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為經典的六首詩,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的高峰在唐代,千百年來,從未被超越。唐代誕生了一大批傑出的詩人,他們猶如天上的星星,照耀了詩的天空,而李白與杜甫無疑是最大最亮的那兩顆星星。李白與杜甫的詩風有著很大的差異,一個浪漫飄逸,一個沉鬱頓挫,但是此二人有著真摯而篤厚的友誼。李白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中寫道:“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而杜甫在《夢李白》中寫道:“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杜甫最為經典的六首詩,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杜甫,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對中國古典詩歌影響非常深遠。杜甫在世的時候,名氣和影響不算很大,可是在他去世之後,其影響與日俱增。 杜甫是時代的記錄者,他的每一首詩都有具體的事件,彷彿讓我們穿越了時空去見證一段又一段的歷史。

今日想與大家分享杜甫最為經典的六首詩,去感受其心憂天下的偉大情懷!

《兵車行》

杜甫最為經典的六首詩,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在古時候,戰爭時常發生,需要人當兵打仗,沒有人去的話,官府就會抓兵,杜甫這首《兵車行》 描繪了被徵發的士卒與家人分別的場景。它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詩的開頭描繪一幅震人心絃的巨幅送別圖:兵車隆隆,戰馬嘶鳴,一隊隊被抓來的壯丁,換上了戎裝,佩上了弓箭,被迫開往前線,征夫的爺孃妻子紛紛相送,哭聲震天。在“ 道傍過者問行人”這一句時,筆鋒一轉,通過設問的方法,讓征夫作直接傾訴戰爭的頻繁與殘酷。

石壕吏》

杜甫最為經典的六首詩,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杜甫在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徵兵,於是就其所見所聞,寫成這篇不朽的詩作。在這首詩中,杜甫用客觀的角度,敘述了石壕吏抓人當兵這一事件,從頭到尾,杜甫都沒有發表看法,只是在記錄老太太在說什麼,故顯得更加真實動人。

在詩詞的歷史上,很少有人能做到如此精準客觀的記錄某一件事,這首詩像是一部紀錄片,記錄著一千多年前的一場悲劇,令人動容。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最為經典的六首詩,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的晚年生活頗為悽苦,在此詩中敘述了自己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慘痛經歷。當杜甫睡在漏雨的茅屋中,蓋著溼漉漉的被子時,他所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的寒士”。 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要求變革黑暗現實的崇高理想,令人感動,體現了杜甫博大的胸襟,這或許就是杜甫偉大之處吧。

《望嶽》

杜甫最為經典的六首詩,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首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這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描繪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詩的一二句描繪了泰山綿延遼闊,縱貫齊魯兩地;三四句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五六句生動地體現了泰山神奇縹緲的景觀,令詩人著迷;最後兩句,想著登上泰山的景象。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不僅寫出了泰山的雄姿和氣勢,而且也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勇攀高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絕句》

杜甫最為經典的六首詩,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詩是杜甫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黃鸝在新綠的柳條間鳴叫;成排的白鷺飛上青天;西嶺的雪峰像一幅畫嵌在窗框裡;門前停泊的是從東吳來的船。四句詩,描繪了四幅不同的畫面,但是詩人的內在情感使其內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著詩人內心複雜的情緒。

《月夜憶舍弟》

杜甫最為經典的六首詩,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當時因為戰亂,杜甫的幾個弟弟分散在四處,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詩的首聯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 戍樓上響起鼓聲,秋季的邊境傳來孤雁的哀鳴。 頷聯點明瞭思念分散在四處的弟弟,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卻偏說故鄉的月亮更加明亮,突出了對故鄉的懷念。頸聯和尾聯寫明瞭因為戰亂,不知兄弟的消息,充滿了擔憂與思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