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市場波動影響了嗎?

(一)對投資決策的指導作用

通過股票價格的大幅度波動,投資者可能努力去預知股市的未來走勢來決定是否購買或繼續持有股票,即擇時的方法;另一方面,以低於某個價格買入或者高於某個水平賣出股票,即估價方法。格雷厄姆對擇時中普通公眾對於股價走勢的預測成功性表示懷疑,認為普通公眾難以通過市場預測賺錢。具體來說,格雷厄姆認為,以預測為擇時基礎的交易更加具有投機性,對於投機者來說,迅速獲取利潤是投機影響下心理作用的一個明顯體現。投機者不太能夠接受一段較長的時間去等待股票上漲,而選擇等到獲得某些自認為可靠的信號再去購買股票。這樣做的好處在於,等到後來按足夠低的價格買入可以補償股息損失。因此,除非它能夠恰好與估價法相吻合,擇時交易看起來對投資者沒有實際價值。

你被市場波動影響了嗎?

同時,考慮到道氏擇時交易理論從美股1897年到20世紀60年代初的回測歷史,道氏理論下的擇時似乎能夠獲得一系列的利潤,但是如果更詳細的研究發現,急劇的變化出現在1938年之後,道氏理論指示顯示賣出點往往出現在較低價格,然後又在更高的價格指示買入。在這30年的時間內,相較跟隨道氏理論的人,購買並持有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人能夠得到更好的結果。因此,道氏理論結果的變化表明,一個方法可能在某個時期表現得很好,隨著時間推移,以前方法可能無法適應新情況;另外,一個理論變得廣受歡迎本身就會對市場行為產生影響,如集體從眾行為的危險性,從而影響這種理論的長期盈利能力。

(二)“賤買貴賣”法?

基於普通投資者不可能通過努力來成功預測股價的變動,在1950年之前的一段時間內,市場波動極大地鼓勵了投資者利用價格變化之後的時機,例如,在熊市其他人都在賣出時買入,在牛市其他人都在買入時賣出。格雷厄姆統計了從1897年到1949年期間出現的10個完整的市場循環,其中,最低價與最高價之間的變化幅度為44%~500%,其中,大多數幅度為40%~50%。大多數的人都可以想到在此期間進行反覆“賤買貴賣”的操作,但是如果僅僅考慮到其中的背離現象,就可以發現這種做法其實比想象中更加複雜。在20世紀20年代末的大牛市背景下,所有的以價格因素和價格變化幅度為基礎來計算總體市場買入水平和賣出水平的計算方法都嚴重失誤了。

你被市場波動影響了嗎?

如果考慮股價長期和大幅度的波動,其更大的影響可能反映在投資者的心理上,上漲帶來滿足感同時也帶來更加謹慎的擔憂,如價格是否過高應該考慮賣出的擔心或者在低價時買入過少的責備。因此,格雷厄姆強調的調整投資組合中債券和股票之間的比重方法的重要性在於,它讓投資者有事可做,即當市場上升不斷賣出股票投入債券,反之,從而讓投資者感覺到自己確實在對市場變化產生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