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月簽約額同比下降13% 金地集團戰略掉隊還是正常調整?

前四月签约额同比下降13% 金地集团战略掉队还是正常调整?

曾經作為地產界行業翹楚的金地集團,如今掉隊了。

近日,金地集團(600383)發佈公告,2018年4月公司實現簽約面積63.2萬平方米,同比上升15.47%;實現簽約金額105.1億元,同比上升19.54%。2018年1-4月公司累計實現簽約面積215.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0%;累計簽約金額366.2億元,同比下降12.92%。

“3年衝擊2000億”,這是2017年初金地集團定下的目標。

如今,恆大、碧桂園、萬科等地產巨頭在千億市場上越跑越遠,成立三十年的金地坐不住了,大踏步走上了加速擴張之路。

2017年,金地在土地市場投資突破1000億元,獲取了94宗土地,拿地金額佔銷售額的比例超過了71%。2017年,金地賣出去766.7 萬平方米的房子,拿了1305萬平方米的土地(建築面積),拿地銷售比為 1.70,明顯在逆市加槓桿。

但意外的是,金地集團的股價繼續下跌,截至5月4日收盤,已經降至11.20元/股。從第三方統計的簽約銷售來看,金地集團的行業排名已經多年基本穩定在第10-15名,可反映到報表上,公司的收入多年只是在300億元級別徘徊。

優勢漸失

今年是金地集團“三十而立”之年,作為一家曾經在重點城市佔據優勢的企業,如今面對碧桂園、恆大、萬科的瘋狂趕超,在房地產市場競爭的下半場中逐漸失去優勢。

據CRIC公佈的《2018年1-4月中國房企銷售排行榜TOP100》數據顯示,碧桂園以2574.7億元銷售額排名第一,中國恆大以2128.7億元緊隨其後,萬科、保利、融創分列三四五位。而金地集團的銷售額為369億,排名第22位。

前四月签约额同比下降13% 金地集团战略掉队还是正常调整?

2018年1~4月,TOP100房企總體銷售規模達到了2.65萬億元,同比增長28.5%。TOP100房企本月的銷售情況環比下降5.8%,主要是企業供應不足。截止4月末,碧桂園、恆大的銷售規模都已超2000億元,恆大前四月累計同比增速最高達47%。保利、融創也先後突破千億,其中融創4月單月實現銷售業績350億元,同比和環比分別增長82.6%和13.5%。

據金地集團發佈的2017年年報統計,金地集團2017年新增的土儲中,一線城市的權益投資額佔比由2015年的39%下降至23%,二線城市佔比由2015年的51%上升至64%,三四線城市佔比由10%升至13%。

公開數據顯示,金地集團自2009年以來土地儲備的權益比例逐年下降,可並表項目減少,2017年土儲權益比例降至51.2%,比2013年下降了近30%。

金地集團走的是區域深耕策略,曾經在重點城市佔據優勢。據第三方調研機構克而瑞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金地在上海市場的銷售額為169.04億元,在排行榜中佔據第三位,僅次於萬科和綠地,拿到3.87%的市場份額。但在2018年第一季度,金地集團從上海的銷售額TOP10榜單中消失了。回顧2016年,金地在上海共獲得3宗土地,其中2宗土地權益比例超過30%,剩下1宗土地權益佔比為25%。2017年,金地在上海新增的5宗土地中,除松江區一宗土地權益佔比為42%外,其餘4宗土地權益佔比均為29%。2017年,金地在武漢僅僅拿了一宗地塊,權益佔比為37%;在新購入的3宗西安土地中的權益佔比也僅為30%左右。

上海、武漢、西安都是金地的重點佈局區域,為集團貢獻了相當比例的銷售額。2017年金地在上海、武漢、天津、西安、瀋陽、大連、紹興、嘉興、東莞等城市市場排名均位於前十,但同時在這些重點城市的新增土儲權益佔比卻在下降。

前四月签约额同比下降13% 金地集团战略掉队还是正常调整?

調整再收緊

近幾年,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應持續顯現。4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增速雙雙出現回落。

中國國家統計局5月1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1至4月份,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0592億元人民幣,同比名義增長10.3%,增速比1-3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同期,商品房銷售面積4219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增速比1至3月份回落2.3個百分點。

對於房地產投資和銷售增速同時回落,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稱“這個波動很正常”。該數據不影響對房地產投資總體平穩運行走勢的判斷。從目前情況看,經過官方持續調控,在因城施策、因地制宜調控政策的作用下,房地產領域總體平穩。

與此同時,房價總體表現平穩。數據顯示,3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二手房價格也首次出現同比下降;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同比漲幅持續回落;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成效也比較明顯。

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市場調控政策不斷緊縮,各地供應也不斷縮水,但是巨大的市場需求依舊存在。從3月開始,各地政府為了維穩市場,在嚴控預售價格的情況下,開始適度加大市場供應,長沙、重慶、上海、武漢等多地房企項目批量入市,其中不乏一些備受關注的豪宅項目,如信達泰禾上海院子、瑞安房地產翠湖天地等。以上海為例,3-4月上海批覆預售證項目達47個,面積173.67萬平方米,遠超去年末和今年年初供應量。

在嚴格的調控政策背景下,高價豪宅預售證批覆越發嚴苛,房企依靠捂盤惜售、延遲入市,以時間換價格的可能性越來越低。此外,在經過一個季度的蟄伏後,巨大的銷售和資金壓力、預期項目去化率下降等都使持觀望態度的房企不得不放低姿態,降低預售價格,被動加速項目入市,把全年的銷售計劃前移,搶收業績,來確保全年銷售目標的完成。

以上海市場為例,一季度單價8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豪宅項目預售證批覆寥寥無幾,4月翠湖天地雋薈都、泰禾上海院子等多個高價豪宅項目紛紛入市,但預售證審批價格多數與市場預期差距較大,部分項目價格迴歸到兩年前。例如4月17日開盤的信達泰禾上海院子,2015年11月拿地時,剔除保障住房建面後的拿地樓板價高達61440元/平方米,市場預期單價在100000萬元/平方米以上,但在市場調控不斷加碼和企業巨大的資金壓力下,該項目不得不降低預期售價,快速入市銷售。

前四月签约额同比下降13% 金地集团战略掉队还是正常调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