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古靈魂搖滾心

經過多年尋覓,Pearl Lowe終於找到適合自己獨特風格的家。復古懷舊風混搭英倫搖滾範兒,古老的建築再次煥發活力。

復古靈魂搖滾心

✎ 起居室又承擔著書房的功能,貝殼形狀的座椅為空間增添了20世紀50年代的典雅,Pearl的時尚及室內設計都是在這裡產生的。

屋主:PearlLowe,時尚&室內設計師,她的丈夫Danny Goffey,音樂人。他們的孩子大女兒Daisy(只有週末來住)、20歲的Alfie、18歲的Frankie和11歲的Betty,還有狗狗Angie。

房產:位於薩默塞特,是喬治時期的建築,有11個臥室。一層設有門廳、內門廳、起居室/書房、畫室、家庭活動室、餐廳、廚房、遊戲室、儲藏室和雜物間,二層有6個臥室和四個衛浴間,三層設有5個臥室。

復古靈魂搖滾心

✎ Danny Goffey的吉他以及為Supergrass製作的白金唱片《In It for the Money》擺放在入口,為整個喬治時代的建築增添了雅緻的一景,細細品味,既有一點鄉村的色彩,又有點搖滾的氣息。

6年前Pearl第一次跟朋友來看房子時,朋友就說這個房子簡直就是為她定製的。Pearl也同意朋友的說法,不過那時候原房主無法接受Pearl提出的價格,後來他們一直保持聯繫,直到2017年年初,原房主終於接受了Pearl夫婦提出的價格,於是房子就被買了下來。“其實搬到這裡還是有點好笑,因為這裡有11個房間,所有的孩子包括大女兒週末來住,房間也有點太多了,”Pearl說道,“不過,就是這個房子了,我們最終還是買了。”

房子建於1852年,建築正面是一個巨大的曲面,內部設有喬治時期特色的大空間和高高的天花板。買房後,Pearl覺得通過重新貼壁紙或噴塗牆面就可以入住,這樣還能在8周後舉辦家庭聚會。“這樣做確實有種障眼法的感覺,”Pearl也承認,“家裡不需要改動牆體,最大的變化就是將原有的餐廳改造成廚房,我已經在交換購房合同的時候就開始行動了,當天我就訂購了櫥櫃。”她沒有預料到電線和排水管道等問題。“房子的前部沒有設置排水系統,”Pearl無法相信地搖著頭,“Daisy只是洗了個澡,花園裡就到處都是水和泡沫了。”

復古靈魂搖滾心

✎ 家裡的各種配飾都是從Frome和Shepton Mallet的舊貨市場淘來的,Pearl憑藉自己對物件兒的感覺來判斷這件物品是否適合放置在家裡。家庭活動室中的沙發飾面採用了虎皮圖案,為英國鄉村風格增添了一絲城市的感覺。

平時的聲望並不能成為裝修工程成功的保障。裝修的時候,Danny正在忙他的新樂隊,Pearl也正在為著名的生活及兒童時尚品牌做設計,而且全家還住在一個冬天沒有供暖的房子裡。那時候Pearl可以說是分身乏術,“難怪我會做一些錯誤的決定”,Pearl說道,“Daisy房間的壁紙已經貼好了,有一天Danny看著起居室的綠色壁紙說他討厭這個壁紙,一點也沒有搖滾的感覺,整個房間看起來有點像20世紀80年代的溫室。”於是Pearl不得不重新選擇壁紙。

復古靈魂搖滾心

✎ Daisy是家裡的長女,雖然不常住在這裡,不過還是為她準備了房間。復古四柱床為房間帶來維多利亞時期的哥特風,而帶有現代氣息的白色地板、新銳油畫和整潔的壁紙為空間增添了活力。

復古靈魂搖滾心

✎ Betty房間中的所有物品都是她自己選擇的。牆面採用黑白條紋的壁紙,雖然Pearl曾經建議用黃色的,但是Betty堅持自己的想法。她期望自己未來能成為一名設計師。

雖然起居室的壁紙最初選錯了,不過Pearl的巨大成功並沒有被這點錯誤所淹沒。Pearl在廚房打造了一個三米長的工作臺,並選用了無縫大理石臺面。“Danny禁止我買懷舊風格的二次利用的櫥櫃,他不想在使用的時候抽屜或者拉手突然掉下來。”Pearl 笑著說。

復古靈魂搖滾心

✎最初Pearl選擇了紅褐色櫥櫃,不過到貨後,她發現不是很搭配,於是噴塗了新的顏色。現在櫥櫃是藍色和黑色的組合,襯托出大理石臺面及懷舊風椅子的美。

復古靈魂搖滾心

✎Danny特別擅長掛畫的擺放,他能為掛畫找到更合適的位置。家裡所有的畫作都是多年的藏品,其中還有好友Zoe Grace的作品《I’m Not Sorry》。

復古靈魂搖滾心

✎好友Zoe Grace設計的燈箱裝飾在廚房中,每天都可以欣賞。

復古靈魂搖滾心

✎Pearl非常迷戀小碎花壁紙,它們與懷舊風格非常搭配。主臥中床頭、床尾及腳榻都採用碎花圖案,與壁紙完美呼應。

Pearl為全屋選擇了優雅的壁紙,並搭配了虎紋飾面、復古燈、霓虹藝術品、蓬鬆的地毯、枝形吊燈和印花棉布。讓家達到一個全新的更加優雅的層次,這就是Pearl對復古混搭的看法。

戶型圖

復古靈魂搖滾心

一層

復古靈魂搖滾心

二層

“去愛家中的每一個空間,”Pearl說,“我只是想從我的家中獲取靈感。”

攝影/Paul Raeside

製作/Marianne Cotterill

翻譯&文/Lisa

繪圖/李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