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請停止無效社交

當下社會,社交越來越重要,成為我們接觸社會的良媒。但往往,有些人發現,每天忙碌於各種聚會,卻沒有效果,那是因為很多社交是無效社交,無法根本地提升我們的社交質量。

所謂“人脈就是錢脈”,是當今最大的謊言。真正的實力,是看你能吸引多少人、影響多少人。你自己沒有實力,認識再牛的人也沒有用。現在每個人都只想認識一個對自己有用的人,想想你在成功人士面前自我介紹時那種沒底氣的樣子,別人不會把你放心上的而這種社交只能讓你越來越沒底氣,越來越不自信,變得浮躁、焦慮。

2018年,請停止無效社交

《請停止無效社交》,本書一反傳統社交書的思維,從社交的本質分析、社交與情商的關係、有效社交五大要點、無效社交三大模式等多個方面對我們的社交活動做了全方位分析,從上萬個社交案例中挑選出幾十個真實有效的案例。

從中歸納提煉出“認清人脈真相”“結交樞紐式人物”“棘手溝通處理法則”“贏得關鍵對話”“練習社交語言”等高效的社交解決方案,既指出了傳統社交的弊病和不足,也指出了真正高質量社交的標準和實踐方法,從而幫讀者達到社交事半功倍的目的。

在人際交往中,同樣是相遇,為什麼有些被飛快地遺忘,有些卻能發展成真正的友誼?同樣是溝通,為什麼有的人能讓衝突的雙方迅速取得共識,有的人卻能把最安全的話題演變成劍拔弩張的爭吵?

這正是本書試圖去回答的兩個問題,說得抽象一點,可以概括為:如何有效地社交?如何進行良好的溝通?

都說越努力的人會越幸運,可是方法不對,所有擴展交際圈的努力都會變成無效社交;都說溝通只要一顆真心就可以了,可是不注意技巧,就連愛到可以為對方付出一切的夫妻,也會因為不恰當的溝通方式,最終形同陌路。

一直覺得我們應該有一門專門教授人際交往的課程,可是很遺憾,對於人際交往,我們要麼在跌跌撞撞中獨自摸索,要麼參考他人似是而非的經驗之談,始終沒有太可靠的知識可用來學習。

更糟糕的是,很多人對人際交往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誤解和偏見。

有的人把討好逢迎奉為社交和溝通能力的要義,以為會來事、會討好、長袖善舞的人,就是社交和溝通高手。可是真誠、坦率、忠於本心、不卑不亢的人,難道就不能成為社交和溝通高手嗎?

有的人認為社交和溝通不需要技巧,只要一顆真心就夠了。他們聽不進技巧與方法,並且對社交技巧有著不可思議的偏見,甚至不斷地潑髒水,把它們和不真誠、有心機、虛偽世故畫上等號。這實在是低估了溝通的複雜程度和重要程度,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把低情商當坦率、把不顧及他人感受當成耿直的人。

還有的人把社交和溝通技巧簡單地理解為嘴上功夫,可是嘴皮子利索、能說會道的人就一定是溝通高手嗎?當然不是。一個能言善辯,但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的人,恐怕會成為圈子裡最不受歡迎的傢伙。人們對人際溝通有太多狹隘的認知。

2018年,請停止無效社交

本書做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讓那些在不順利的社交、不順暢的溝通中掙扎的人意識到這一點。

建立社交圈的時候,你完全用不著拿熱臉去貼冷屁股,就可以用更得體、更有尊嚴的方式贏得高質量的人脈。

維護人際關係的時候,你完全可以選擇一種既不用違背本心、降低人格去刻意討好,又讓人覺得舒服、容易接受的社交風格。

出現分歧的時候,你完全可以選擇一種既不引起對方對抗情緒,又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願的表達方式。

激烈、不友好的情緒干擾溝通的時候,除了和對方一起陷入情緒的沼澤之外,你完全可以控制自己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並及時地安撫對方的情緒,不讓對話因為情緒而脫離正軌。

坦率真誠並不是口不擇言、痛戳人短的藉口和擋箭牌,你完全可以選擇一種讓自己和他人都不受言語傷害的說話方式。真正的坦率應該是富有同理心、顧及他人感受的。

......

2018年,請停止無效社交

《請停止無效社交》是寫給那些因為情商低、社交低效、溝通能力差而讓生活陷入困境、內心遭受痛苦,卻搞不清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的人;是寫給那些有意願擺脫社交不順利、溝通不順暢的處境,卻不知道具體如何去改善的人;是寫給那些想糾正伴侶或其他身邊人不良溝通習慣,卻不知道如何有效影響和改變他人行為的人

你的社交只有數量,沒有質量

文:李小墨

摘自:《請停止無效社交》

01

我說:“多跟他們交流,多向他們學習。”

他有點洩氣地說:“我向他們請教問題,想方設法地靠近他們。這些老師大多都很親切,可是不管我多主動,最後還是我認識他們,他們不認識我。”

“你的履歷有什麼比較亮眼的地方嗎?”我直白地問他。

“我挺普通的,所以我才特別想認識厲害的人啊。”

話說到這裡,我就明白了:認識大咖牛人容易,讓牛人大咖來認識你卻很難。這個男生,一無亮眼代表作品,二無可靠平臺背書,想要認識牛人大咖,難上加難。對方親切,是因對方的涵養,但那只是接待粉絲和仰慕者的客氣,不代表會接納你作為朋友圈的一 員。

是否有願意提攜後輩的行業大咖呢?當然有。但前提是你的才華有作品為載體,你的優秀即使沒有變成名氣和成績,至少也已經是可見的潛力。

比如蕭紅和魯迅的關係。成名前的蕭紅,只是文壇一個邊緣化的小人物,而魯迅已是久負盛名、舉足輕重的文壇大佬。他的朋友圈裡有蔡元培、胡適、章太炎、陳寅恪……隨便拎一個出來都如雷貫耳。

那她憑什麼進入魯迅的圈子,憑什麼成為魯迅家中常客?魯迅為什麼願意替她背書,介紹她進入文壇?還高度評價她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因為她的才華和靈氣,因為她充滿力量的文字,因為她可以和魯迅先生平等地交流文學和思想。

結識很厲害的人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成為很厲害的人。

仰望一個很厲害的人,你最多聊天時多一個“我認識某某某”的炫耀資本,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才算真正意義地進入他們的圈 子。

當你的能力、地位、資源配不上你的社交野心,你所做的不過是無效社交。

02

可是很快我就發現,這是虛假的成就,我所做的根本就是無效社交。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社交併沒有錯,錯在你的社交只有數量,沒有質量。

社交的質量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社交對象的質量。我們不能什麼人都囊括到朋友圈裡來,我們需要花時間考量,一個人是否值得繼續交往,比如人品是否可靠,志趣是否相投,人生是否有交集,在某個層面是否可以互利共贏?我們不能挑選親人,但我們可以挑選朋友。讓不喜歡、不重要的人充斥朋友圈,不過是分散精力、徒增煩惱的無效社交。

回憶一下你與他人的交往,你有沒有發現朋友和非朋友最明顯的分界線,就在於發生聯繫的渠道和頻率?所以《別獨自用餐》中有個簡單有效的建議:“當你要去結識他人並開始一段新的人際關係時,如果你想要對方真正認識你並且記住你,那麼至少要讓他通過三種不同的聯繫方式去看到或者聽到你的名字才行。”

做到這一點,你至少可以從無感的陌生人被劃到寬泛的朋友陣營,為進一步交往打好基礎。可供選擇的聯繫方式包括:他人的嘴裡、面對面交流、社交軟件往來、電話溝通、郵件書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