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啦!海鮮被“注水”,南京消費者要提高警惕了!

注意啦!海鲜被“注水”,南京消费者要提高警惕了!

夏天是吃海鮮的好時候,皮皮蝦、蟶子、海螺、螃蟹、蝦......都是誘人的美食。近日,網友爆料自己在海鮮市場買的蟶子一煮全是水,問了做海鮮的朋友,才發現了其中的黑幕: 低鹽度水浸泡可增重 。

下面用測試直觀的展現浸泡前後變化,結果顯示:採用9‰低鹽度水浸泡七小時之後的蟶子和鮑魚分別比浸泡前增重29%和34%。

注意啦!海鲜被“注水”,南京消费者要提高警惕了!
注意啦!海鲜被“注水”,南京消费者要提高警惕了!

低鹽浸泡海鮮會“虛胖”

網友在微博上曬出的圖片,放置在只有標準鹽度(標準鹽度為18‰)一半的水裡(9‰低鹽度水),2064克的蟶子幾個小時就增重到2854克。

測試採用9‰低鹽度水浸泡7小時後的蟶子和鮑魚分別比浸泡前增重29%和34%。

相關人員介紹,這一現象就是滲透原理。海水中的生物生活在高濃度的海水中,細胞鹽度較高。降低鹽度或換成淡水時,外界鹽度低於細胞鹽度時,細胞會吸水,海鮮重量因而增加。海鮮養殖在低鹽度水中的時間越長,重量會逐漸增加,口感也會變得乾柴、無味,而且比正常海鮮更容易死亡。

一般情況下,泡在與海水鹽度相當的正常18‰鹽度水環境的海鮮會將體內的泥沙和汙物慢慢排出,消費者拿回家中還可以活好幾天。泡在9‰鹽度水環境中的海鮮就好像被霧霾籠罩一樣呼吸困難拼命吸水,活力降低,死亡率高,消費者拿回家之後半天就不行了。

只有少數海鮮吸水後有明顯變化

泡水過程中,只有少數海鮮吸水後會產生明顯的外觀特徵變化,仔細觀察才能看出其中端倪。“波士頓龍蝦是變化比較明顯的一種海鮮,虛胖的龍蝦肚子會很脹,背後的肉會露出來。低鹽度水浸泡之後,鮑魚活力會降低,肉會變軟,沒有Q彈感。沒有喝水的鮑魚會互相吸在一起,手指按一下會感覺鮑魚的肉很Q彈。蟶子泡低鹽度水之後,身體會縮到甲殼內,不舒展,肉會變軟,手摸到的觸感會軟綿綿。”

市民注意商超內各種海鮮是否有明示養殖的鹽度、溫度等標準,才能避免買到低鹽浸泡的虛胖海鮮。

三文魚可看生吃資質標識

而對於近期大家比較關心的三文魚,儘量選購那些產地為挪威而且包裝上有生吃資質的三文魚。現在全球三文魚的產地有很多,挪威的最好,空運最佳。雖說肉眼直觀看不出空運和海運三文魚的差別,但吃過一次便會知道肉質的感覺明顯不同。

海鮮專家支招辨別五大坑

那麼除了海鮮注水,海鮮市場還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需要我們在購買時多加留意呢?

挑選海鮮時如何鑑別這些“虛胖分子”?

1、“海鮮穿冰衣”

除了活海鮮外,在購買帶魚、魷魚、基圍蝦、小黃魚等冰鮮時也要注意冰衣是否超量,虛算分量。農業部的凍熟行業標準,明確規定冰衣重量應≤20%,但目前市場上冰衣超重情況仍然屢禁不止。

2、厚重黑色塑料袋

在購買海鮮時要注意塑料袋是否重量超標。海鮮市場一般採用黑色塑料袋進行包裝,但是該類袋子往往比一般的塑料袋要厚重不少。據調查,此類黑色塑料重量有的甚至高達近百克。

當然,除了袋子自身的重量,一些活魚、活蝦的銷售過程中,多給點水再稱重也會讓消費者吃虧。

注意啦!海鲜被“注水”,南京消费者要提高警惕了!

3、偷樑換柱

挑選時是的海鮮回家後都“爛”了“壞”了,可能是因為商家在打包、加工的時候偷樑換柱,把提前包好的劣質品調換給你。

4、繩以做蟹

在購買螃蟹時要注意繩子是否過度捆綁。螃蟹綁著繩子賣很正常,但是除了塑料繩,商家們往往還會使用各種草繩(泡水)、橡皮圈等進行過度捆綁,繩以做蟹,價格也就高了。

今年年初就有網友在網上吐槽說:螃蟹綁上了草繩泡水之後會變成“一斤螃蟹四兩繩”。

5、濃妝豔抹

在挑選海鮮時要注意海鮮是否被“打扮過”。在海鮮市場,燈光下看起來鮮嫩無比的海鮮,可能經過商家處理。有的商販們為了讓海鮮看起來更鮮美,會在擱置許久的海鮮上塗抹新鮮魚血來裝扮。

最後安利一波投訴熱線以備不時之需

注意啦!海鲜被“注水”,南京消费者要提高警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