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创作底气不足,急需理论引导,2018戏曲发展路在何方?

(文/星光)2017年大家看到了很多演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很多戏曲演出都是艺术基金支持的项目。即国家艺术基金支撑下,获得排演和推出的戏曲剧目。其含金量有多少?又有多少创新?着实值得商榷。

戏曲创作底气不足,急需理论引导,2018戏曲发展路在何方?

1

可以说,2017年戏曲享受了良好的政策支持,有一些剧目得到排演,有不少观众看到了演出。但是仅仅是一些剧目的排演,然而各个剧种还未对各自表演艺术进行全面、系统化的整理、梳理和总结,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缺憾。

当下,京剧、地方戏、小剧种以及稀有剧种出现了传统品质退化、当代艺术创作力量和底气不足、艺术生态圈失衡、演出市场严重缩水、艺术理论指导不够等尴尬境遇。当下,很多戏曲剧种都急需全面、系统的理论引导,然而这是最欠缺的。原因是没有人总结,没有人传授,更鲜有人去学习。深层的原因是戏曲市场严重萎缩,演员薪酬较低,工作环境较差,演员晋升的渠道单一,难度较大,门派壁垒较高等等。特别是一些二三线城市和县级城镇的 演出团体艺术理论较为匮乏。

戏曲创作底气不足,急需理论引导,2018戏曲发展路在何方?

1

最为重要的是戏曲艺术的创新要与时俱进。当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大众的审美观念出现了多元化,丰富化的现状,大众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而现代化的戏曲实践创新是戏曲发展的内在动力,传统艺术遗产需要在当下艺术环境中用现代化的视角去改进和转化,从而符合广大观众的审美要求,不断扩大观众覆盖范围,不断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戏曲创作底气不足,急需理论引导,2018戏曲发展路在何方?

1

因此,戏曲发展不能总依赖于艺术基金,从事戏曲表演艺术的人要置身市场,迎合市场,在实践中创新,让戏曲永葆青春活力!

本位仅仅代表作者观点,欢迎讨论,拒绝黑粉和喷子!不喜勿看,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