒的興趣很有益處,不妨在您有空的時候,一齊去圖書館,精心為孩子借閱兩本好書。

二、為喜歡的作者過生日

三、在固定的時間送書給孩子

孩子的生日禮物、新年禮物、有所進步的時候,不要送一些玩具禮物之類的物品,一本好書既可以讓孩子學到知識,又可以培養閱讀習慣值得朋友們借鑑一下。

四、將閱讀化為戲劇表演

這點比較適合於幼兒園的教學當中,一些童話和故事可通過故事表演遊戲的形式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可以分為整體表演型,即完整連貫的表演,角色可以一對一,教師幫助幼兒分析形象再表演;還可以是分段表演型即群體角色,教師先講故事,幼兒一起討論角色,全體一起表演,道具應該準備的簡單一些。最後一種是角色活動型,這時故事中的人物、動作可以讓幼兒自由發揮,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這三種方法在戲劇表演時可以自由結合也可以分別使用,無論怎樣運用,相信幼兒的閱讀興趣一定會大大提高。

五、把喜歡的材料編成一本書

如果您的孩子喜歡童話或詩歌,那麼你在閱讀報紙或雜誌的時候應該留心一下,遇到精彩的材料可以將它剪切下來,粘貼在筆記本上,每天傍晚,將筆記本打開,品嚐裡面的豐富果實,孩子最喜歡自己動手獲得的知識。

六、擴大閱讀內容

孩子如果在有了一定閱讀的基礎上,應當擴大他的閱讀內容和閱讀範圍,這時眼光不要侷限於童話故事、卡通漫畫,可以看一些報紙和名著,讓孩子瞭解國家大事,豐富課餘知識,提前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七、背誦兒歌

兒歌語言通絡凝練,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韻律,可以薰陶兒童的情感,使兒童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幫助幼兒認識社會和自然開啟兒童心智,發展兒童語言,都能發揮極大的作用。

八、成立讀書會

教師可以在班級中成立一個讀書會,讓閱讀能力比較強的幼兒提任會長,定期到會長組織一些讀書活動,既可以增強幼兒的能力也可以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

九、特殊節日多讀相關的書籍

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這些節日來臨的時候,細心的教師該為孩子準備好書了,這些節日的來歷、名稱、時間、意義都是幼兒感興趣的話題,藉此機會,讓他們多讀讀、多想想,一定可以增加知識。

十、與書生活

良好的習慣應該時刻都在身邊,把書作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家中,可以將書作為您家的“裝飾材料”,到處都飄溢著淡淡的書香氣息,出門購物時,讓您的書櫥也豐滿一下,讓書時刻在您的生活中出現,增添知識的樂趣。

10大妙招培養孩子驚人記憶力

重視對孩子記憶力的培養,將會使你的寶寶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1、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

有生活經歷才有記憶,有的孩子年齡很小,卻因為'見多識廣',能記住和講述很多見聞。從小給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給他玩各種顏色、有聲的、能活動的玩具,聽音樂,多與孩子講話,給孩子念兒歌、詩歌,講故事,帶孩子去公園、動物園、商店,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等等,這些都會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記憶。這些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時會引起聯想,幫助寶貝記住新的對象。

2、從培養孩子注意力入手。

離開了對識記材料的注意,記憶自然也如過眼煙雲消失殆盡。因此,要想提高孩子記憶力,訓練寶貝注意力應作為整個訓練過程的第一步。針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寶貝,不可急躁,更不能強迫寶貝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可以注意觀察寶貝,如果寶貝對某一事物感興趣,那好,我們就以這個事物作為起點,讓寶貝儘可能對這個事物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只要寶貝一次比一次能堅持的時間更長一點,父母就應該感到欣慰。

3、制定規律的作息制度。

有規律的作息可以有效地幫助寶貝建立時間的概念,防止寶貝在大腦中形成錯亂的時空觀念。在作息制度實行初期,父母可以一邊安排寶貝的活動,一邊向寶貝敘說:“12點半了。現在是午餐時間,寶貝該吃飯了。”“1點半了,寶貝該午睡了。”“4點了,寶貝可以玩玩具了。”建立正確的時空概念可以在無形中強化寶貝的記憶力。

4、給孩子明確的識記任務。

可以嘗試讓孩子有意識、有目的地去識記某些事物。如在聽故事、外出參觀、飯後散步時,都應該給孩子提出識記任務。“寶貝,媽咪記性不好,待會兒你得記住回家的路哦。”“寶貝,我們昨天出來散步走到哪兒啦?媽咪還想去那兒。寶貝帶媽咪去好不好?”

5、欣賞古典音樂。

腦智能學的研究表明,多給寶貝欣賞一些優美的古典音樂作品不僅可以陶冶寶貝性情,還可以增強寶貝對語言的記憶力。這種訓練最早可以從寶貝聽胎教音樂開始。不管寶貝是在玩玩具、做遊戲、讀書還是吃飯,媽咪都可以放一些比較輕柔優美的音樂,讓寶貝有意無意地欣賞就可以了。

6、創設各種有趣的記憶遊戲。

遊戲始終是孩子的最愛。孩子在遊戲過程中身心都處於亢奮狀態,這時候孩子記憶的積極性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媽咪,我們玩昨天玩的遊戲好不好?”孩子可能把具體玩遊戲的時間搞錯,但是他會記住遊戲本身。根據寶貝的這一特點,父母可以自己創設一些有趣的遊戲來幫助孩子提高記憶力。

7、適當重複,加深印象。

越熟悉的事物孩子越容易記住,適當重複可以幫助寶貝對需要記憶的對象加深印象,產生長久的記憶。比如,父母想要讓孩子認識各種顏色,其實根本不需要拿出專門的時間來教孩子認識顏色,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見到什麼物品告訴寶貝這是什麼顏色:“這些紅色的花好漂亮。”“寶貝要吃蘋果,這個紅紅的蘋果很好吃。”經過多次重複,孩子就能牢記各種顏色。

8、用各種有趣的形象輔助記憶。

配上一些圖片、採用誇張的動作與聲音等,如邊講故事邊做動作,或將故事畫成連環畫,和孩子一起一邊畫一邊看著畫面講故事,這些都有助於孩子更好地記憶所聽到的故事。還可將想要孩子記憶的內容編成一段樂曲或一首有趣的兒歌,這樣寶貝就能記得又快又牢。

9、多感官參與記憶。

引導孩子用多種感官參加記憶,提高記憶效果。如想讓孩子認識紙的特性,父母可以讓孩子把紙放在沾有水的桌面上,觀察紙怎樣把水吸乾;把紙放在火上燒一燒,觀察紙燃燒的情景;用手撕一撕,聽聽撕紙的聲音,觀察紙片不規則裂開的情形。通過這些有趣的實驗,孩子就會牢記紙的主要特徵。

10、教給孩子一些記憶策略。

有意識地教給孩子歸納、分類、聯想、比較等一些有效的記憶策略可以幫助寶貝提高記憶力。比如,孩子認識了蘋果、梨、香蕉等,就可以教給孩子水果的概念;孩子分不清小鴨和小雞,就可以引導寶貝觀察小鴨和小雞最顯著的區別——小鴨的嘴扁扁的,小雞的嘴尖尖的;小鴨會游泳,小雞不會游泳……總之,父母可以利用各種場合與時機,潛移默化地向寶貝灌輸這些記憶策略。

培養孩子情商的九個妙招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理素質。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怪異、不易合作,即使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難有所成就,所以情商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關鍵。情商雖有一定的先天遺傳因素,但更重要是後天發展的。那麼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情商呢?

一、教孩子學會生存技能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群在山裡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溼飢餓中度過了恐怖的一夜,他們無望地失聲痛哭,“人們永遠也找不到我們了”,一個孩子絕望地哭泣著說,“我們會死在這兒。”然而,11歲的伊芙雷站了出來,“我不想死!”她堅定地說,“我爸爸說過,只要沿著小溪走,小溪會把我們帶到一條較大的小河,最終你一定會遇到一個小市鎮。我就打算沿著小溪走,你們可以跟著我走。”結果,他們在伊芙雷的帶領下,勝利地穿出森林。

也許人們會認為,像伊芙雷這樣的女孩生來就有才能,其實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於其父的後天的教育。目前西方國家,包括東亞的日本,十分重視孩子的生存教育,從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們如何學會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來,自己學會吃飯,整理自己的東西,並知道什麼情況下怎樣保護自己等。

二、培養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幼兒園老師給每個孩子一塊糖,並告訴他們:“現在吃,就只給一塊,如果能忍一小時後再吃,可以再獎勵一塊。”以後的跟蹤調查的結果顯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於不能忍耐的孩子。這在心理學叫延時效應,或延時滿足。

許多孩子辦事虎頭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長大以後事業上也少有成功。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於喝奶時,不要馬上滿足他,讓他哭一會兒,一邊慢慢和他說話,一邊拍他的後背,然後再給他吃,忍耐時間逐漸加長,從幾秒到幾分鐘;對每次都把零花錢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長可以說:“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錢,下週可以加倍給你,你可以攢起來買你需要的大東西了。”孩子遇到困難,家長不要馬上給他幫助,而是鼓勵他堅持一下,忍受挫折帶來的不愉快,努力爭取成功。

三、多接觸社會,經風雨見世面

有的家長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長大後易敏感、退縮。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團結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長大以後也會因人際關係緊張,而影響才能的發揮。所以,孩子懂事時就要讓他適應新環境,對膽小的孩子鼓勵他多接觸人,或主動站起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一過程又叫脫敏。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適應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的。

四、培養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孩子對外界刺激最初是被動地接受,逐漸開始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嘗試去摸摸、看看、甚至會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這是一種求知慾的表現,也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如果家長什麼都不讓孩子動,不但使他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也會扼殺了他的積極性,將來你想讓他有興趣乾點什麼事,他也懶得動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家長對孩子感興趣的事,耐心地給以講解,或一起玩。

五、讓孩子多動腦

一個男孩子因為腿短而無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級臺階,他央求媽媽把他抱上去,母親告訴他:“動動腦筋你就會有辦法的。”小男孩想了想:“把我的小推車拖到那兒,然後站上去。”“很好,去吧,孩子。”母親說。小男孩這樣做了,一切變得十分容易了。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總會想出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要培養孩子勤于思考的習慣。

六、培養自信心和麵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一個在體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歲小孩來見總教練,總教練沒有當即讓她表演體操,而給了她4只飛鏢,要她投射到辦公室對面的靶子上。那個小女孩膽怯地說:“要是投不中呢?”教練告訴她:“你應該想到怎樣成功,而不是失敗。”小女孩反覆練習,終於獲得成功。因此,在生活中,你應該告訴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裡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敗,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錯事或弄壞東西都是在所難免的,不要老是數落孩子:“你怎麼這樣不聽話!”“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能動。”這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氣給你添麻煩,而要多考慮什麼有益於孩子的心理成長,因為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願望得到滿足之後。情緒和社會化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家長也要剋制自己簡單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讓孩子玩某樣東西,應該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興趣轉移開。

八、給予鼓勵和支持

孩子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敗,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更需要鼓勵和支持,千萬不要潑冷水。儘管他們的夢想對你來說是那麼稀奇古怪,你應高興的是他們擁有較強的幻想力,幻想力正是創造的導師。

九、培養孩子尊重他人,團結友愛和合作意識

社會是一個群體,任何一項事情光靠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奮鬥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依靠群體的力量,這就要學會同不同人打交道,並能取長補短。父母必須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這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並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為:幼兒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活潑愉快,能適應周圍環境,人際關係友好和諧,個人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揮。親愛的家長,你的孩子是否都具備這些品質呢?

讓孩子們聽話的九大妙招

It's hard to make children do what's good for them when they've got other ideas. Author and psychotherapist Gael Lindenfield shows how pressing the right buttons can make a lasting contribution to your child's wellbeing。  

Physical force or threats may make children do as they're told in the short term but their compliance will last only as long as the threat is relevant. Then they will go back to doing what they wanted to do in the first place。

強制或威脅也許能使孩子暫時惟命是從,但也僅僅限於威脅起作用的時候。過後,他們又回到原來想做的事上去。

The parental approval ploy--"Mummy will be so pleased" or "Daddy would be so proud of you"--may have limited success when they're small but it won't work on teenagers, whose strongest motivation is parental disapproval. This sort of eager-to-please passivity is not likely to impress a future boss looking for a go-getter。

父母採用讚許的辦法——如:"媽媽會非常高興"或"爸爸會為你感到自豪"——在孩子很小時有時也許能奏效,但對十幾歲的少年卻不起作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做事總是與父母的意見相悖。這種對"急欲取悅別人"的否定心態將來找工作可就難了,它不可能給老闆留下好印象,因為他要的是富有事業心的人。

However, there are ways to build and boost their self-motivation in a way that will be as beneficial to you as to them. Here are some tips on how to help your children want to do what they need to do:

然而,有一些辦法可以發展和促進孩子的自我激勵意識,它對父母和孩子都有益。以下即是如何幫助你的孩子主動做他們應該做的事的訣竅:

1 Constantly remind them they deserve success--self-esteem is at the heart of self-motivation but remember, your love is not enough. They have to act in a loving way towards themselves so make them aware of behaviour and habits that are self-destructive and self-sabotaging。

經常提醒他們會取得成功——自尊是自我激勵的核心,但要記住僅有你的愛是不夠的。他們必須自愛,因此,要使他們認識哪些行為和習慣對自己有害,會造成對己不利的影響。

2 Fire up their curiosity and excitement about life by extending their horizons--take them on adventures to new places and ensure they meet as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people as possible to broaden their outlook。

擴大他們的視野以激發他們對生活的好奇心和興奮點——帶他們去異國他鄉、奇風異俗的地方,儘量接觸各色人等,以此擴大他們的視野。

3 Encourage them to pursue realistic dreams--and make sure these are kept alive and believable. For example, get books or videos or cut out articles about people doing what they want to do, or find a way for them to meet them or write to them. Most successful adults will willingly make time to inspire children who want to be like them。

鼓勵他們追求可成為現實的夢想——確保這些夢想能夠繼續和可信。比如,為他們購買關於那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的書籍、錄像或剪報,或為他們想辦法與這些人見面或給他們寫信。多數功成名就的人都願花時間激勵崇拜他們的孩子。

4 Use "pull" not" push" to help them make hard choices and don't let your own fear of the unknown dictate what your children should or shouldn't do. Help them to find out what they really want and what is most likely to work by teaching them decision-making techniques. You can't make all their decisions for them and although you don't always approve or agree with what they want to do, you must be prepared to stand by them and offer support。

使用"拉"而不"推"的方法幫助他們做艱難的決擇,不要因為擔心自己不瞭解就決定孩子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教他們做決定的技巧,以此來幫他們認識自己真正想做什麼和做什麼最有效。你不能一切決定都代他做,儘管你對他們想做的事並非全都贊成或同意,但你必須與他們站在一起並支持他們。

5 Encourage them to be self-forgiving when they make mistakes--help them to se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hem and what you have learned from yours. Challenge their negative talk and make sure you're not too stressed to see the "silver lining", too。

當他們犯了錯誤時,鼓勵他們原諒自己——幫助他們學會從錯誤中獲得教益並告訴他們你從自己的錯誤中得到了什麼教訓。反駁他們的消極談話,自己一定不要過於壓抑以至於看不到失望中的"一線希望"。

6 Make the celebrity culture work for you and them--keep abreast of their current heroes. If they don't know much about them, do some research together to see what has helped them become successful and stay motivated. Magazines and the Internet are full of interviews and stories about how famous people " made it". You can then refer back to this meaningful wisdom 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 For example:" David Beckham didn't get where he is today by staying up all night playing computer games," or" Kylie Minogue is so attractive because she smiles all the time."

讓明星文化為你和孩子們發揮作用——瞭解他們當前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哪些。如果他們不太瞭解這些人物,那你就與孩子們一起做些調查,看看是什麼幫助這些明星成功並時刻讓自己獲得激勵。雜誌和因特網充滿名人如"成功"的訪問記和報道。當與孩子的交流出現問題時,可以回想一下並利用這些有用的智慧:比如"如果戴維-貝克漢姆整個晚上都玩電子遊戲,他肯定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或"剴莉-米諾格之所以如此迷人,是因為她總是面帶微笑"。

7 Encourage them to be self-reflective when they get it right -- help them to think about the hows and whys. Reminding them of things they have done well in the past may also help. For example:"You seemed to have no trouble getting down to that essay. I wonder why it was easier for you to do your homework this week?" Or:" Do you remember during the exams last term, you found thinking positively and not panicking really seemed to help you?"

當孩子做對了,要鼓勵他們進行思考——幫助他們想一想是怎樣和為什麼把事情做得很好的。讓他們回憶過去做好的事情,這樣做也有益。比如:"你寫那篇文章似乎並不費勁。而且你做這禮拜的作業也更為容易?"或者"你還記得上學期考試時你發現處事樂觀、積極,考場上鎮靜不慌確實對你很有幫助嗎?"

8 Hold back on negative criticism until they have made their own assessment. For example:"Do you think putting yourself down all the time is motivating you?" is better than saying:"You shouldn't put yourself down -- it doesn't help." Similarly:" Do you think you have lost interest partly because you are so tired?" is preferable to: " If you got to bed earlier, you would feel differently."

在他們做出自我估價之前,剋制反面的批評。例如:"你認為總是灰心喪氣會對你有什麼幫助嗎?"的說法比"你不該灰心喪氣,這對你沒有好處!"要好。同樣:"難道你不覺得有時疲勞會使你失去興趣嗎?"就比"如果你早點睡覺,感覺就會不一樣!"更可取。

9 Encourage them to revel in their successes--teach them that celebrating achievements can inspire others and that it can be done in a way that doesn't sound like bragging and doesn't make other people feel small. Don't forget that for developing self-motivation,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celebrate the smaller milestones than the major achievements--they are naturally more rewarding。

鼓勵孩子為自己的成功歡呼雀躍——告訴他們慶賀自己的成就能夠激勵他人,做法可以既不誇耀自己也不貶低他人。記住,要發展自我激勵意識,慶祝較小的進步比慶祝大成就更為重要——它們當然更有回報。

外國家長如何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今天(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這個節日的口號是:“請來試試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將會發現,今天過後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這個特殊的節日是由美國民間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於1998年發起的,因為節日的英文名稱中“spank”一詞就是我們講的、最直接的懲罰方式“打屁股”,所以也有人將這個節日翻譯成“無巴掌日”或“拒絕體罰日”。

很多人以為美國人不打孩子,其實這種說法是片面的,美國人也打孩子,尤其是在一些拉美、亞裔移民家庭以及是一些收入比較低,受教育程度比較低的黑人家庭,打孩子的現象相對於白人家庭來說還是比較普遍的,甚至存在嚴重的虐待、性侵等情況。也正是因為美國的確存在虐待孩子的情況,美國兒童人權組織有效管理中心還在1998年發起了反對了體罰兒童的運動。

但是總體來說在美國體罰甚至虐待兒童的現象並不是很普遍,一方面兒童權益受到了嚴格的法律保護,但美國聯邦層面有比較著名的兒童虐待預防與處理法、兒童福利法、家庭安全法等,此外各州也有自己的相關法規,無論怎樣針對兒童的暴力行為,威脅使用暴力行為,甚至忽視、遺棄等行為都是被嚴格禁止的。

根據美國的兒童保護相關法律如果父母涉嫌對孩子使用暴力以及侵犯孩子權益,不僅可能因為觸犯刑事規定而面臨牢獄之災,甚至還有可能因為社會組織比如兒童保護機構的介入,而失去對孩子的監護權。

除了法律對兒童權益的嚴格保護之外,另一方面美國主流文化中對兒童言行規範中的教育也是非常嚴格的,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學校,主流的價值觀都是愛、平等、正直、守信、勤奮,可以說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在美國工作期間參加過弗吉尼亞州阿林頓縣一所中學的開學典禮,當時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去了,他在現場向全美中學生髮表新學期致詞,他以一名畢業生而非一國總統的口吻現身說法,告訴孩子們接受教育、勤奮學習對他們自己以及對這個國家是多麼的重要,我相信奧巴馬的講話肯定會有一些孩子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家長也好、老師也好,不會跟孩子成天炫耀什麼美德,他們會努力的用自己的行為感染每一個孩子,讓他們知道什麼是真善美,讓他們自覺的激發體內的潛能,樹立起對自己的信心和對社會的責任。

以前日本人好像對這個問題也不是特別重視,日本正式的對虐待兒童數字的統計是從1990年開始的,正兒八經制定一個兒童的虐待防治法是在2000年,主要從四個內容,比如說身體的虐待、性虐待然後遺棄罪、心理虐待。現在在日本毆打小孩的現象也不算是特別的普遍,但是這件事情肯定還是在發生,主要是身體虐待可能是比較多,80%以上還是來自於孩子親生的父母親,主要是還跟父母親的文化程度以及跟家庭的經濟條件也有關。

根據日本政府做的一個統計,一般虐待小孩子的人學歷都比較偏低,比如說34.3%的母親都是中學學歷,而且都沒有工作,家庭主婦呆在家裡不出門,然後經濟條件52.5%都屬於貧困人群,家庭條件不大好,沒有工作,可能生活的不愉悅,這些怨氣才有可能發洩在孩子身上。

最後將目光轉向澳洲。澳大利亞明文規定,如果父母有對孩子有不當行為,周圍的保姆、醫生、社區人員都必須及時向有關部門彙報,否則會受到處罰!因為這些嚴格的規定,很多亞裔的新移民感到非常不適應。

在澳大利亞,打孩子或者是責罰孩子,包括精神責罰以及肉體的責罰都是不被允許的,澳大利亞政府鼓勵全體國民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進行監督和向政府提供彙報,總體上政府把這個彙報人分成兩類,而政府也分別設立了兩條舉報熱線來接聽這兩類人的舉報電話。他們一類人稱之為強制性彙報人,而另一類是自願彙報人。

所謂強制性彙報人包括所有的和兒童工作有關的人員,比如說教師、醫生,他們有責任和義務在發現任何兒童可能被虐待、性侵犯、辱罵、體力體罰甚至包括髮現家長經常性的忘記給孩子帶午飯,兒童睡眠不足,兒童經常性缺課等等有問題的情況下,必須向社區服務中心進行具名或者不具名的彙報,如果這些強制性的彙報人在發現相關問題而不進行彙報的話,這些彙報人同樣也會受到處罰。

另一類人就是自願的彙報人,這些人包括鄰居、親朋好友甚至是路人,因為傳統的亞洲家庭這個亞洲家庭的家長通常對這個孩子是比較嚴格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等等觀念往往會導致家長產生過激的行為,但是總的來說隨著對澳大利亞法律的逐漸理解,和選擇用道理來教育孩子的方式慢慢的掌握,亞洲的這些新移民的家長也逐漸擺脫了以前動不動就打罵孩子的習慣。

不管是“流星拳無影腳”,還是“關小黑屋”,長大後都變成了我們的笑談。但是心理專家也提醒,孩子產生的很多心理問題都與大人的體罰有關。體罰不僅會讓孩子產生恐懼、緊張、害怕的心理,不利於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完善,還會破壞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親密感情。

當你“恨鐵不成鋼”舉起拳頭甚至棍棒時,請想想那並不遙遠的童年心事,想想那童年時的喜怒哀樂,眼下這個“不可理喻”的小孩兒,也許正是當初的自己。所以,請不要再把愛孩子當做簡單、粗暴的藉口。“國際不打小孩日”,家長共勉!

九種教育模式最易毀掉孩子

【毀掉孩子的七個簡單方法】

1.讓孩子覺得自己啥都不行。2.經常拿比TA“行”的人刺激TA。3.把自己塑造成家庭犧牲者,讓孩子有罪惡感。4.和孩子說話口氣決不和藹,一定要用命令式口吻。5.孩子一切要由你來定,不給TA一點自由。6.受氣後遷怒孩子。7.當眾出孩子的醜。

【10個毀掉孩子的錯誤行為】

1.寄予孩子很高期望且追求完美;2.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與責罰他;3.拿自己孩子跟別人比;4.依靠物質獎勵讓孩子學習進步;5.數落孩子的不是;6.預言孩子沒出息;7.代替孩子做選擇;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9.總是擔心孩子,漠視孩子的自控力和能力;10.不相信孩子。

子把父當馬,父望子成龍,可憐父母心!舔犢之情,不能不令人感動,然而舔犢的方式,恐怕尚待改進!縱觀家庭教育之弊,放縱者有之,溺愛者有之,施暴者有之,粗略的劃分一下,大致有如下類型。

一、模具製造型

持此類教育方式的家長[微博],大有人在。此類家長,屬於自以為是之人,總以為自己的想法不會錯誤,總以為自己是愛孩子,為孩子好。對孩子的要求極嚴,孩子的舉手投足,都給予詳盡的指示,從生活習慣、活動的範圍方式,到讀書的範圍方法、興趣愛好,甚至到高考[微博]專業的選擇、畢業工作的種類,都受到強制性指導。

殊不知,人是萬物之靈,人最大的長處,是善於思想,善於學習,善於在學習中創造,而這種教育模式,無形之中,就抹殺了孩子的自主學習與創造能力。在這種模式之下,不否認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卻成為模具製造的產品,家長原形的克隆,人的獨立思考與創造能力,在這些克隆產品中黯然消退。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在這種模式之下,恐怕龍鳳老鼠的後代,都是“老鼠”了!

二、溫室培養型

經濟條件的改善,孩子數目的減少,使家長更有能力精力來教育培養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給予孩子最好的學習與成長條件,彌補自己少時的缺憾,這是生在艱苦年代的家長的普遍做法。

孩子的吃,要操心,總擔心孩子缺鋅少鈣;孩子的穿,要操心,噓寒問暖,從孩子房裡的太空被空調,到出門武裝到牙齒的裝備,無一不體現了家長細膩的愛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學校附近春遊,父母也要請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許與“優秀”者(大多以學習成績為標準)交往;孩子的學,更要操心,從胎教,到小時候的藝術素質的培養(比如學琴畫畫),到入學的學校選擇、老師選擇,無一不體現了家長的“智慧”,直到孩子的畢業,專業的選擇,工作的選擇,愛人的選擇,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卻沒有料到,人的思慮有限,自然的造化無窮!這樣的做法,製造了許多肥胖兒童與厭食者,製造了免疫力極差的孩子,製造了龐大的厭學者隊伍,製造了離開父母一無所能的孩子。溫室的花朵,禁不住一點點風吹雨打,“溫室”培養出來的孩子,離開父母,卻無法適應於社會,最後父母只好哀嘆自己無法與天地同壽了!

三、極力壓榨型

這種模式多出現在孩子的讀書過程之中。教育的社會性與個體的特殊性之間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勢下,高等教育與高中教育沒有普及,大學生的就業率很低,迫使家長對孩子提出過於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夠上一所名校,有個較好的前程。

縱使學校能夠減負,家長也未必讓孩子減負,連小學生的作業,家長都要求孩子完成兩套三套,而學校面臨的生存壓力,教師面臨的考核壓力,也使學校的減負成為鏡花水月。在平時,孩子們都被迫學習到晚上10點以後,而假期,更有各種補習班、特長班在等待著被壓榨得燈枯油盡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設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殺孩子的創造力,而家長們,不設法補救,卻推波助瀾,成為扼殺孩子天性與創造力的同案犯。

四、經濟刺激型

物質的社會,造就物質的方式,一切以經濟為中心,教育模式也被產業化,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錢看”!考第一,獎勵多少,考前十名,獎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為制度!許多家長基本上都是以錢來“遙控”孩子。小小的腦袋,最終只容納了一個龐大的“錢”字,洗自己的衣服,可以,拿錢來;幫你做作業,可以,拿錢來;幫爸爸買包煙,可以,拿錢來……

五、原始放牧型

這類模式多出現在打工家庭或者問題家庭,父母忙於打工掙錢,無暇關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顧及孩子。當然也有現實的家長,認為讀書無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學,大學畢業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讀書也同樣可以掙大錢,甚至成為黑社會的流氓,也一樣“出人頭地”!乾脆就任其自生自滅!這種模式的後果,就是把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推給教師,現在雖然有“教育萬能”的理論,這世界上卻沒有萬能的教師!

六、自家蘿蔔型

俗話說,自家蘿蔔天大個,是啊,情人眼裡出西施,家長眼裡出天才,自家的孩子什麼都好,稍微的出眾,在有的家長眼中都是天才的舉動,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別家的孩子不好,是老師學校的不好,是社會的不好,自家的孩子絕對不會不好!這種情形,相信讀者也曾見識,其中危害,就不贅述了。

七、崇尚暴力型

“棍棒下出孝子”,仍然有部分家長崇尚用武力解決問題。特別在孩子調皮不聽話的時候,在氣頭上,對孩子拳腳相加的,仍然大有人在。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逆反心理以及長大後崇尚暴力解決問題的惡劣影響,很難消除。暴力調教的孩子,要麼逆反心理特別強,要麼特別懦弱,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決問題!

八、“大話西遊”唐僧型

這部分家長相對比較溫和,但又失之偏頗,當語言說服不能解決問題時,就難免絮絮叨叨了,好比是“大話西遊”的唐僧唸經,兩個小鬼實在受不了,只好上吊自殺了。現實之中,有的家長的確過於嘮叨,但殊不知,這樣做不僅對孩子的教育於事無補,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九、百依百順奴才型

經濟條件的改善,孩子數目的減少,一個孩子,可能是祖父祖母的期望所在,外公外婆的期望所在,叔叔阿姨的期望所在,父親母親的期望所在,這樣,造就了一大批“小皇帝”,自私自利,沒有愛心,唯我獨尊,最後不容於社會也就必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