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辦學畢業後能拿什麼學歷?志願填報該怎麼選擇?

中外合作辦學事業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面對眾多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很多考生和家長都有心無力,不知該如何選擇。最關心的問題無外乎是,中外合作辦學分為哪些形式?畢業後能拿什麼樣的學歷?怎麼查詢相關信息?填報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下面,達人教育網就這些問題跟大家談談,希望對家長和考生選擇中外合作辦學有所幫助。

中外合作辦學畢業後能拿什麼學歷?志願填報該怎麼選擇?

一、什麼是中外合作辦學

中外合作辦學是指中國教育機構與外國教育機構依法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教學活動。

從辦學形式來看,中外合作辦學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專業)”兩種形式。

(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是指經教育部批准的外國高校同中國高校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如西交利物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四川大學匹茲堡學院等這些就是以“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形式存在。

(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是指中外合作辦學者不設立專門的教育機構,而是直接在某個大學的某一學科或某個專業直接開展合作。比如:“成都理工大學與英國斯泰福廈大學合作舉辦工商管理專業本科教育項目”、“北京郵電大學與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合作舉辦電信工程及管理專業本科教育項目”、“上海財經大學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合作舉辦金融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等這些就是以“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形式存在。

然而,任何國內高校沒有實質性引進外國教育資源,僅以互認學分的方式與外國高校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例如一般的校際交流項目、外國大學預科班、雙聯學位、雙語授課項目、引進外國高校部分課程等,均不屬於中外合作辦學的範疇。

(三)中外合作辦學有“計劃內招生”和“計劃外招生”的區別

“計劃內招生”是納入國家普通高校招生計劃的統招生。考生必須填報高考志願,並參加高考錄取,一般情況下,“計劃內招生”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質量是有保證的。

“計劃外招生”是學校採取自行招生方式招收的學生。比如,通過打電話等方式聯繫考生和家長,學生無須填報高考志願,只參加學校自己舉辦的入學考試即可(有的會參考高考成績及英語單科成績)。先在中方學校修得相應學分,通過語言考試後再被合作學校錄取,畢業後獲得外方學校頒發的文憑。也就是說,“計劃外招生”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最終只能頒發國外高校的學位證書。而其中一些項目因沒有“境外學位授予權”,還可能導致學生拿到的國外證書無法得到我國認證。所以,如果考慮“計劃外招生”的考生家長一定要確認最終獲得的國(境)外文憑能否得到教育部認證。

對於高考考生來說,選擇“計劃內招生”項目最簡單、最保險的方法就是查看所在省份每年的高考計劃專刊裡面的“招生專業目錄”。全部高考統招計劃都在其中,計劃內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自然也包括在內。“招生專業目錄”還會註明招生計劃人數、相關招生錄取要求(如英語成績)和學費等。

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的培養模式

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培養模式,有以下幾種:

(一)“2+2”分段培養模式:即學生通過高考錄取後,一、二年級在國內院校學習,後兩年可自主選擇在國內院校或國外合作院校進行學習,所學專業不變。

(二)“3+1”分段培養模式:即學生通過高考錄取後,有三年在國內院校學習,可自主選擇在國內院校或國外合作院校學習一年,所學專業不變。

(三)“4+0”培養模式:即考生通過錄取後,學生四年都是在國內上課而不出國,只不過採用國外的教學計劃和考試方式,使用國外的原版教材或國內影印版教材,專業課外教全英文授課,教學模式與國外合作院校保持一致。比如,成都理工大學中英合作辦學就是屬於這種模式。

(四)混合培養模式:即考生通過錄取後,最先採用“4+0”的模式,但入學過後,再進行二次選拔出部分學生,進行“2+2”或“1+3+1”模式培養。

三、選擇中外合作辦學的八大優勢

(一)國內留學:中外合作辦學可以讓部分考生就在國內留學, 因為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境外教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學生不出國即可接受境外教育。

(二)比較出國留學學費便宜:雖然中外合作辦學費用很高,但相對留學來說已經低不少。中外合作辦學開闢“不出國留學”途徑,節約了很大的教育支出。

(三)學生接受的教育特色明顯:中外合作辦學在教學環境、培養模式等方面與傳統專業有較大不同,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課程設置大多與國外課程緊密接軌,部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機構)的師資、教材均來自國外,有利於學生接受中西方文化的教育,豐富其文化知識結構。

(四)學生外語水平很高:中外合作一般會重視加強學生的語言素質和口語訓練,對學生一般都有語言能力的要求。部分課程教學採用外方合作院校原版教材,配備國外師資,實施雙語教學,會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

(五)出國讀研優勢顯著:如果將來有出國打算的話,中外合作辦學作為一個過渡階段會為出國深造提供很大的優勢,因為教育體制和背景相近,特別是申請相應的國外大學的碩士相對容易。

(六)錄取分數一般低於同批次本校普通本科錄取分數:根據以往大多數中外合作辦學錄取情況分析,由於學費比較貴,很多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錄取的時候要比別的專業分數稍微低一點。如,成都理工大學2017年普通二本專業理科錄取分520,而中外合作辦學錄取分490。

(七)教師配備很強:為保證教學質量,凡是舉辦中外合作辦學的高校,其教師配備都很強。比如,成都理工大學中英合作辦學所有授課外教由英方派遣,並通過了國家外國專家局等政府機構的核準。中方教師也經常出國進行專業培訓和進修。

(八)就業優勢明顯: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的學生就業優勢明顯,因為無論是語言能力,還是專業學習,由於引進的是國外的優質高校資源,畢業生的能力總體水平要強於其它本科生,尤其著重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用人單位比較欣賞這類畢業生。

四、選擇中外合作辦學的六項注意

(一)關注所就讀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是否是經過合法審批。

最主要的是要查看辦學者是否能提供審批部門所頒發的同意其辦學的文件。其中,新批及已完成複審省市通過複審的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包括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項目與機構)名單,目前已通過教育部中外合作監管工作信息平臺、教育部網站、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www.jsj.edu.cn)予以公佈。可通過登陸以上網站查看相關信息確認所就讀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是否合法。

(二)關注實際辦學情況,尤其是教育教學質量高低。

應通過向在讀學生詢問等多種方式瞭解實際辦學情況。在質量方面要關注決定與影響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的幾個關鍵因素,如,學生入學標準;師資配備情況,包括是否配備了一定數量和比例的比較好的外方教師;教授什麼樣的課程;在什麼地方辦學,有無很好的教學環境和條件,是否在氛圍良好的大學內,有沒有足夠的圖書館、實驗室,操場等教學輔助設施可供使用等等。

另外,要關注和了解畢業生(如果已有畢業學生)的就業情況,除了解就業率,還應該關注畢業生到哪些單位、公司工作,必要時還應該向相關單位核實有關信息的真偽。

(三)關注學校的招生簡章與實際辦學情況是否一致。

按照規定,合作辦學招生簡章需要在審批辦學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備案。要注意考察學校招生簡章與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的內容是否一致。尤其是辦學地點,收費項目與數額(須由中外合作辦學所在地省政府批准),招生人數,開設課程等。

(四)關注招生標準。

按照規定,實施我國高等學歷教育的,須按照同地區同批次計劃內錄取,降低批次錄取是違反國家規定的。實施外國教育機構學歷、學位教育的,其錄取標準應當不低於外國教育機構在其所屬國的錄取標準。一般來講,錄取標準比較低,錄取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辦學質量很難保障。錄取標準高,辦學質量才有可能更好。

(五)關注招生計劃。

按照規定,頒發中國高等學校學歷學位的中外合作辦學招生必須納入國家高等學校招生計劃。而實施實施外國教育機構學歷、學位教育的,也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核定了相應的招生計劃數。

(六)關注中外合作辦學的評估和認證情況。

教育部在加強中外合作辦學管理,規範合作辦學秩序,提高辦學質量,維護就學者利益的工作措施中,開展辦學評估和加強合作辦學證書頒發的認證是兩項重要舉措。可通過教育部設立的中外合作辦學信息平臺中所公佈的關於這兩個方面的內容,進一步瞭解某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的評估和認證情況,以做出更恰當的就學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