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好習慣?先從改掉壞習慣開始吧!

培养好习惯?先从改掉坏习惯开始吧!

我們常常提到“習慣”,但“習慣”這玩意兒到底是什麼鬼呢?

一般而言,可以把習慣分為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這兩種習慣都是受後天生活模式或環境的影響,長期形成的,具有自發自動的特徵。我們可以簡單認為習慣的本質是一種長期記憶,一種神經迴路,有點像條件反射,在特定的環境中自動做出特定的思維反應或行為反應。(這段好無聊)

習慣這個東西是很重要的。每當到了要做個人規劃的時候,“培養好習慣”這件事總會被提上日程,因為我們知道,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繼而影響我們的“行為”和“選擇”,甚至像擇偶或選擇工作這種對人生有決定作用的事務也深受習慣的影響。

所以,我們可以說,什麼樣的習慣最終決定了我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熱衷於做“習慣列表”,大家都希望通過改善個人習慣來讓自己變得更好,過上更符合期望的生活。

不過,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如果去網上搜集一些這樣的列表,我們往往會發現,大多數事項都是“需要培養的好習慣”(如每天背X個單詞、每天做X個俯臥撐等),而鮮有事項是“需要改掉的壞習慣”(如注意個人衛生、不亂放拖鞋等)。

我想,這大概是因為好習慣足夠好聽、更能滿足自己“哇,我很快就要變強了有木有”的心態、在展示的時候更能引起別人的誇讚吧。想想看,假如把自己的壞習慣列一張表出來,連自己都不忍直視,更別提其他人會說:“哈哈哈,原來你是這樣的董泉,我要取關~”,這多不合適啊是吧。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傾向於對自己的壞習慣選擇性無視。

然而,雖然沒有確實的證據,但從我自己的體驗和觀察來看,一份滿是“培養好習慣”的列表常常不到兩個星期就被拋到腦後了。至於為什麼?如果你現在手頭有這麼一份列表,不妨拿出來仔細觀察一下:

是不是有不切實際的事項?這些列表中,有些是自己YY中的美好形象,比如每天苦讀3個小時,而實際上你很難每天都抽出這麼多時間;有些是沒有目標支撐的,比如練習吉它,但卻並沒有想好為啥要練,練到什麼程度;有些是去網上找的別人列出的清單,而那個人壓根就跟自己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諸如此類。

是不是有很多跟自己當前的生活或思維模式相沖突的?比如,想每天都鍛鍊身體,卻忍不住夜夜宵夜宵宵夜宵;想早起背單詞,卻晚晚熬夜;說好了認真討論工作,卻忍不住調戲女同事……咳咳……這些怪習慣尚未去除,談何去培養好習慣呢?

再看看是不是有很多“增量”的事項?比如每天練字、每天鍛鍊身體之類的。我們知道,增加的事務在執行的時候多多少少總是會有些阻礙的,無論是主觀意識上的,還是客觀條件的限制。

再看看,是不是大多數都是一些反饋期很長的?比如上面提到的讀書、學習、練琴、練字、鍛鍊身體,這些需要長期努力的、需要很久之後才能看出明顯效果的事務,堅持下來也是相對困難的。

這就是我們總是無法成功“培養好習慣”的原因。說到底,培養好習慣這件事,好聽不好做。我們本來就沒那麼好,步子要是跨得太大,就難免扯著蛋了。

這並非說培養習慣這事就沒法做了,而是說,對於很多在培養習慣方面苦苦掙扎的同學們來說,與其考慮如何培養好習慣,不如先考慮一下改掉現在的壞習慣。

如果做個對比,我們會發現,改掉一個壞習慣往往比培養一個好習慣要簡單很多,就像是從-1到0總比從-1到1要簡單一些。從簡單的開始,就很容易持續下去了。

首先,與需要願景或目標支持的“好習慣”不同,“壞習慣”是很容易定位的。它們造成的痛苦和不便我們自己是很清楚的,只是大多數時候不肯承認罷了,而如果能對自己敞開胸懷,隨隨便便就能寫出一大堆(我好像暴露了什麼)。如果你確認自己寫不出來,我在佩服兄臺(的臉皮)之餘,還是建議再問問與自己親近的人,看看他們最受不了你哪一點。

其次,相較而言,改掉壞習慣會容易一些,至少,會有一些容易的。比如每天換襪子內褲、少說粗口、坐直身體、不隨便評判他人等等,比起那些好習慣,這些是不是既具體又有標準呢?做好這些,又能費得了多大事兒呢?

而且,只要有改變,幾乎就是立竿見影的效果。還記得以前講東西的時候,總感覺即便是自己熟悉的內容,也講得不夠順暢,直到有次聽了自己的錄音才發現,我靠原來我那麼喜歡說“然後……然後……”(想必有同學是跟我一樣的),而在注意到這個問題之後,這種無意識的語言習慣幾乎立刻就被糾正了,演講也變得流暢多了。再想想,假如我們做到了上一段說到的那些事情,自己馬上就變成了一個更乾淨、更有修養、更健康、更客觀的人,是不是更容易持續做下去,直到形成良性循環(好習慣)呢?

另外,當我們改掉某些壞習慣的時候,也許還會發現一些額外驚喜,那就是:壞習慣或者它造成的障礙沒有了,只能形成“好習慣”了。比如不“熬夜”了,就只能“早睡”;不在“聚餐時玩手機”,就只能“多和朋友交流”了……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改掉壞習慣反而比刻意培養好習慣顯得更自然。

當然,也有些習慣是很難一下子改掉的,舉例:

  • 有心理或生理依賴的嗜好,比如抽菸、酗酒等;

  • 不明確的,在日常普遍存在的行為模式,比如拖延等;

  • 涉及許多外部或客觀因素的負面狀態,比如熬夜、失眠、頻繁嘆氣等;

對於這些麻煩的事項,千萬不要著急(急也沒用),最好是把它們單獨列出來,看作是獨立項目,逐個搞定。

OK,廢了這麼多話,無非是想說,

壞習慣關乎現在,好習慣關乎未來。從執行層面來講,還是建議大家先立足現在,再放眼未來,說白了,就是我們得先把自己從一個不怎麼樣的人變成一個還不錯的人,再想辦法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