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談談“芯”,芯片股值得押注嗎?

【牛邦投教研報】不喜歡刻意去寫文章,就像我這幾天看書看到下班前一兩個小時,我才開始把我看到的感受寫進文章裡和大家分享。

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芯”。近日中興通訊公司遭到美國商務部的制裁,由此引發了輿論的熱烈爭論。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4月22日清華大學CIDEG主辦的2018學術年會上表示,“不惜一切代價發展芯片產業”是危險的。

一起談談“芯”,芯片股值得押注嗎?

關於中興通訊遭到美國製裁的事情爭論激烈,大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投資者從自己投資的角度沒必要太過情緒化地投入到“芯片概念”中。

有人說國家都出消息了,要大力扶持芯片概念。

在國內,有媒體稱,本週中國高層官員彙集行業協會和監管部門,召開多次會議,研究探討進一步加速推進本土芯片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A股半導體板塊龍頭股背後的共同“大金主”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據稱也在與會部門之列。據悉,後者擬募集1500億-2000億元人民幣,於今年下半年開始投資運作。

舉國上下都在說我們要有“中國芯”,面對美國的遏制,中國今後要想在全球高端製造業產業鏈上佔據一席之地,必然不能受制於人,而且應該自主創新。這是大道理層面的東西,無需爭議。

從投資上來看,買芯片股就是對的嗎?就是“炒股跟黨走”嗎?

來看看我今天分享的書中內容,很有道理:

一起談談“芯”,芯片股值得押注嗎?

投資者投資的是企業的未來,更為確切的說是短週期的未來,因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會帶來較大的損失而使得投資者難以承受。

隨著政府加大對芯片等高科技產業的扶持和投入,會出現的一個客觀結果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芯片產業中來。而且恰恰是因為政府的扶持會使得行業的優勝劣汰機制失效,這樣的結果就造成了行業的供應增加,落後產能過剩,行業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

在投資上有一個核心之處就是在於尋找那些門檻較高的行業和企業,原因在於這些企業對行業的定價權極高。例如空調行業,2000-2005年空調行業增長飛速,但是格力、美的、海爾的股票表現並不如意。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在打價格戰,根本沒賺什麼錢。而2006-2011年期間,行業增速雖然下降,但是這三個股票卻漲了至少10倍。

把湊熱鬧的那些小企業給擠出去,耗死了,拖垮了,這幾個大一點的才能更大更強更賺錢。就像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之下,大的煤炭、鋼鐵企業反而賺的錢歷史罕見。

所以,在來看看芯片行業也是一樣的道理,而且它遵循摩爾定律,產品迭代升級很快,成本很高。就像你玩4G的時候,別人搞出5G,速度比你快,價格比你低,你根本沒法活。這也是吳敬璉老先生為什麼反對不惜一切代價發展芯片產業。

這個東西我們得有,但是不是一時三刻的,也不是“運動式”的。

吳敬璉稱,他曾經在信息諮詢機構裡面工作過,芯片問題其實一直是政府非常重視的,問題並不在於給沒給錢。三年前建立的半導體芯片基金規模是4000億,像清華紫光一連串收購動作也是想在芯片發展上建立豐功偉績,但是效果並不好,有許多深層問題需要進行討論。

可見錢並不是問題。在新興產業上,還有很多體制問題在約束行業的發展突破。比如地方保護政策盛行,有些材料必須當地採購,政府的扶持和地方政府的保護主義,使得全國性的市場定價機制很難實現。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在新興產業上錢投了不少,但是不太奏效。

現在再來審視“芯片行業”,我們投資者到底在投資它的什麼?

覺得有政策利好扶持,然後去買芯片股,我認為理解地還過於膚淺。政策利好等於芯片企業一定能好?等於芯片企業的業績增速和市場份額一定能提高?不見得,恐怕一經扶持之後,前赴後繼的湊熱鬧的企業會讓這個行業的競爭環境更加惡劣。

我們投資更主要的還是在於投資企業的定價權。

從現在的環境來看,芯片企業目前就上市公司層面來看,已經就有近100家。這樣的競爭環境下,疊加中國芯片領域仍然缺乏對核心技術的掌控者,使得這個行業目前還沒有誰有真正的定價權。門檻不高加上政策補貼,這樣的行業從時間點上來看,短中期內肯定是不值得去參與投資的。

我們很多投資者在市場上都是在炒情緒,炒預期,但是預期一旦降溫,市場就很容易一地雞毛,因為芯片還沒造出來股價就上天了,這個時候大股東恐怕想的是先怎麼減持套現而不是研發攻關。這也是為什麼我前幾日專門寫文章“警惕已經漲幅高達40%的芯片股”。

政府鐵了心發展芯片是國家戰略角度的考慮,我們投資者需要意識到的是這個政策到底會對行業帶來什麼結果。很多時候你看到的是希望,但是背後可能是飛刀。所以對於自主創“芯”,我大力贊成;但是對於買芯片股,我個人覺得“芯”有餘而力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