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校長“夾心餅乾”的苦處有誰知?

最近,安徽某中學學生群毆教師的事件,引發了輿論關注,教育界內很多人士為被毆的教師鳴不平,暫且不論該事件中的是非對錯,起碼說明教育系統內部對教師是十分關注的。然而,該校校長被撤職,卻少有人議論,這也正好印證了基層幹部作為“夾心餅乾”的無奈和苦處。

在基層學校,校長往往是對上對下兩面都不討好的角色。平時不管什麼事情,上級都把責任全部壓在校長身上,總拿“一把手負責制、責任追究制”來約束校長,有些地方的校長一年籤的責任狀有十多個。不出狀況還好,一旦出什麼狀況,上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對校長問責。出了狀況,沒產生影響還好,一旦引起了社會關注,校長就只能認栽了,撤職還算好的,說不定連自由也丟了。憑良心說,只要不是故意吹毛求疵,一所學校,師生偶爾產生一次衝突,雖不是什麼好事,但也算正常。校長即使有責,責任也未必大到要受停職處理。以此類推,如果有人在教育局鬥毆,是不是局長也該停職呢?如果有人在政府鬥毆,是不是縣長、市長也該停職呢?如果有人在馬路、在河邊鬥毆,又該停誰的職呢?而且,校長停職的依據究竟是什麼?哪一項法規?哪一項制度?哪一條哪一款?其他單位、學校,難道就沒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如果有,又都是怎麼處理的?也許我們還可以設想一下,假如安徽某中學學生群毆老師這件事情並沒有傳播出去,結果又會怎樣呢?恐怕大家都會相安無事,校長還是那個校長。

在教工群眾面前,校長往往又成了“出氣筒”。待遇沒提高是校長的錯,學校發展不快是校長的錯,檢查評比多是校長的錯,工作壓力大是校長的錯,教師權益沒保護好更是校長的錯。也許在老師們看來,學校老師被學生群毆,那還得了?校長幹嘛去了?又吃喝玩樂去了?又貪汙腐敗去了?要你這個校長有何用?無論什麼事情,只要看不慣,只要不滿意,老師們總是想當然地把責任往校長身上推,把氣都往校長身上撒。可他們不知道,學校根本不具有自主辦學權,在上級那裡,校長連基本的話語權都不能保證,還何談保護教職工利益?責任來了,第一個倒下的就是校長,校長還有什麼能力去攙扶學校教師一把?

校長首先是一位教師,多數情況下都會站在教師的角度思考問題,作為學校的“領頭羊”,也有責任和義務為教師們撐起一片晴空。校長又是行政體制中的一員,很多情況下不得不用行政思維謀事做事。當頂層和基層的利益無法實現對接時,上級會罵校長無為,老師會罵校長無能,校長儘管問心無愧,但總會感到兩頭受氣的無助。其中的難處,也許只有當過基層校長的人才會真正明白。

筆者並不想為校長們辯解什麼,只是想提醒提醒校長們的上級,在工作中,校長哪怕有千錯萬錯,也應該依法依規按程序處理,不能憑領導的個人意志辦事,更不能根據輿論的關注度來定責。也想告訴千千萬萬教師朋友,校長也是教師隊伍中的一員,不要在感情上排擠自己的校長,甚至把校長推到自己的對立面。校長的力量不僅源自上級的關心,更多的還源自於廣大教師的支持。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是很多人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拋開校長去談教育,這樣的大道理相信誰都能懂。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有理由期待,校長即使不用被高看一等,也應該受到起碼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