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3年零垃圾生活,既省錢又省時間,這女孩影響了身邊30萬人

過了3年零垃圾生活,既省錢又省時間,這女孩影響了身邊30萬人

這一罐垃圾是加州的Kathryn Kellogg在兩年中製造的,全部無法回收且不能分解。

攝影:TIMOTHY ARCHIBALD,NATIONAL GEOGRAPHIC

撰文:STEPHEN LEAHY

想象下這樣一幅場景:在全世界的海岸線上,幾乎每米都堆著15個裝滿塑料垃圾的食品雜貨袋。事實上,這只是一年內產生於陸地並最終進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量。據世界銀行的研究者提供的數據,全球每天至少產生350萬噸塑料垃圾和其它固體垃圾,是一個世紀前的10倍。美國是全球第一大垃圾製造國,每年產生垃圾2.5億噸,相當於每人每天製造2公斤垃圾。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加入“零垃圾”運動,參與者通常是年輕的千禧一代女性。一個容量為234毫升的敞口玻璃罐就足以裝下他們一年製造的垃圾。他們並不想成為嬉皮士,而是信奉現代的極簡主義生活方式。他們認為,這種生活方式既省錢又節省時間,還能使生活更加充實。

過了3年零垃圾生活,既省錢又省時間,這女孩影響了身邊30萬人

Kathryn Kellogg是一位零垃圾生活方式的博客作者,她儘可能的少使用包裝和一次性塑料用品。她和丈夫 Justin Norton住在加州的瓦列霍。

攝影:RANDY OLSON,NATIONAL GEOGRAPHIC

Kathryn Kellogg是踐行“零垃圾”運動的年輕千禧一代的一員,因此她每年產生的無法分解或回收的垃圾大量減少,一個400毫升的罐子就足以容納她兩年製造的垃圾。相比之下,每個美國人一年平均製造的垃圾則多達680公斤。

“通過購買新鮮食物而不是包裝食品、批量購買生活用品以及自己製作清潔劑和除臭劑等日常用品等方式,我們每年可節省5000美元,”Kellogg說道,她和丈夫住在加州瓦列霍的一棟小房子裡。

Kellogg是幾個“零垃圾”生活方式的博客作者之一,她會在網絡上分享自己採用的方法,為期望加入零垃圾運動的人提供實際建議和鼓勵。在3年中,她的博客goingzerowaste.com和 Instagram賬號增加了300000個讀者。

“我認為許多人都願意減少垃圾,”Kellogg說道。不過,她不希望人們執著的試圖將所有垃圾裝入一個罐子中。零垃圾的出發點是儘可能減少垃圾,做更好的生活選擇,她說道。“儘可能減少垃圾,購買更少的物品。”

不斷壯大的社區

上大學期間,Kellogg有過一次擔心自己患乳腺癌的經歷,這促使她開始關注個人護理產品上的標籤,尋找減少接觸潛在有毒化學物質的方法。後來她找到了替代方法,並開始自己製作產品。就像自己的讀者一樣,Kellogg也從別人那裡學習,其中包括紐約的Lauren Singer,後者創建了廣受歡迎的博客Trash is for Tossers。早在2012年,當自己還是環境學學生的時候,Singer就開始減少垃圾,後來逐步將“零垃圾”生活方式發展為自己的事業,做這一領域的演講者、諮詢師和零售商。她已經創建了2家商店,致力於使人們的“零垃圾”生活變得更容易。

如今,網絡上活躍著一個“零垃圾”社區,社區成員們會相互分享觀點和麵臨的挑戰,為那些擁有認為沒有必要擔心垃圾的家人朋友的人提供支持。“當你嘗試做與眾不同的事情時,會有擔心被拒絕的恐懼。不過,相比使用紙巾,使用毛巾擦拭廚房的汙跡並不是激進的行為,”Kellogg說道。

許多減少垃圾的解決辦法使用的是塑料用品和一次用產品時代之前非常常見的方法。比如使用餐巾布、手帕以及布雜貨袋,用醋和水清洗,用玻璃或不鏽鋼容器裝剩下的食物。這些以及相似的老式解決方法不產生垃圾,而且長期來看成本更加低廉。

質疑正常的概念

選擇“零垃圾”生活方式意味著質疑什麼是正常的,跳出框框思考,Kellogg說道。為此她舉了一個例子:她喜歡吃墨西哥玉米粉圓餅,但不喜歡做。為了堅持零垃圾生活理念,她不想在雜貨店購買帶包裝的墨西哥玉米粉圓餅。最終,她想出瞭解決辦法:從當地的墨西哥餐館購買新鮮的墨西哥玉米粉圓餅。這家餐館欣然將玉米圓餅放進Kellogg的容器裡,因為這樣他們會節省成本。

“許多類似的解決方法其實很簡單,而且任何減少垃圾的方法都是朝著正確方向邁進的一步,”她說道。

2017年1月,辛辛那提市的Rachel Felous只採取了幾項措施就把這一年的垃圾減少為一袋。對於這些措施給自己生活帶來的影響,Felous既驚訝又高興。

過了3年零垃圾生活,既省錢又省時間,這女孩影響了身邊30萬人

2018年3月,加拿大溫哥華的居民在新建的“零垃圾”中心倒垃圾。該中心是一個一站式家庭垃圾收集站,居民可以傾倒能重新利用或回收的垃圾,以幫助減少進入垃圾填埋地的垃圾數量。

攝影:LIANG SEN,XINHUA NEWS AGENCY

“選擇零垃圾生活方式真的很棒,我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詫的社區,交了許多新朋友,而且找到了新的機會,”Felous說道。

儘管是一個具有環保意識的自然愛好者,直到搬家的時候Felous才第一次考慮自己製造了多少垃圾。那時她才意識到自己囤積了多少物品,其中包括6瓶用了一半的洗髮水和護髮素。在閱讀了一篇關於零垃圾生活方式的文章後不久,她決定為自己的垃圾排放承擔更多責任。在致力於減少垃圾的過程中,Felous也在Instagram賬號上記錄了遇到的困境和挑戰,以及取得的成功經歷。

按照重量計算,75-80%的家用垃圾都是有機物,可以堆肥,最終變成泥土。Felous居住在公寓大樓裡,為了處理有機垃圾,她會把它們放入冰櫃。每到一個月,她就會把冰凍的垃圾帶到父母家,當地的一個農民會過來取走用於餵食動物或堆肥。如果有機垃圾進入垃圾填埋場,很可能不會變成堆肥,因為那裡的空氣不夠流通。

Felous在家中從事網絡設計和攝影,她建議其他人逐步實現零垃圾生活目標,對自己仁慈一些。改變生活方式是一趟旅程,不能一蹴而就。不過,這份努力是值得的,她說道。“我不知道為何自己沒有早點開始。”

一個普通家庭

生活在多倫多郊區的Shawn Williamson十年前就開始了零垃圾生活方式。在寒冷的冬夜,當鄰居把3、4包垃圾拖到路邊傾倒時,他卻待在溫暖的家裡看曲棍球比賽。在過去的10年裡,Williamson和妻子女兒一共只倒了6包垃圾。“我們過著非常正常的生活。我們只是減少了垃圾數量,”他說道。

與大多數人的想法相反,減少垃圾並不費力,他補充道。“我們會批量購物以減少購物次數,這會幫我們省錢,還能節省時間,”Williamson說道。

Williamson一家住的小房子已經20年了,這棟房子唯一不同尋常的地方在於有很多架子,用於存放批量購買的大米、麵粉、幹豆子、堅果、衛生紙和其它用品,這些物品至少可以維持一個月,他估計道。“這些東西並不會使家裡顯得雜亂,我依舊把車停在車庫。”

Williamson是一位擅長可持續性領域的企業顧問,他說自己的目標是在生活的各方面減少浪費。“這是一種尋求更好的做事方法的思維方式。一旦找到了方法,保持起來幾乎毫不費力,”他說道。

Williamson所在的社區運營著一個回收塑料、紙張和金屬的項目,他家的後院放置了兩臺堆肥器——分別在冬天和夏天使用,可為花園提供大量肥沃的土壤。至於其他方面,他購物時會注意避免垃圾,同時提醒自己丟棄任何物品都會耗費金錢:包裝會提升物品的造價,那麼我們就得通過稅費支付處理包裝的費用,他說道。

購買不帶包裝的當地產品更方便,從肉類到肥皂,都是如此。如果沒有別的選擇,他會把包裝留在收銀臺。商店通常會重新使用或回收利用,留下包裝會傳遞一個信息:許多顧客不想用塑料包裝商品。

過了3年零垃圾生活,既省錢又省時間,這女孩影響了身邊30萬人

在倫敦北部,這些塑料包裝的辣椒正等待顧客購買。英國銷售的80%塑料包裝源自42家公司,這些公司最近簽署了一項協議,力爭在未來7年裡通過一系列措施減少塑料汙染。

攝影:DANIEL LEAL-OLIVAS,AFP/GETTY

在踐行了10年的零垃圾生活方式後,Williamson的腦袋裡依舊會蹦出新的想法。在這裡他指的是更廣泛意義上的廢品——不購買95%情況下都處於停泊狀態的第二輛車;或者是洗澡時刮鬍子以節省時間。他給出的建議是仔細檢查下自己生活中可能會出現浪費的方面。“如果消除這方面的浪費,你會過上更快樂、更有益的生活,”他說道。

專家給出的5個零垃圾生活原則

1、拒絕——拒絕購買帶有大量包裝的物品

2、減少——不購買不迫切需要的物品

3、重用——改換磨損物品的用途,購買二手物品,購買可重複使用的物品,比如金屬水杯。

4、堆肥(僅適用於屋外有一大片地的人士)——按質量來計算,多達八成的垃圾其實是有機物,而這部分垃圾很難在垃圾填埋場中分解。

5、回收——回收物品需要耗費一些精力和資源,不過這比直接扔掉或使其變成廢品要好。

*以上原則根據其重要性排序。

(譯者:流浪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