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看新區報」6月6日貴安新區報

「“鮮”看新區報」6月6日貴安新區報

扶貧+扶智 新區持續推進教育扶貧

據悉,為確保脫貧攻堅深入推進,貴安新區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春風行動”的安排部署,《貴安新區直管區全面小康助推扶貧行動方案“1+10”配套文件》精神及《貴安新區教育系統2018年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實施方案》的要求,著力推進直管區教育精準扶貧,助推教育精準扶貧領域各項工作向前發展。

出臺政策 精準扶貧

2015年以來,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行動要求,有效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新區先後出臺了《貴安新區直管區實施教育扶持推進精準脫貧的實施方案》《貴安新區2017年脫貧攻堅秋季攻勢教育精準扶貧行動方案》《貴安新區教育系統2018年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實施方案》等。

據瞭解,根據《貴安新區2017年脫貧攻堅秋季攻勢教育精準扶貧行動方案》,新區對轄區內高中學校和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就讀的農村貧困家庭學生直接按照政策規定,免交相關費用,先行落實了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就學“兩助三免(補)”精準資助政策。目前,新區已有631名高職學生(其中新生565名)、68名高中學生(其中新生30名)免交了相關費用。

新區還開展了“生源地助學貸款”工作,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當年考入全日制高校的學生(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職學生),優先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實現“應貸盡貸”,2017年助學貸款共計辦理565名學生,發放貸款379.27萬元,已全部發放到位。

此外,新區還實施了一生一策幫扶,由新區社管局根據貧困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每一個學生特點制訂幫扶培養方案,明確幫扶責任人,力爭在生活上、學習上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綜合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學生家庭脫貧問題。

精準識別 資助扶貧

“通過對四個鄉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摸排走訪,新區認證了轄區內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學生人數,促使新區教育扶貧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效。2015年以來,我們認證了轄區內教育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學生人數485人,各項資助資金共計59.093萬元,已全部完成撥付,發放到位。”新區社管局教育處處長唐華說。

據瞭解,2016年秋季學期,新區共退補33名學生學費,退補資金1.254萬元;2017年春季,免除38名學生學費,免除資金1.444萬元;退補18名學生住宿費、教科書費,退補資金1.62萬元。

新區還對直管區內農村戶籍的應(往)屆高中畢業生升入全日制本科和大專院校的學生分別給予5000元和2000元獎勵,鼓勵轄區學生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積極升入更高一級的學校就讀,從智力上助推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引向深入。

截至目前,新區各鄉鎮已完成就讀本科及大專院校全部學生上報統計工作,累計發放入學獎勵資金516.6萬元。

不僅如此,新區還按照“政府主導、整體推進、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原則,在新區公辦學前機構整體推進實施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工作,為學前教育兒童提供營養膳食補助。

唐華說:“我們在學前兒童家庭原有承擔供餐費用不減少的基礎上,做了‘加法’,全年按照學前教育兒童在園時間200天計算,標準為每生每天3元,每生每年補助600元。目前,該項工作已在轄區公辦幼兒園中全面實施,切實提高了供餐質量,改善了學前兒童營養健康水平,保障學前教育兒童供餐營養的需要。”

不僅如此,新區還積極對接愛心企業和人士,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參與教育脫貧攻堅計劃。截至目前,社會愛心團體和愛心人士已向高峰鎮狗場小學捐贈了價值3.674萬元的校服、文具用品、體育用品、冰箱、消毒櫃等物資,完成了貴安實驗小學“愛心微機室”建設等一批總投資達75萬元以上的愛心資助項目,為新區教育脫貧攻堅事業注入了強勁動力。

成立工作組 全面統籌教育扶貧

在教育扶貧方面,新區社管局將扶貧與扶智進行了結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唐華說:“下一步,我們將成立教育精準扶貧攻堅工作組,抽調相關工作人員充實到工作組中,並請財政、扶貧辦等相關部門支持,抽調相應工作人員加入工作組,全面統籌協調新區教育精準扶貧各項工作;認真對照目前存在的問題短板,列出問題清單,逐一制定整改方案,明確責任主體、整改內容、整改時限,一項一項整改落實。”

新區社管局還會對新區出臺的方案,進行持續發力;在基金兌現上,及時發放,準確發放;制定相關責任追究制度,對履職不力、執行不力、整改不力的單位和個人,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和責任單位的責任,確保新區教育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鮮”看新區報」6月6日貴安新區報

新區幼升小小升初預登記工作下週一啟動

據瞭解,小學預登記對象為2018年秋季就讀小學一年級適齡兒童。登記所需基本材料:法定監護人與適齡兒童同住戶口簿,所有材料需提供原件及複印件。登記要求:本地戶籍適齡兒童監護人應按照入學登記時間到劃片學校登記,凡不按時登記的,視為無就讀需求或服從主管部門統籌安排;不接受復讀生登記。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到實際居住地片區學校(北師大貴安附校除外)登記,除提供法定監護人與適齡兒童同住戶口簿外,還需提供監護人身份證、居住證明(公安機關或現居住地村委會出具的居住證明)或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或營業執照及納稅證明等材料。

貴安新區管委會各部門單位、開投公司、華芯公司、綜保區(電子園)管委會、駐新區部隊、監獄、中央企業等單位正式、掛職、借用幹部職工除提供法定監護人與適齡兒童同住戶口簿外,管委會各部門單位職工還需提供新區黨工委政治部人事證明;其他單位職工提供主管部門人事證明到貴安新區臨時行政中心3號樓社管局3109辦公室登記;湖潮鄉政府部門在職職工、在編教師持法定監護人與適齡兒童同住戶口簿到新區臨時行政中心3號樓社管局3109辦公室登記,其他鄉鎮政府部門在職職工、在編教師持法定監護人與適齡兒童同住戶口簿到本鄉鎮就近小學登記;碧桂園、山語城已入住並辦理落戶手續的業主到新區臨時行政中心3號樓社管局3109辦公室登記。貴師大貴安附屬小學完成劃片範圍內適齡兒童的入學預登記。

初中預登記對象為2018年秋季就讀初中一年級適齡少年。登記方式為由各小學統一報送原片區中學。其中黨武鎮戶籍居民子女、花溪大學城各高校職工子女等到黨武中學登記;湖潮鄉新民村、下壩村、蘭安村居民子女到北師大貴安附校登記;貴安新區管委會各部門單位、開投公司、華芯公司、綜保區(電子園)管委會、駐新區部隊、監獄、中央企業等單位正式、掛職、借用幹部子女到新區臨時行政中心3號樓社管局3109辦公室登記;碧桂園、山語城已入住並辦理落戶手續的業主到新區臨時行政中心3號樓社管局3109辦公室登記。

據介紹,預登記完成後,各招生學校的正式報名錄取工作將按新區社管局統一安排的時間進行,並接受主管部門監督和管理。今年7月20日至21日,新區各學校將完成小一、初一新生報名工作。

此外,根據日前發佈的《貴安新區社會事務管理局關於做好2018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新區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年齡為2018年8月31日(含8月31日)前年滿六週歲,優先安排“人戶一致”(即戶籍與法定監護人戶籍和實際居住地一致)的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再根據各學校招生計劃、報名人數,按照“相對就近”的原則,統籌安排“人戶分離”的兒童、少年入學。

今年起,新區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實施計劃管理,結合學校辦學條件、師資水平及合作辦學協議等實際,新區各學校秋季招生須在限定額度內設置班級規模,並根據生源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嚴禁學校超計劃、超班額招生。

「“鮮”看新區報」6月6日貴安新區報

馬場鎮松林村:“水缸”邊上謀發展 兩條底線都守住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魏晉詩人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描繪了一幅靜謐、舒適、自然恬淡的田園生活,而在貴安新區馬場鎮,有這樣一個山村,這裡風景優美,民風淳樸,與詩中的場景遙相呼應……

環保意識 一脈相承

松林村坐落在紅楓湖畔,這裡村容整潔,村民安居樂業。

“松林村是這樣發展起來的。”松林村村主任魏德新從小就生活在這裡,對松林村的歷史早已爛熟於心。

清朝乾隆年間,貴州西域陳氏苗族遷徙至此,所居處有一茂密松樹林,故取名松林村。後來吳氏一族和冉氏一族相繼遷徙而來,形成了現在的松林村。

歷史的滄桑總在時間的沉澱下變得平易近人,松林村出現了一位與眾不同的村民。民國初,松林村有一位村民叫陳大鵬,他在松林村打鐵洞鑄造武器,組織附近村民練習武術,防止盜賊來殘害百姓、搶奪百姓糧食。每打退一次盜賊,村民們就會載歌載舞,在這裡舉行慶祝大會。

除了組織村民練習武術保家護村之外,那時的松林村還會組織村民學習文化知識,並將一些傳統民俗固定下來,要求村民遵守。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保護環境。

隨著時間的變遷,松林村的有些傳統民俗已被漸漸淡忘。松林村的村民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粗放發展養殖,大量的植被被破壞,導致湖水被汙染。

“現在目光所及鬱鬱蔥蔥的山坡,原來是荒山,看不見幾棵大樹;乾淨清澈的紅楓湖,以前經常能看到家禽牲畜被放養在湖邊,排洩物將湖水弄得很髒,湖面上還漂浮著許多垃圾。”魏德新回憶道。

如今的松林村,已從當初的3個小氏族發展成為擁有一百多戶人家,四百多人口的村寨。伴隨著貴安新區的設立以及村民環保意識的逐漸提高,松林村的村民覺得應該把以前的傳統民俗重新利用起來,保護這片土地不受汙染。

2015年,松林村提出要做“紅楓湖守望者”,將原來的傳統民俗加以整理補充,制訂村規民約,與清華大學團委攜手,共建生態“清華林”,旨在進一步保護紅楓湖水源。自此以後,松林村“全民皆兵”共同保護紅楓湖及周邊生態環境。

除此之外,松林村設有固定的環保宣傳欄,時常更新內容,幫助村民們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村民環保意識提升很明顯,從支持到參與,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大大提高。”魏德新高興地說。

多管齊下 保護環境

環境保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近年來,松林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走在村裡主幹道上,可看見一個個垃圾箱順著幹道蜿蜒接連鋪開。

據瞭解,松林村在道路交叉口等人多的地方配備了垃圾箱,方便村民隨手將垃圾丟入箱中,保護環境;同時,松林村專門配備一輛垃圾運輸車,按時清理垃圾箱中的垃圾,保持每天垃圾箱的潔淨。松林村完成了自來水改造,入戶率達100%,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合格率100%;還修建了汙水處理系統,實現汙水零排放。

為了控制規模化養殖牲畜,松林村對村域內飼養家禽牲畜的農戶進行引導和督促,讓農戶圈養,禁止散養,以免糞便亂排亂倒,汙染水源。同時,為了更好保護環境,松林村組織黨員幹部組建了環境管理督查隊以及保潔隊,並將保潔管理制度上牆、入戶,強化環保意識。

“保潔隊每天定時清掃、收集、轉運各村民組的垃圾,保證道路乾淨整潔。還製作了管理責任公示牌,明確管理責任人,將管理工作納入常態化日常管理。”何林漁說。

除此之外,松林村組建了護氣員、護林員、護水員、護田員和保潔員“五員護家園”隊伍,還定期開展“廢品換用品”等,提高村民環保意識,讓松林村天更藍、山更綠、地更淨、水更清。

“通過實施一系列環保措施,現已在村民中形成了‘保護生態,人人有責’的氛圍。”何林漁說,下一步,將不斷完善管理制度,更好保護生態環境。

“現在松林村和我小時候的差別太大了。村子變得乾淨衛生又漂亮,生態保護得好,空氣更是清新,非常適合養老。”冉大姐幼年時跟父母離開了松林村,此次回來是因為父母退休後,執意回到村裡把老屋翻新在此養老。

如今,早已實現蛻變的松林村,如坐落在紅楓湖畔的“哨卡”,村子裡“全民皆兵”,共同守護著紅楓湖的生態環境。

特色種養 助農增收

“以前的松林村,道路全是泥巴路,村民出門一趟弄得全身都是泥,種植的蔬菜也很難運輸出去。”何林漁有些感慨地回憶,直到近幾年,松林村在道路建設方面持續發力,建成了全長約1公里的通村路以及總計超過10公里的通組路,將通村路與貴安大道相接,形成內暢外聯的便捷交通路網。

路網的連接,讓松林村種植蔬菜的村民再也不用為蔬菜運輸發愁。現在,從馬場鎮驅車前往松林村,沿著平坦的鄉村水泥路,以往要走幾個小時的路程,現在二十多分鐘就可到達。

路修好了,接下來就要規劃產業發展了。為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決不搞規模化養殖,松林村大力發展獼猴桃種植、菊花種植等新興產業。

目前,松林村種植有獼猴桃340畝、蔬菜260畝、桃樹60畝,還發展蜜蜂養殖產業。其中,蜜蜂養殖於2015年引進、2016年開始大規模發展。村裡的養蜂能人韓建波成立了貴安新區馬場鎮松林蜜語蜜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並註冊了“松林蜜語”商標。該合作社採取“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形式,通過讓村民養蜂、加入合作社、入股等方式,帶動村裡25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一箱蜜蜂一年最少能掙1500元,這裡180餘箱,一年能獲益20多萬呢!”韓建波一邊打理蜂箱,一邊興奮地介紹。

養殖增收致富,種植也沒“掉鏈子”。2016年,松林村引進了菊花種植。隨著時間的推移,松林村由剛開始試種的100畝擴大到如今的200畝。除開聘請村民看護菊花解決當地30戶60餘名村民就業外,每戶收入年平均增長2萬元以上。對於菊花種植,松林村還採取“村集體+公司+農戶”模式,由公司提供育苗和管理技術,實行“保底收購+質量上浮”的收購辦法,保障農戶收入。

除此之外,松林村還積極建設無公害農業產品基地,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去年,松林村引進了大數據農業項目,通過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採用“村集體+基地+孵化機構+公司+農戶+電商”的模式,打造區域農業知名品牌,完善“訂單農業”多渠道推廣銷售,將農產品推向大中城市,促農增收。

「“鮮”看新區報」6月6日貴安新區報

平寨社區:生態農家樂引來八方客

“之前就聽說‘平壩灰鵝宴’味道一流,趁著今天有空,我就約上朋友一起過來吃一下。一試,果然名不虛傳!”6月3日,在貴安新區馬場鎮平寨社區一家農家樂裡,來自貴陽市的李女士一邊吃著美食,一邊讚不絕口。

每逢週末,來平寨社區遊玩的客人都特別多。美食被稱讚對於“北斗石寨”農家樂廚師梁佳才來說,早已習以為常。“我們的食材新鮮得很。蔬菜是在田園裡採摘的,魚是在社區門口的魚塘捕撈的,雞鵝都是散養的。食物採摘宰殺的過程,顧客都可以現場看得到。如果願意,這些事情顧客甚至可以自己動手來做。”

平寨社區作為貴安新區“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建設目標,實施“道路交通好、衛生環境好、居住房屋好、自然綠化好、精神風貌好、文化教育好、產業經濟好、公共服務好、基礎設施好、社會治安好”十好村寨建設,並按照“小康水”“小康電”“小康路”“小康訊”“小康房”“小康寨”六項行動規劃,進行了道路、環境、房屋的改造,成效明顯。

據介紹,平寨社區自2014年第一批23家農家樂正式營業至今,已發展成為擁有80餘家農家樂、鄉村客棧、酒吧、刺繡坊、茶室等休閒娛樂設施的鄉村旅遊社區。

據悉,平寨社區把環保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村民種植農田不可以使用農藥,這樣種出來的蔬菜,得到更多遊客的青睞。此外,平寨社區還禁止在河裡放養動物,這讓河水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河水質量變好了,魚蝦自然而然就多起來了。這種“環保魚蝦”也讓遊客吃得更加放心。

“環境好了,所產食品自然不會差。這也是我們這裡農家樂生意普遍比較好的原因之一。”平寨社區黨支部書記張衛敏說。

如今,生態農家樂已成為平寨社區的一張名片,來此遊玩的人絡繹不絕。

“現在只要有空,我都會開車帶著家人來貴安新區遊玩,品嚐這裡的美食。車田村、王家院村、平寨社區……這些地方的農家樂我都吃過,味道相當美味。”來自清鎮市的劉先生,對貴安新區的農家美食讚不絕口。

據介紹,近年來,貴安新區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產業發展方式。以特色種植觀光采摘體驗為一體的現代農業正不斷髮展。按照“產業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合作化、質量標準化、產品特色化”的目標,重點發展山地特色農業助推新區貧困戶精準脫貧,努力實現“人均一畝果”“人均一畝菜”“人均掌握一門技術”的目標,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取得了明顯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