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故事——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簡稱“電子科大”,坐落於有“天府之國”之稱的成都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為教育部 、工信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重點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兩電一郵成員,設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以工為主,理工滲透,理、工、管、文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中國電子類院校的排頭兵”。

電子科技大學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是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併創建而成。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確定為七所國防工業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1997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211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2000年,由原信息產業部主管劃轉為教育部主管。2001年,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

根據2016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個校區,佔地面積5000餘畝;設有24個學院(部),59個本科專業;有各類全日制在讀學生33000餘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12000餘人;有教職工38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2100餘人,教授445人。

成都故事——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成立於1956年9月,是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的電訊工程系、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系和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的無線電系合併創建而成的新中國第一所無線電大學。學校成立以來,隨著國務院機構改革的進程,先後歸屬二機部、一機部、三機部、四機部、電子工業部、機械電子工業部、電子工業總公司、信息產業部負責管理。建校之初,學校定位為中國培養無線電工業幹部(人才)的主要基地,重點為中國無線電工業部門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1955年3月30日,高等教育部黨組織向周恩來總理呈送《關於沿海城市高等學校1955年建設任務處理方案的報告》中提出:“將華南工學院、南京工學院、交通大學等校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調出,在成都建立無線電工程學院。”5月,國務院同意高等教育部的報告,並決定由高等教育部和第二機械工業部共同負責籌建成都無線電工程學院。

1955年7月21-28日,在北京第二機械工業部會議室,召開成都無線電工程學院的籌備會議;會議決定,成立成都無線電工程學院籌備委員會以及下屬秘書、基建、教務三個組,並從即日起開始辦公。

1956年2月4日,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會議正式決定,學院院址設在成都市東北郊府青路以東、沙河以西的保和鄉地區。隨後開始大規模基建工作。

1956年9月初,沙河校區電子通信大樓、教學主樓兩翼和4幢教職工眷屬宿舍15639平方米、3幢教職工單身宿舍15505平方米,以及教職工食堂1329平方米,均以竣工。

成都故事——電子科技大學

秋天的銀杏美景是一大特色

成都故事——電子科技大學

禮堂

成都故事——電子科技大學

圖書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