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5月謠言最全彙總,兩類謠言不能信!

「爆料」5月谣言最全汇总,两类谣言不能信!

食藥類謠言

謠言一:

碳酸飲料含磷酸鹽會致腎衰竭

謠言內容: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碳酸飲料成了人們消暑解渴的一種選擇。近日,朋友圈中出現了一篇圖文並茂的文章,該文章稱,碳酸飲料中含有大量磷酸鹽,磷酸鹽可以導致腎臟疾病,喝多了會致腎衰竭。

「爆料」5月谣言最全汇总,两类谣言不能信!

真相:

經查詢可發現,類似文章最早於2010年前後即已出現。

我國成年居民每日攝入磷的耐受標準為3500毫克/天。這個攝入量對一般人群中的幾乎所有個體來說都不至於損害健康。而一罐碳酸飲料中磷含量約為40毫克左右,按照該標準測算,如果攝入磷超標達到傷害腎臟的程度,那麼一天至少要喝掉85罐碳酸飲料。

謠言二:

吃楊梅會感染SK5病毒

謠言內容:

眼下正是吃楊梅的季節,酸甜可口的楊梅吸引了大家購買品嚐。

然而,在網上流傳著這樣一條傳言,稱有人楊致感染sk5病毒,目前潮汕已有多人感染,還有人因此身亡,就連央視都已經報道了。

「爆料」5月谣言最全汇总,两类谣言不能信!

真相:

去年也有這個虛假信息的謠傳,也闢過謠,沒想到今年又有謠言出來。

重要提醒:楊梅雖然好吃,但也不能多吃,任何食物吃多了都會干擾其他食物的攝入,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

謠言三:

不法商販用甲醛等泡荔枝保鮮

謠言內容:

真相:

每當荔枝上市之際,就會有類似的文章在朋友圈裡傳播。通過查詢可以發現,最早的帖子出現在2007年。

其實,網絡流傳的幾種藥物已經被闢謠過多次:譬如甲醛,由於其揮發性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根本不可能被用於荔枝保鮮這一途徑;另一種化學物質是乙烯,傳言不法商販會用乙烯來保持荔枝新鮮。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乙烯主要的作用是催熟,而荔枝的保鮮恰恰相反,需要抑制成熟;二氧化硫是氣體,在水果表面根本吸附不了多少,經過正規渠道出售的荔枝每公斤二氧化硫殘留量均遠低於50毫克。

謠言四:

大蒜熗鍋產生丙烯酰胺可致癌

謠言內容:

炒菜時用蒜熗鍋會讓菜更香,這是一個常識。近日,有傳言稱大蒜熗鍋時會產生丙烯酰胺,這是一種2A類致癌物,對人體有害。

真相:

其實,今年丙烯酰胺已經“火”過一次了。在星巴克致癌事件中,丙烯酰胺也是主角。丙烯酰胺是食物發生“美拉德反應”時的副產物,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質。自從十幾年前被提出以來,丙烯酰胺只在動物身上發現了致癌性,並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在人類身上具有同樣的危害。美國哈佛大學一位教授曾指出,該實驗中,動物攝入的丙烯酰胺也是經過提純處理的,而並非是從食物中得來的。

謠言五:

小龍蝦吃多了體內會長寄生蟲

謠言內容:

近日,一段視頻在網絡上流傳非常廣,視頻中醫生用鑷子從患者的手臂傷口裡夾出了幾條蟲子。這段視頻的配文為“常吃小龍蝦身體長出寄生蟲”。從圖像上看,不但患者腦部有多個不明白點,全身、四肢也密密麻麻地分佈著寄生蟲,給人帶來非常強烈地視覺衝擊。視頻明確指出:該患者之所以感染如此多的寄生蟲,是因其喜愛吃小龍蝦所致。

真相:

表面看上,該視頻有出處、有來源,甚至還有醫生對於寄生蟲防治的介紹,很具有迷惑性。但深究之下,不難發現其張冠李戴之處。該視頻最核心的“證據”,就是密佈寄生蟲的醫學影像。

事件性謠言

謠言一:

男子拍抖音爬火車觸到高壓線身亡

謠言內容:

5月6日,網傳一男子為了拍抖音爬上火車車廂頂部,結果因不幸觸到高壓線被電傷身亡。

真相:

“我們不是想當網紅,也不是拍抖音,他是攝影師,爬上火車是為了找角度。”5月8日,重慶九龍坡區一攝影工作室助理何敏告訴澎湃新聞,網傳她和男友王先生是為了拍抖音爬上火車車廂頂部的說法純屬謠言,事發時,王先生正在給客戶拍親子照,為了找角度才去爬火車。當日凌晨,王先生因重傷不治身亡。

何敏表示,她從沒跟城管執法大隊隊長李暉說過“成網紅”、“拍抖音”之類的話。

謠言二:

幫人砍價被騙60多萬,夫妻絕望跳樓

謠言內容:

近日,一網傳視頻顯示,某小區發生人員墜樓事件。與視頻一同轉發的文字為“幫人砍價,卡里60多萬都沒了,夫妻絕望跳樓”。

「爆料」5月谣言最全汇总,两类谣言不能信!

網傳視頻截圖

不久之後,這段網傳視頻還出現了“續集”:躺在地上的兩人從高樓墜下後將樹枝砸斷,一同墜落的還有一個紅色旅行箱。一同發佈的文字稱:“哈爾濱市,夫妻跳樓,因為幫人砍價,卡里的所有錢60多萬,都沒了,謝絕叫我砍價的人,我也永不會叫人砍價,請給自己清醒的意識,套路太深,當遇上了就後悔莫急(及)了。”

「爆料」5月谣言最全汇总,两类谣言不能信!

傳言截圖

真相:

比對兩條網傳視頻中的事發地點後發現,前者發生墜樓的小區內並無太多綠化,且墜樓點位於樓房進口處;而第二段視頻中的墜樓小區綠化較多,但墜樓地點卻不在樓房的進口處。由此判斷,兩段視頻並非發生在同一地點,兩段視頻可能毫無聯繫。

進一步搜索可以發現,5月1日上午10時29分,黑龍江省大慶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官方微博“@大慶網警巡查執法”發佈信息:“作為其中一個謠言視頻的事發地,我們必須要出來闢謠!”據網警透露,原來,第一段網傳視頻發生在黑龍江省大慶市某小區,墜樓男子是因疾病而選擇輕生,最後搶救無效死亡。可以確定的是,第一段視頻並非發生在哈爾濱,且墜樓人員只有一名,並非夫妻倆墜樓。

「爆料」5月谣言最全汇总,两类谣言不能信!

那麼,第二段視頻的真相又是什麼呢?經查,第二段視頻拍攝於上海浦東。據公開報道,今年4月18日13時54分,浦東南團公路一小區居民房內,有兩人吵架自殺。民警接報後到場時,張某(男,37歲,安徽籍)、程某(女,24歲,山西籍)已墜樓,後兩人由120急救送醫搶救,均因搶救無效死亡。經初步瞭解,兩人系情侶關係。

「爆料」5月谣言最全汇总,两类谣言不能信!

可以確認,兩起墜樓的發生地分別是黑龍江大慶和上海浦東,且發生墜樓的原因都不是網傳的“幫人砍價,卡里60多萬都沒了”,兩條網傳視頻都是移花接木的謠言。

謠言三:

每月不提取養老金,會影響年遞增比例

謠言內容:

“請退休人員每月全部提出養老金,然後另存!據統計局大數據顯示很多退休賬戶長期都沒人領錢,半年不提款佔百分之四十一,現在政策制定所謂專家都是依照大數據統計來制定的,確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不按時取錢,甚至一、二年取一次的不在少數所以政府推斷退休人員不缺錢,極有可能讓這些制定政策的官僚們產生錯覺,從而減少養老金年遞增的百分比。所以希望各位企、事業、機關退休的朋友,為了自己和退休人的利益,哪怕你不差錢,也要每月按時領取養老金!”

「爆料」5月谣言最全汇总,两类谣言不能信!

真相:

江西省南昌市社保局對此信息進行闢謠的報道

「爆料」5月谣言最全汇总,两类谣言不能信!

謠言四:

吉林松原5.7級地震,10天前“地震雲”就已預告

「爆料」5月谣言最全汇总,两类谣言不能信!

5月28日,吉林松原發生5.7級地震。網上隨即出現大量關於東北曾出現“地震雲”的傳言,稱“10天前,在瀋陽上空出現地震雲,預測東北三省會有地震……看來天象還是準的,怪不得古人都看天象”。傳言還配上多張所謂的“地震雲”的照片,“有圖有真相”。

「爆料」5月谣言最全汇总,两类谣言不能信!

謠言截圖

真相:

對此,中國氣象局旗下網站“@中國天氣”等專業機構今天已對此進行闢謠:“地震和雲沒有關係!沒有關係!沒有關係!”

“@中國天氣”官方微博表示:“無論在氣象學還是地質學中,都普遍認為地震與雲沒有聯繫。你所見到的‘地震雲’,其實都有自己更靠譜的名字,它們預示的不是地震,而是某種天氣。常為地震‘背鍋’的有這麼兩種雲:波狀層積雲和透光高層雲。”

「爆料」5月谣言最全汇总,两类谣言不能信!

“@中國天氣”微博截圖

以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7.0級地震為例,當時就有網友把在西安、鄭州等地拍到的放射狀、肋骨狀的雲和地震聯繫起來,稱這是地震前兆。但上海市地震預測與分析中心主任馬欽忠對此表示,天空出現條狀、肋骨狀、輻射狀、魚鱗狀等異常現象,都不能作為地震預測的判斷依據,目前尚未找到地殼運動與短時間氣象變化相關聯的理論證據。他還表示,目前對地震還沒有準確的預測方法,“地震雲”只能作為宏觀異常的參考,不能作為地震預測的判斷依據。

對於地震,必須依靠專業儀器的微觀監測為準。微博大V“@江寧公安在線”隨後也指出,所謂“地震雲”從未得到科學界的證實和認可,那些所謂地震預測是毫不掩飾的謠言。

「爆料」5月谣言最全汇总,两类谣言不能信!「爆料」5月谣言最全汇总,两类谣言不能信!

網上流傳的一些關於“地震雲”的傳言

「爆料」5月谣言最全汇总,两类谣言不能信!

謠言五:

中國胸痛大學在山東濟南成立

謠言內容:

近日,山東一媒體報道稱,26日,中國胸痛大學在濟南正式成立,填補了我國胸痛教育的空白,中國胸痛大學的建立,將助力中國胸痛領域的飛躍發展,將為“健康中國”作出積極貢獻。

「爆料」5月谣言最全汇总,两类谣言不能信!

真相:

據澎湃新聞報道,山東省教育廳5月28日對此回應稱,“山東省教育廳沒批(中國胸痛大學),教育部也沒批,應該不是正規的教育機構,正在進一步核查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