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14:00 清音閣景區遊覽完畢

進入中山區,兩條線路,前山往洪椿坪,後山去萬年寺。

要去看猴,走了前山。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路邊很多賣這種叫雪蓮果的,乍看上去以為是紅薯,據說是脆脆的。

雖然第一次見,卻絲毫沒有要嚐嚐的衝動。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作為景區,猴子是被管理著的。

有幾十只猴吧,分佈在棧道兩側,可以合影可以餵食。猴子都比較溫順。

人太多,不宜停留。順著棧道轉一圈就可以返回清音閣了。


我們接著向山上走。

徒步的人很少,一下子就清靜下來了。

轉個彎,前面竟然有了人聲,一小群人停著不走了。

趕上前去才看清,原來是猴群佔道了。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帶上帽子,試著向前走,不理它們。不成,不斷有大大小小的猴兒趕過來,就坐在路中央擋道。

實在過不去,只好退回來了。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旁邊站了個賣猴糧的,說護送我們過去,但前提是每人買包猴糧。共八個人,給了錢不要猴糧,擠成一團,豎起登山杖,帶上帽子,彎腰低頭,賣糧的揮舞著棍子。群猴飛舞,揹包,頭上都被能感覺被猴兒扯過踩過。終於有驚無險的通過了猴戰區。

路盡頭,賣糧的指著坐在角落裡冷眼旁觀的老猴,它就是這群猴的猴王。

不敢再逗留,遠遠的拍張照就火速離開了。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15:00 到達萬緣橋

很喜歡這個亭子的造型,在漫山蒼鬱中,有如一條龍舟悠然行進。

至於這個建築命名,真是網上搜了好久,最後在螞蜂窩的一篇遊記中看到了這個亭子,按照遊記上的名字去官網搜索到如下信息:

萬緣橋

又名積善橋和萬渡橋,清代建築,位於洪椿坪 “洞天首步”坊下。該橋呈東南至西北走向,橫跨黑龍江上游,系石砌單拱平廊橋,為縱聯式結構。全長16米,寬3.4米,通高11米。其中拱高5.5米,跨徑8.4米。

現存橋上木廊為光緒初重建,平面佈局呈“工”字形,抬梁式二架樑用四柱,廊通高3.8米,兩側施座凳護欄,分四排用柱24根,沿橋緣二側排成列,每行6根。橋旁有碑數通。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15:20 到達洞天首步

很累了!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15:52 望不到邊的路,走不動了。還沒到洪椿坪,今晚住哪兒呢?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16:19 到達洪椿坪

有些累傻了,只看到千佛禪院,還在問,離洪椿坪還有多遠?!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洪椿坪

洪椿坪位於天峰池下,海拔1120米,因寺前原有千年洪椿三株,故稱洪椿坪,峨眉山重點八大寺廟之一。洪椿坪,始建於明朝,稱千佛庵;清時重修,因寺前有三棵洪椿古樹而得名。傳為寶掌和尚結茅處。分為觀音殿、大雄寶殿和普賢殿,殿後供有達摩祖師象。洪椿坪內珍貴文物數不勝數。一是楹聯眾多,且品位較高;二是寺內藏有清制千佛蓮燈,雕鏤精美;三是寺內存有清朝乾隆年間的木製“正明司碑”,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寺院周圍山抱林擁,蔥鬱幽靜,雨霧濛濛,千枝滴翠。晨曦撫照在林叢之上,霧化為露,瀼瀼泠泠,如粒粒晶瑩的無數珍珠,積滿了草叢和林梢,只聽見密密的林叢中沙沙作響,似覺細雨沛然。頃刻間,濃霧瀰漫,只聞人語,不見人影,咫尺竟成了天涯。如綃的晨霧,溼泣泣的帶著山野裡特有的清香迎面年來,使你感到格外清爽可人。這裡的氣漫無邊際較為穩定,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著四季常春之感。深谷裡常常傳來陣陣林濤,碧空中隱隱迴旋著聲聲鳥語。確是個休閒頤養的好地方。此地上行仙峰寺15公里,有磴道七千多級;下行清音閣6公里,有噔道三千多級。如果說鑑勝峨眉是一篇完美的詩章,這裡自然是承轉的段落。要欣賞這""曉雨""之妙,以夜宿寺中為宜。從夕陽西斜到黎明拂曉,還有許多景色可觀。這裡有許多銀杏古樹,一至清秋,扇葉金黃,與滿山紅葉相互掩映,色彩絢麗柔美,故詩人在詩中吟道“不盡霜楓萬里黃”。

峨眉十景之洪椿曉雨

寺院依山建築,山抱林擁,蔥鬱幽靜,空氣清新,每當炎夏清晨,常有霏霏的“雨”灑向庭院,四周林中更是濛濛一片,並有漸漸“雨聲” ,這就是十景之一的“洪椿曉雨”,這是因雨後初晴,林中地面溼度較大,水氣不易散去,一到晚上,空氣變冷變重,沿山坡下流,把較暖較溼的空氣抬升上去,溼度超過飽和,便會凝結成雨,但因規模不大,所以只能形成如霧如煙的小雨,正所謂“山行本無雨,空翠溼人衣”。

回頭補課,才知道這裡很有文化底蘊,值得細細品味。當時走到這裡已經很累了,糾結著是要住下來還是繼續走,壓根沒有進寺的念頭。遺憾錯過了。

下一個能住宿的只有仙峰寺了。還有15公里的路,而報國寺上來是17.5公里,我們走了6個半小時。何況上面的路要比之前難走了,坡度陡了。

同我們一路走過來的兩個女孩決定住下了。四個人中,我是最走不動的那個。但是,一想到明天要走40多公里,那是更不可能實現的。問了下當地人這裡什麼時候太陽落山,說是晚上8點多,還有四個小時。與其四個小時浪費在這裡,還不如向上走走看,大不了走段夜路。我雖然很累了,但還走得動。

於是,在我的堅持下,我們兩人繼續前行。


有些到了極限,連這種幾乎不算坡的路都要走走歇歇了。好在太陽出來了,有些剛過午後的感覺,看樣子一時半會兒不會黑天。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16:54 到達壽星橋

一段下坡後,俯瞰這細細長長、無邊無際的石階路伸向密林深處,這就是我們將要一步一步走過的路。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九十九道拐

為峨眉山著名險坡,起於凌霄亭,止於壽星橋。從山頂至山腳,坡陡路陝,曲折多彎道,一拐連一拐,一坡接一坡,看一坡到頭,忽地峰迴路轉,又是一坡。傳說當年普賢來峨眉山建道場之初,途經此地時,見這裡山勢高峻,坡陡石滑,險絕人寰,便授意靈祖菩薩指揮隨行三千力士同時動手,每人修一級臺階。三千石級頃刻而成,靈祖驗收時一數,恰好石階有九十九道拐,此坡因此而得名。

徒步的時候,始終不知道著名的九十九道拐從哪裡算起,看到牌子的時候已經不知不覺的走完了。現在才知道,原來九十九道拐是自從上而下的,這個壽星橋竟然是終點。好在還留了個影。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峨眉中山區風光。陰天,未見雲霧,未見藍天,也未見能令人驚呼“哇,好美”的景緻,一切都中規中矩。天氣也是不冷不熱,微風拂面,倒是很適合登山。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坡度明顯要比低山區陡了。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似乎是過了一個疲勞期,狀態恢復了很多。在爬過一個長長的坡後,有心情自拍留念了。

這是生長在懸崖邊的並蒂杉樹,兩根枝幹相互扶持著共同筆直的伸向天空。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17:54 看到這個牌子

想必這是九十九道拐的起點。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拐”了。雖然是在不斷的轉圈,但真沒有九十九道那麼多。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看到山頂了,有盼頭了。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又走不動了,欣賞一下腳下的臺階吧,今天走過的臺階絕對不止一萬級了。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18:45 太陽已經落山了

仙峰寺下的觀景臺,天氣晴朗的話,在這裡看晚霞會很美很美。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最後一段路。勝利在望!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18:58 到了到了,終於在天黑之前抵達仙峰寺。

我們成功了!!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峨眉山三天兩夜全程徒步紀實之三:清音閣——仙峰寺

十個小時,39114步,官方距離32公里。

原本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挑戰一下自己的極限。的確很累,但能走到最後並不關乎體力,而是意志。只要信念堅定,通常是能心想事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