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脾氣這件小事,不容忽視!

发脾气这件小事,不容忽视!

发脾气这件小事,不容忽视!

發脾氣、哭鬧不止,可以說是孩子最容易出現的一類問題行為,這一行為從幾個月的嬰兒到十幾歲的少年都可能出現。

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看,發脾氣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有自己的需求並希望被滿足。但是,因為自閉症孩子本身缺乏認知理解能力,常常會出現身邊的人並不知道TA想要什麼或者知道TA的需求但是客觀因素無法滿足而溝通不良,因而常常會出現發脾氣的行為。

熟悉孩子的老師和家長都知道,每一個自閉症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就拿發脾氣這件事來說,有的孩子會表現為哭鬧、摔東西、甚至打人,而有些孩子不一定會外顯的表露出來,而是表現為對周圍人的言語毫無反應、置之不理,如果這是一個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孩子,家長就知道“TA在鬧脾氣了”。

為什麼會發脾氣?

身體不適

雖然我們認為發脾氣主要跟需要有關,但不可否認,自閉症孩子本身就有感官異常,他們往往對聲音、光線、溫度等變化都異常敏感,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很容易焦躁、哭鬧,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要先排除身體不適的因素。

需要得不到滿足

這是孩子發脾氣最常見的原因。孩子的需求往往是想吃某個食物、想玩遊戲、想去某個地方等,如果孩子的需要恰好是可以滿足的,也就不會出現發脾氣了,可是孩子們的需要往往是家長認為不應該滿足的,比如總想吃零食、在應該睡覺的時間想玩手機、晚上想去公園等,這時候不能被滿足的孩子就會發脾氣了。

有時候,因為自閉症孩子本身的發展落後不能表達需要,或者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瞭解有限,根本不明白孩子的需要,更談不上滿足了,這時也會出現發脾氣等行為。

以上這些是孩子會發脾氣的原發原因,如果孩子發脾氣的頻次越來越高,很可能是身邊的人強化了TA發脾氣這件事。比如發脾氣、哭鬧後,爺爺奶奶看著心疼,就把零食給孩子了;爸爸媽媽怕吵到隔壁鄰居,就允許孩子玩一個小時。當發脾氣和達成心願畫上等號時,孩子自然會經常使用這個強有力的武器,甚至越發脾氣越大、次數越來越多。

逃避某件事

孩子發脾氣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逃避做某件事。比如不願意去幼兒園、不想吃某種食物、做練習時間長了等等,如果孩子發脾氣後可以達成心願,不做不喜歡的事,那麼無疑又是一次強化。

對於不同原因造成的發脾氣,

在處理時要先區分,再行動!

1、對於身體不適發脾氣的孩子,首先要安慰,例如擁抱、輕拍背部等,同時觀察孩子的動作(例如捂住耳朵,可能是因為聽到不喜歡的聲音),根據對孩子的瞭解,排查孩子不舒服發原因。

當孩子被安撫平靜後,對於有語言能力的孩子,可以通過語言、圖片、手勢等了解孩子不舒服的原因,並教孩子不舒服的時候該如何表達。對於沒有語言的孩子,不妨記錄下孩子這次發脾氣的時間、發脾氣持續了多久、有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可能的因素等,幫助家長分析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2、對於非身體因素髮脾氣的行為,家長和老師需要設置一些規矩,讓孩子明白什麼時間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比如午睡後可以吃小餅乾,下午3點可以玩20分鐘遊戲等等,讓孩子知道這些願望是有機會滿足的,同時,不妨代入代幣制,當孩子按時間做這些事情時,給予獎勵。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敢於忽視孩子發脾氣,當孩子又一次因為有需要而哭鬧的時候,不理會TA繼續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只是看著TA,沒有語言和行動的回應。有些孩子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會停止,有些孩子會哭的更大聲,還有些孩子則可能選擇別的方式比如擁抱家長等,期待得以滿足,如果家長很確定這個需要是不合理的,就要堅持冷靜處理,堅持原則。

3、家長或老師也可以在孩子發脾氣時,給予引導,例如:“只要你不再哭鬧,我就開始數數,數到5時,給你一片小餅乾”或者“現在不哭的話,可以做...也可以做...,你要做什麼?”注意選項和孩子的要求有一定關聯,讓孩子意識到聽從指令是有好處的。在整個過程中,家長或老師要注意自己的情緒不被幹擾,否則效果很差。

4、如果孩子因為逃避任務而發脾氣,是因為任務難度過高,建議降低難度,或調整為孩子可以完成的任務,或者縮短時間等,讓孩子可以完成。

5、在孩子沒有發脾氣的時候,可以跟孩子約定好,如果一天沒有發脾氣,會得到什麼樣的獎勵,或者發脾氣不超過幾次,會有什麼樣的獎勵,慢慢提升難度,直到孩子不隨意發脾氣。開始時可以每天都獎勵,慢慢的可以用代幣來計算,積累一週換取一個更喜歡的東西,提升孩子的管理能力。

6、家長朋友們也要注意,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父母常常發脾氣,就離孩子發脾氣不遠了。

對於孩子發脾氣的干預,一定是越早開始越好,否則隨著TA生理的發育,到了一定年齡,父母就很難管理了。

发脾气这件小事,不容忽视!

恩啟,讓康復更有效!

发脾气这件小事,不容忽视!
发脾气这件小事,不容忽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